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锐

作品数:81 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4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机械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4篇合金
  • 24篇奥氏体
  • 22篇热变形
  • 18篇不锈
  • 18篇不锈钢
  • 17篇再结晶
  • 17篇本构
  • 15篇加工图
  • 15篇奥氏体不锈钢
  • 14篇动态再结晶
  • 14篇热加工
  • 12篇热变形行为
  • 11篇热加工图
  • 11篇显微组织
  • 11篇高温合金
  • 10篇力学性能
  • 10篇本构模型
  • 10篇力学性
  • 6篇流变应力
  • 6篇模具钢

机构

  • 81篇江苏大学
  • 18篇江苏银环精密...
  • 8篇中国航空制造...
  • 5篇北京赛福斯特...
  • 3篇苏州健雄职业...
  • 3篇江苏银环精密...
  • 2篇南京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江阴职业技术...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江苏大学京江...
  • 1篇中国搅拌摩擦...
  • 1篇江苏集萃先进...
  • 1篇南京达迈科技...
  • 1篇江苏豪然喷射...

作者

  • 81篇罗锐
  • 60篇程晓农
  • 16篇袁志钟
  • 13篇郑琦
  • 12篇高佩
  • 11篇徐桂芳
  • 9篇李冬升
  • 5篇郭顺
  • 5篇王威
  • 5篇朱晶晶
  • 4篇刘忠德
  • 4篇吴晓东
  • 3篇姚永泉
  • 3篇刘瑜
  • 3篇董继红
  • 3篇邱宇
  • 3篇张迎涛
  • 3篇王稳
  • 3篇苗现华
  • 3篇孟强

传媒

  • 22篇金属热处理
  • 10篇塑性工程学报
  • 6篇机械工程材料
  • 4篇压力容器
  • 4篇热加工工艺
  • 4篇材料研究学报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材料导报
  • 3篇稀有金属
  • 2篇钢铁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功能材料
  • 2篇轻金属
  • 2篇中国腐蚀与防...
  • 2篇航空材料学报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材料工程
  • 1篇钢铁钒钛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2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0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Cr5MoSiV1热作模具钢的热变形行为与热加工图被引量:12
2021年
利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4Cr5MoSiV1热作模具钢进行单道次等温压缩试验,研究了其在变形温度750~1050℃,应变速率0.001~0.1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并观察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根据试验得到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构建了03真应变下的Arrhenius高温本构模型,并在动态材料模型基础上绘制了热加工图,从而得到该钢的合理热加工区间。结果表明:4Cr5MoSiV1钢的变形抗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显著降低;4Cr5MoSiV1钢的热变形激活能为59452 kJ·mol^(-1);在试验参数范围内,4Cr5MoSiV1钢合理的热加工区间为变形温度1050℃、应变速率0.001~0.01s^(-1),此时组织中的碳化物细小且弥散分布,第二相强化效果显著。
邱宇袁飞曾元松孟强孟强罗锐赵华夏
关键词:热变形行为本构模型热加工图
新型Fe-20Cr-30Ni-0.6Nb-2Al-Mo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被引量:24
2017年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新型奥氏体耐热(AFA)合金(Fe-20Cr-30Ni-0.6Nb-2Al-Mo)进行单道次压缩试验,研究了合金在1000~1150℃和0.01~1.00 s-1形变参数下的热变形行为。根据热压缩试验数据,绘制了不同形变参数下新合金的真应变-真应力曲线,并分析不同形变参数对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基于Arrhenius方程通过线性回归建立高温形变条件下新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采用六次多项式对不同应变量下的材料常数进行拟合,建立耦合应变量因素的改进型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在热变形过程中,合金的流变应力水平随着温度的提高而降低,随着应变速率的加快而增加;动态再结晶行为更容易发生在低应变速率和高变形温度的变形参数下;耦合应变量因素的本构模型预测合金的流变应力,预测值与压缩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56,平均相对误差仅3.4426%,可知改进型本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新型AFA合金在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
罗锐程晓农徐桂芳郭顺郑琦朱晶晶
关键词:热压缩变形本构模型
一种Ni-Mo系高温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其组织演变
2024年
利用先进的Gleeble热模拟技术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一种Ni-Mo系高温合金(Hastelloy B3合金)在变形温度950~1250℃、变形速率0.01~5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基于峰值应力构建了该合金的Arrhenius双曲-正弦本构模型。根据加工硬化率-应变量曲线确定Hastelloy B3合金的动态再结晶(DRX)临界应变,并基于Avrami方程建立其DRX体积分数模型。结果表明:DRX行为倾向于高温和低速率的变形参数下发生。通过EBSD对该合金变形组织的晶界角度和位错密度进行分析可知,位错易在原始晶粒边界处聚集形成小角度晶界进而演变为大角度晶界,因而Hastelloy B3合金的主要DRX机制被确定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dis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DRX)为主,连续动态再结晶(continuous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CDRX)为辅。
罗锐盛冬华王资兴高佩陈乐利徐昊翔曹甫洋
关键词:动态再结晶本构方程再结晶动力学
核电用高温合金Inconel 617B高温变形本构模型被引量:8
2021年
传统的Arrhenius本构模型因对流变应力的预测精度较低而存在局限性。通过应变量补偿构建高温合金Inconel617B的唯象型本构模型,同时构建合金的BP人工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ANN)型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合金的流变应力对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和应变量较为敏感。唯象型本构模型预测流变应力的相对误差δ为9.020%,相关系数R为0.9814;而BP-ANN型本构模型(最佳结构确定为3×20×1)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仅为1.527%,R达到0.9989,可更加准确地预测Inconel 617B的流变应力。说明BP-ANN构建本构模型可提高预测精度,更为合理地描述Inconel 617B高温合金的流变应力与变形参数间的本构关系。
罗锐崔树刚陈乐利刘天曹赟高佩邱宇程晓农
关键词:热变形本构模型BP人工神经网络
碳化硼对高熵合金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B4C/FeCoNiCrAl与B4C/FeCoNiCrCu高熵合金基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含量的B4C对FeCoNiCrAl、FeCoNiCrCu高熵合金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4C的添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体合金的晶格畸变,合金微观组织由高熵合金基底区、碳化硼分解生成的硼化物区和碳化物区3部分构成。体心立方结构的FeCoNiCrAl高熵合金中硼化物为针状,面心立方结构FeCoNiCrCu高熵合金中硼化物组织为块状,这与合金体系中的原子尺寸差相关。B4C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塑性略有下降。4%B4C/FeCoNiCrAl合金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硬度和压缩强度值,分别为627.1HV0.5和1836MPa,但是塑性较差,压缩比仅为11%;而4%B4C/FeCoNiCrCu合金复合材料硬度与强度仅为249.3HV0.5与1413MPa,低于4%B4C/FeCoNiCrAl复合材料,但塑性较好,压缩比可达35%。
张洁程晓农罗锐刘明
关键词:B4C高熵合金微波烧结
热作模具钢4Cr5MoSiV1的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修正被引量:8
2021年
借助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研究热作模具钢4Cr5MoSiV1在变形温度为750~1050℃、应变速率为0.001~0.1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及显微组织特征。结果表明,4Cr5MoSiV1钢的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升高而增大;动态再结晶在低应变速率与高变形温度下更易发生;得到4Cr5MoSiV1钢在该变形参数下的热变形激活能为704.73 k J·mol^-1,建立了应变量为0.2时的Arrhenius高温本构模型,本构参数的拟合相关系数在95%以上。针对传统本构模型的不足,构建了耦合应变量的改进型本构模型,并对本构参数进行了3次、6次及9次拟合。结果表明,9次拟合的相关系数超过97.94%,可以更准确地预测4Cr5MoSiV1钢的热变形抗力。
邱宇李绍伟曾元松孟强孟强罗锐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4CR5MOSIV1热变形
Ti6Al4V微弧氧化膜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微弧氧化(MAO)手段在Ti6Al4V表面制备TiO2陶瓷膜层,结合水热处理(HS)方法诱发膜层内生成羟基磷灰石(HA);以抗凝血性能、抗溶血性能、抗血小板黏附和材料的细胞毒性为指标,对Ti6Al4V基体合金、具有微弧氧化陶瓷膜层的Ti6Al4V合金和经水热合成处理后的Ti6Al4V微弧氧化膜层样品进行生物相容性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经微弧氧化和水热合成处理后样品表现出优异的抗溶血性,良好的抗凝血性和血小板黏附以及无毒性,说明Ti6Al4V合金表面生成的羟基磷灰石复合薄膜赋予材料表面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刘忠德罗锐程晓农周兴华张迎涛严飞祥
关键词:钛合金微弧氧化水热处理生物相容性
超超临界火电用奥氏体耐热钢的热变形行为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奥氏体耐热钢Super304H在变形参数950~1100℃、0.01~1s^-1条件下的热加工性能。根据流变应力曲线,推导出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的Arrhenius型本构模型并构建了耦合应变量因素的改进型本构模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MM)构建了Super304H的热加工图,给出材料的建议热加工参数区间。结果表明:较低应变速率、较高温度对应的流变应力值较小,流变应力曲线的动态再结晶特征也更为明显。依据所构建的本构模型,得到材料在实验参数条件下的流变应力预测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R为0.99306,平均相对误差δ为3.046%,说明所构建耦合应变量因素的本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Super304H奥氏体耐热钢的可加工区间为:1060~1100℃、0.01~1.8s^-1。
王稳罗锐罗锐苗现华杨雨童陈乐利王威
关键词:奥氏体耐热钢本构模型热加工图
铬钼高温铁素体钢的形变特性与动态再结晶模型被引量:4
2020年
利用先进的Gleeble热模拟技术对铬钼高温铁素体钢12CrMoG进行了950~1150℃、0.001~10 s^-1的热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其形变特性与动态再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高温低应变速率下的流变曲线呈现明显的动态再结晶行为;构建了应变量为0.2的高温本构模型,热变形激活能为384.54 kJ·mol^-1,表明12CrMoG钢具有优良的热加工性能;构建了不同应变量下的热加工图,结合微观组织分析,避开了热加工失稳区间并明确了不同应变量下的最佳热加工窗口;基于Avrami方程构建了临界动态再结晶模型及体积分数模型,确定了临界应力与峰值应力的线性关系,预测了高温形变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本研究为铬钼高温铁素体钢12CrMoG的实际热加工工艺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与依据。
罗锐陈乐利曹赟周皓天崔树刚韩敏裴昌磊程晓农高佩
关键词:本构方程加工图动态再结晶
超临界水冷堆包壳材料用C-276合金的热拉伸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G1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温度对C-276合金热拉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050~1250℃具有良好的塑性,断面收缩率均大于70%,且在1200℃时最大;在950-1250℃热拉伸试样断口处均有颈缩现象,为沿原始晶界开裂,且韧窝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多、变深,塑性越来越好,当温度超过1200℃时断口韧窝数量开始缓慢减少,塑性缓慢下降;随着温度的上升,合金的动态再结晶百分比增大,且再结晶晶粒开始缓慢增粗,在1150-1250℃时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对于C-276合金,当应变速率为1s^-1时,最佳的热加工温度范围为1150~1250℃。
高佩程晓农程晓农陈正宗李冬升罗锐
关键词:超临界水冷堆包壳材料C-276合金热塑性动态再结晶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