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忠权
- 作品数:36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海螺沟景区道路路基边坡病害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海螺沟景区专用道路是海螺沟景区内部及对外联系的惟一等级公路,由于积雪冻涨等原因,出现大面积坑凼、路基翻浆、沉陷以及边坡坍塌等病害,本文针对各种可能的灾害建立完整的预防、监测、应急机制,确保了旅游区的安全。
- 李全文黄国栋聂忠权常辉
- 骊山明圣宫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其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位于骊山的明圣宫滑坡是一个复活的古滑坡,为研究明圣宫滑坡的滑动破坏机制,对滑坡的地质背景及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应用有限元建立明圣宫滑坡数学力学模型,计算分析该滑坡的力学机制。
- 郑书彦李占斌聂忠权
- 关键词:滑坡
-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以陕北热力电力场址工程为例,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成果,选用敏感因子—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面做了定量性研究,目的在于将半定量或定量的方法引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领域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一定的探索。
- 乔晓霞聂忠权刘玉洁
- 关键词:地质灾害
- 高原湿地沥青混凝土路面集料质量管理被引量:1
- 2010年
- 郎川路工地所处高原湿地的特殊气候和地质条件,在沥青路面集料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的质量问题,其中集料质量差,生产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因素之一。从集料原材料、集料加工、集料堆放三个方面介绍了郎川公路的集料质量管理办法。
- 糜炎赵仕华聂忠权
- 地裂缝地震影响效应研究——以陕西咸阳为例被引量:7
- 2014年
- 由于地裂缝的存在破坏了场地的介质连续性,地震波在裂缝带的反射作用对场地的动力响应具有放大效应。以咸阳市某地裂缝为例,在研究地裂缝分布特征、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了该区地裂缝的成因类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确定了该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特征,以及上盘60 m至下盘30 m放大效应显著的范围。结合现有地裂缝勘查规范确定了咸阳市地裂缝的避让距离原则:在土地宽裕的情况下,应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避让;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一类建筑物上盘33 m,下盘18 m,二类建筑物上盘22 m,下盘14 m,三类建筑物上盘8 m,下盘6 m;在强震作用下,由于地裂缝带的地震放大效应,建议适当放大避让距离,可考虑取上盘60 m,下盘30 m。
- 范文聂忠权陈党民邓龙胜
- 关键词:地裂缝
- 黄土崩塌体的地震稳定性评价——以陕西咸阳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由于黄土节理密集、裂隙发育,地震在黄土分布区往往诱发大量大规模的崩滑灾害。为了查明咸阳市崩塌体的地震稳定性,采用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查明了咸阳市崩塌地质灾害受构造和地震作用控制,主要发育在黄土陡崖地带,呈带状分布于渭河二级阶地后缘与三级阶地前缘交接处,具有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群发的空间分布特征;而且,多集中发生于每年的7-9月份,还具有雨季周期性突发的时间分布特征;经力学分析和"块体平衡理论"计算得知,在50年超越概率2%的情况下,咸阳市区的崩塌体容易发生失稳破坏。
- 聂忠权范文陈党民刘玉洁
-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崩塌地震黄土
-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系统——以大连市区为例
- 本文主要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进行研究和探讨。GIS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是目前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常用的工具,但是,仅靠GIS是难以解决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地质灾害易发程度...
- 聂忠权
-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神经网络系统的公路自然环境后评价方法初探
- 2011年
- 本文优选了自然环境后评价模型因子,分析了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后评价的主要过程,并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遗传算法及模拟退火算法提出了环境后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
- 魏庆曜聂忠权刘玉洁马少杰
- 关键词:神经网络系统公路环境后评价
- 王家坡滑坡基本特征研究
- 2017年
- 王家坡滑坡为中型土质推移式滑坡,在暴雨状态下存在滑动的可能,其危险性和危害极大。本文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查明了滑坡的边界条件、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以及变形特征,并提出应急治理建议,以确保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 齐云龙郭金英聂忠权
- 关键词:结构特征
- 燕子沟景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燕子沟景区位于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东坡,2009年10月1日建成后试运营至今,其生态环保型的开发建设,不仅为甘孜州东部的环贡嘎山世界精品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环保型的景区公路配套条件,还会更加有力的促进甘孜州民族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满足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提升旅游景区品位的需要。本文总结了其景区公路建设前后的生态环境保护经验,以期为东坡乃至全省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 李全文谭智泉聂忠权杨代顺
- 关键词:公路工程生态环境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