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耿建磊

作品数:29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小儿
  • 6篇细胞
  • 5篇肿瘤
  • 5篇细胞瘤
  • 4篇蛋白
  • 4篇母细胞
  • 4篇母细胞瘤
  • 4篇急性
  • 4篇闭锁
  • 3篇新生儿
  • 3篇引流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胃癌
  • 3篇可视化
  • 3篇患儿
  • 3篇儿童
  • 3篇蜂窝组织炎
  • 3篇腹腔
  • 3篇肝母细胞瘤

机构

  • 26篇河北省儿童医...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石家庄市中医...

作者

  • 29篇耿建磊
  • 16篇牛会忠
  • 13篇刘锋
  • 11篇任慧
  • 8篇王丽亚
  • 8篇董彦清
  • 5篇张鹏举
  • 5篇檀碧波
  • 5篇樊艳辉
  • 4篇李勇
  • 4篇王晓宇
  • 2篇宫颖新
  • 2篇刘蕾
  • 2篇张明明
  • 2篇霍炳杰
  • 2篇刘庆伟
  • 2篇温婵
  • 2篇刘羽
  • 2篇贺新建
  • 2篇范立侨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TORC1基因通过下调YAP/TAZ信号通路抑制小儿肝母细胞瘤发展的机制研究
任慧赵天娇张娟陈秀珍温婵牛会忠刘锋耿建磊
50%-60%的儿童原发性肝肿瘤为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的是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HB发生时会伴有相应的临床特征、甲胎蛋白相关性、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其中,通过研究HB发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和信...
关键词: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肿瘤治疗
基于颗粒体蛋白前体表达的原发性胃癌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构建
2025年
目的 构建基于颗粒体蛋白前体(PGRN)表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原发性胃癌患者的预后,为其术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1-01-2016-12-31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外科手术的153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107)和验证组(n=46)。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构建预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估。结果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T1:HR<0.001,95%CI为0.000~0.015,P<0.001;T2:HR=0.005,95%CI为0.000~0.119,P=0.001;T3:HR=0.003,95%CI为0.000~0.059,P<0.001;T4:HR=0.007,95%CI为0.000~0.134,P<0.001)、N分期(HR=4.149,95%CI为1.175~14.658,P=0.027)、M分期(HR=49.288,95%CI为9.324~260.553,P<0.001)、有淋巴血管侵犯(HR=4.847,95%CI为1.793~13.102,P=0.002)和PGRN高表达(HR=3.332,95%CI为1.501~7.398,P=0.003)是原发性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为0.815(95%CI为0.786~0.844)和0.752 (95%CI为0.701~0.803)。排除PGRN表达后,列线图在训练组和验证组C指数分别降低为0.790(95%CI为0.759~0.821)和0.710(95%CI为0.658~0.762)。训练组3年和5年AUC值分别为0.873和0.854,验证组AUC值分别为0.859和0.778,提示对OS预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和准确性。校准曲线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OS具有一致性,决策曲线表明具有良好的临床益处。结论 由PGRN表达、淋巴血管侵犯和T、N、M分期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患者总生存状态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获益。
刘文博宋步云王志远李芳王肖肖张明明耿建磊李勇檀碧波
关键词:原发性胃癌列线图TNM分期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血栓栓塞将患儿分为病例组(n=17,并发血栓栓塞)和对照组(n=109,未并发血栓栓塞)。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栓栓塞部位分布情况,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阴囊栓塞的患儿比例最高,占35.29%(6/17)。病例组患儿于肾病综合征发生后的7 d~1年内出现血栓栓塞,其中,发病1个月内出现血栓栓塞的患儿3例,发病1~6个月出现血栓栓塞的患儿4例,发病6个月~1年出现血栓栓塞的患儿1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利尿剂使用情况、水肿程度、白细胞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血清补体C3水平、血清总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尿素氮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清抗凝血酶Ⅲ水平、24 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24 h尿蛋白水平升高均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容易并发血栓栓塞,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24 h尿蛋白水平升高均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血栓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需对具有指示意义的指标给予高度关注,及时给予干预。
韩佩桐张琳李春珍习晓红崔洁媛袁晓颖郭敬肖耿建磊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栓栓塞肾脏免疫
先天性巨结肠与RET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内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RET基因15号外显子基因表达的情况,探讨其与HD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确诊HD患儿40例和正常对照儿童40例外周血样本,提取其DNA,应用PCR-SSCP技术,对RET基因第15外显子进行相关检测,并对比。结果 40例河北地区HD病例中,经PCR-SSCP发现其中3例出现了异常泳动带型。结论 RET基因的突变与河北省部分先天性巨结肠症的发生有相关性。
牛会忠王丽亚耿建磊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突变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借助超声可视化技术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治疗效果(术后呕吐、腹胀、喂养反复、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C3、C4]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呕吐、腹胀、喂养反复、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RP、PCT、IL-6、CD4^+、CD8^+、CD4^+/CD8^+、IgM、IgG、C3、C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D4^+、CD8^+、CD4^+/CD8^+、IgM、IgG、C3、C4均显著降低,CRP、PCT、IL-6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术后CRP、PCT、IL-6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IgM、IgG、C3、C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患儿围手术期应用可指导临床治疗,为患儿快速康复提供新思路。
耿建磊牛会忠樊艳辉任慧王晓宇刘锋董彦清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手术后并发症
P53相关基因IL1A和F2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胃癌中P53相关基因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 1α,IL1A)、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受体(coagulation factorⅡthrombin receptor,F2R)的表达及功能,寻找胃癌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获取胃癌的RNAseq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包含375个胃癌组织和32个正常组织,从MSigDB获取P53相关基因集合。使用Fold Change和Wilcoxon检验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生存分析;计算P53相关基因在胃癌样本中的突变信息。选取临床中2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样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IL1A和F2R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TCGA数据库中,IL1A、F2R在胃癌样本中表达水平分别为13.31±2.07和18.69±0.92,均高于癌旁组织(P=0.003,P<0.001)。生存分析显示IL1A、F2R高表达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更差(P=0.021,P=0.028),IL1A、F2R高表达是胃癌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富集分析表明IL1A、F2R与细胞活化、炎症反应等相关。P53相关基因在胃癌样本中高频突变,有突变显著共出现(P<0.01)。临床病例中,RT-qPCR验证结果表明IL1A、F2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均<0.001)。[结论]IL1A、F2R在胃癌发生及进展中发挥作用,是潜在的胃癌生物标志物。
王志远刘文博苑新宇张卓奇霍炳杰耿建磊王冰雨王盈盈李勇檀碧波
关键词:P53白细胞介素1Α生物信息学分析
胃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灶NF-κB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肿瘤,死亡率在我国居恶性肿瘤之首。其转移和复发是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影响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到目前为止,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大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是中晚期,虽经...
耿建磊
关键词:转移淋巴结核转录因子-КB化疗药敏性
文献传递
超声引导穿刺在治疗新生儿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便携式超声仪对12例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行床旁超声检查,观察直肠盲端与肛穴皮肤之间的距离,并在超声引导下经肛穴中心穿刺置管,注射器冲洗灌肠解除低位肠梗阻,取代Ⅰ期结肠造瘘手术。结果 12例患儿无1例死亡,通过床旁超声引导下经肛穴中心穿刺直肠置管,患儿低位肠梗阻症状均得到缓解,经充分术前准备,行腹腔镜辅助下Ⅰ期根治手术,术后随访,患儿排便功能均良好,术后肛门功能障碍和便秘发生率均较文献报道低。结论床旁超声引导下Ⅰ期经肛穴穿刺置管代替结肠造瘘,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刘锋尚帅董彦清耿建磊任慧王丽亚
关键词:肛门闭锁超声检查
针刺引流治疗小儿急性蜂窝织炎穿刺深度的选择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深度针刺引流治疗小儿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急性蜂窝织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针刺引流治疗,根据穿刺深度随机分为1-2 mm组、3-4 mm组及5-6 mm组各25例。比较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4mm组及5-6 mm组治疗后血清WBC、CRP及PCT较1-2 mm组显著降低,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P均〈0.05),3-4 mm组及5-6 m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5-6 m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2 mm组和3-4 mm组(P均〈0.05),1-2 mm组和3-4 m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引流治疗小儿急性蜂窝织炎的最佳穿刺深度为3-4 mm。
牛会忠王丽亚董彦清宫颖新张鹏举刘锋耿建磊
关键词:针刺急性蜂窝织炎小儿疗效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355在神经母细胞瘤复发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神经母细胞瘤(NB)复发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INC01355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在TARGET数据库检索NB数据集,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0例原发NB组织及10例复发NB组织中部分差异分子的表达,对数据库结果进行验证,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INC01355在复发NB组织中表达水平(1.935±1.242)明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6.800±5.107,Z=3.395,P<0.01)。将患者按LINC01355表达的中位数分为两个亚组,并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算这两个亚组的总生存时间,结果表明,LINC01355高表达对应患者预后情况较好(χ2=6.002,P<0.05)。应用Starbase 3.0数据库分析LINC01355的靶基因及功能,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LINC01355调控的靶基因参与了自噬调节、神经元凋亡过程、类固醇生物合成等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LINC01355及其靶基因参与了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的调控。对LINC01355及其靶基因法尼基二磷酸法尼基转移酶1(FDFT1)mRNA在原发及复发NB组织中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复发NB组织中LINC01355表达(0.926±0.223)低于原发肿瘤(2.695±1.036,t=-5.294,P<0.01);复发NB组织中FDFT1 mRNA表达(3.989±1.996)高于原发肿瘤(1.505±0.680,t=5.079,P<0.01);在原发及复发NB组织中LINC01355与FDFT1 mRNA表达呈负相关(rs=-0.826、-0.900,P<0.01)。结论LINC01355可用于预测NB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复发有关。LINC01355的表达降低导致FDFT1表达增高可能是NB复发的重要原因。
耿建磊王晓宇赵力搏段菲王朝龙牛会忠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长链非编码RNA生物信息学预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