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聂胜利

作品数:9 被引量:12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胰腺
  • 4篇胰腺炎
  • 4篇腺炎
  • 3篇急性胰腺炎
  • 2篇消化道
  • 2篇化道
  • 2篇病因
  • 1篇电子结肠镜
  • 1篇电子结肠镜检...
  • 1篇性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指导
  • 1篇英夫利昔单抗
  • 1篇应用疗效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机构

  • 7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聂胜利
  • 3篇吴军辉
  • 3篇王蓓蓓
  • 3篇张庆芳
  • 2篇刘建化
  • 2篇岑荣英
  • 2篇黄开红
  • 2篇沙卫红
  • 2篇布小玲
  • 2篇陈其奎
  • 2篇李子俊
  • 2篇朱兆华
  • 2篇林萍
  • 2篇王凌云
  • 1篇马娟
  • 1篇吴伍林
  • 1篇廖山婴
  • 1篇姚远涛
  • 1篇王启仪
  • 1篇余莲英

传媒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胰腺病学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降钙素原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并发感染将其分为并发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35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检测指标。所有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含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入院时,并发感染组患者血清PCT(4.4±2.7)ng/m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05±0.01)ng/ml,(P<0.05),而CRP、W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第1、7、14、21天PCT水平[(5.5±3.2)、(10.6±2.1)、(3.3±0.2)、(0.7±0.1)ng/m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1.5±0.7)、(0.9±0.3)、(0.2±0.03)、(0.5±0.1)ng/ml](P<0.05);并发感染组患者无并发症如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化道出血、死亡等病例发生,而未感染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6%、11.4%、5.7%、5.7%,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水平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推荐临床诊断应用并推广。
聂胜利吴伍林王蓓蓓张庆芳吴军辉
关键词:降钙素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11月—2015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AP患者1 382例。根据年龄,将纳入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678)和对照组(年龄<60岁,n=704)。通过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病情分级、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老年组患者由胆源性疾病导致AP的发生率分别为46.4%(327/704)、76.8%(521/678)。两组患者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并发症中,老年组患者急性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胰腺假性囊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包裹性坏死、胰腺脓肿、胸腔积液、消化道瘘、腹腔出血、假性囊肿出血、脾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坏死性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并发症中,对照组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全身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P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高,以胆源性胰腺炎最为常见,复发率较高,但病情分级、住院时间、死亡率与非老年患者无差异。
王蓓蓓廖山婴聂胜利沙卫红布小玲马娟
关键词:胰腺炎疾病特征预后老年人
304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近20年来上消化出血的病因、疾病谱及发病趋势等流行病学的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1991年3月年至2009年3月因呕血或黑便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经胃镜明确诊断的上消
余莲英王启仪岑荣英李子俊聂胜利布小玲姚远涛沙卫红
文献传递
广东地区1316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35
2007年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1986-2005年 AP 住院患者共1316例临床资料,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6-1990年间病例数占同期内、外科住院总人数的0.19%,1991-1995年间上升为0.36%,1996-2000年间升至0.54%,而2001-2005年间则高达为0.71%。1316例患者中胆源性胰腺炎占60.48%,其余依次为高脂血症胰腺炎、特发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腰背部放射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动态增强 CT 扫描是明确诊断、严重度分级及发现并发症的准确影像学方法。非手术治疗1104例,死亡24例;手术治疗212例,死亡48例。结论 AP 发病例数逐年增多,AP 发病因素多而复杂,胆道疾病仍为主要病因。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严重度分级,早期治疗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合理使用内镜技术,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黄开红林萍聂胜利刘建化王凌云陈其奎朱兆华
关键词:胰腺炎
进食对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影响的探讨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进食对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在检查前当日按习惯进食早餐,对照组30例在检查前禁食早餐。结果 观察组肠道清洁成功率为93.3%,对照组肠道清洁成功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检查当日进食早餐对电子结肠镜检查效果无影响。
袁昊晖聂胜利
关键词:进食电子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度饮食指导
广东地区近20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及病因分析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观察广东地区不同时间段AP的发病率和病因谱的变化。方法总结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人民医院1986年至2005年1316例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年资料按每5年为一年度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6年至1990年间AP病例数占同期内外科住院总人数的0.19%,1991年至1995年间上升为0.36%,1996年至2000年间升至0.54%,而2001年至2005年间则高达0.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按病因分析,4个年度段胆源性胰腺炎分别占65.97%,62.81%,59.15%,58.65%(P〉0.05);高脂血症相关AP分别占6.25%,10.88%,12.96%,14.66%(P〈0.05);特发性胰腺炎分别占4.86%,8.77%,10.42%,12.59%(P〈0.05)。高脂血症相关AP和特发性胰腺炎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而胆源性胰腺炎则略呈下降趋势。结论AP发病例数逐年增多,胆道疾病仍为主要病因,高脂血症升为第2位原因,其次为特发性胰腺炎。
黄开红林萍聂胜利刘建化王凌云陈其奎朱兆华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病数据收集病因学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并经超声内镜确诊为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且具有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比较超声内镜和病理学检测以及免疫组化研究的差异。结果 130例患者中进行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的患者101例,超声内镜诊断的消化道叶源性肿瘤有平滑肌瘤、间质瘤以及脂肪瘤,96例患者的超声内镜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得到的结果一致;病灶多位于食道和胃部;超声内镜的灵敏度、特异度、估计准确率较高,其中超声内镜对脂肪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0%;对间质瘤和平滑肌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vs 85.00%,82.61%vs 95.24%,68.18%vs 72.00%,100.00%vs 96.29%。结论超声内镜在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在临床中逐步推广。
聂胜利王蓓蓓张庆芳吴军辉
关键词:超声内镜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唾液菌群的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唾液菌群的差异。方法收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唾液标本,提取总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中细菌的16SrRNA-V4区进行DNA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唾液中的菌群以变形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以拟杆菌门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唾液菌群的Chao1、ACE、Shannon指数分别为1 295、1 351、4.93,健康对照组为1 001、1 019、5.28。PCoA可基本将两组间的唾液菌群区分开。LEfSe分析发现两组间有差异菌群共有16个,包括普式菌属、奈瑟菌属及变形菌门等。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唾液有其特征性的菌群组成,以变形菌门为主,但两组间的丰富度及多样性无差别,奈瑟菌属是两组间差异显著的细菌之一。
陈瑜刘婉薇李良芳岑荣英聂胜利卢艳娴李锐锋李子俊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唾液细菌奈瑟菌属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炎症性肠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英夫利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黏膜愈合率以及复发等情况,同时对影响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率为64.5%(20/31),黏膜愈合率38.7%(12/31),缓解率为29.0%(9/31);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率为87.1%(27/31),黏膜愈合率58.1%(18/31),缓解率为9.7%(3/3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炎症性肠病临床治疗中,采用英夫利昔单抗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快胃肠黏膜愈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聂胜利吴军辉张庆芳
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炎症性肠病应用疗效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