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及其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自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VBJVC)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戊二醛(GA)处理的VBJVC对6只犬(犬1、2、3、4、5和6)行右心室肺动脉重建术。并使用心导管测定术前、后及术后1~2年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结合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右心室造影,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犬1于术后24 h死亡,犬2、4、5存活14~18个月死亡,犬3、6健康存活2年多。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手术前、后及术后1~2年,右心室压及肺动脉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无明显变化。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压差仅1.0~2.4 mm Hg,右心室舒张压均正常。术后1~2年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室造影检查,管道无狭窄,瓣膜活动自如,无明显增厚,关闭良好,无反流。结论经戊二醛处理的VBJVC重建犬右心室流出道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 何德沛 严宇 吴洪坤 余扬 罗永金 李正恭 谢英 杜耘关键词:颈静脉 血流动力学 右心室流出道 反复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TLR4和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cal reperfusioninjury,MI/RI)大鼠的具体保护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350~40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适应组(IP组),每组6只大鼠。成功制备上述3种动物模型后,收集动物外周血和切取病变心肌组织。采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法(enzyme-label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动物外周血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病变心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在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上的变化。结果相对于IR组,缺血预适应可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P<0.01);同时,相对于IR组,PC组中TLR4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措施,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心肌中TLR4和外周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有密切联系。 罗永金 杨双强 杨庆军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IL-1Β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TLR4和相关致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肌TLR4和相关致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50-40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 罗永金关键词: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细胞因子 TLR4表达 文献传递 复杂先心病Ⅰ期分流术后行Ⅱ期矫治术结果报道 2007年 目的分析Ⅰ期分流术后行Ⅱ期矫治术的可行性及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2月~2006年4月,在我院行过Ⅰ期分流术的11例患者进行Ⅱ期矫治术的病例特点和手术结果。7例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2例行Rastelli手术,2例行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结果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10例存活。术后氧饱和度0.95±0.10。结论复杂先心病Ⅰ期分流术后可促进肺血管发育,为Ⅱ期矫治术的实施提供了成功的条件。 严宇 何德沛 杨庆军 赵次洪 申林 陈灏 吴洪坤 罗永金 余杨关键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分流术 心脏瓣膜置换后再次瓣膜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再次瓣膜手术的原因,探讨手术方法及对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986年1月~2006年6月瓣膜置换后行再次瓣膜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用同期同类病例做对照进行分析。结果共52例再次手术中,生物瓣衰败18例,继发其他瓣膜病变13例,瓣周漏6例,非机械性瓣膜功能障碍10例,机械性功能障碍2例,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3例;手术方式: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5倒,主动脉瓣置换(AVR)1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置换术(DVR)14例,瓣膜修复7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共40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手术难度明显大于首次手术,并发症增多,围术期死亡率5.77%。结论注意术前心功能的改善,术中体外循环尽早建立,完善术中心肌保护、手术技巧的掌握,术后积极纠正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手术死亡的关键因素。 陈灏 何德沛 杨庆军 申林 赵次洪 严宇 吴洪坤 罗永金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 体外循环 70岁以上高龄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报道12例高龄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和体会。方法对2002年10月~2006年6月的12例70岁以上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死亡1例。结论对高龄心脏瓣膜患者只要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术后危险并发症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申林 何德沛 杨庆军 赵次洪 严宇 陈灏 吴洪坤 罗永金 余杨关键词:高龄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手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评价我院近5年来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术36例,年龄2~77(29±14)岁。其中先天性12例,二尖瓣退行性变20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成形的方法:二尖瓣裂修复12例,腱索折叠、转移12例,GORE-TEX人工腱索5例,瓣环环缩14例,部分病例综合应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成形方法。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次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内径平均值(32.6±6.4)mm,与术前相比(42.7±13.4)mm明显缩小,左心室内径平均值(32.6±6.7)mm与手术前面相比(38.3±7)mm明显缩小。术后仅有2例有轻到中度反流,16例微量反流,18例反流消失。结论二件瓣关闭不全成形术应根据二尖瓣病变的特征进行选择,对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手术的关键是医生对二尖瓣生理功能及解剖的全面认识,以及成形术前对病变的二尖瓣的全面探察和综合应用正确的成形方法。 吴洪坤 何德沛 杨庆军 赵次洪 申林 严宇 陈灏 罗永金 余扬关键词:瓣膜成形术 二尖瓣关闭不全 血液回收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液回收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于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556例患者,根据其术中输血方式分为对照组(278例)和观察组(278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收,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自体血液回收,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h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等)及血气分析(酸碱度、钾离子、乳酸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胸腔引流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库存血用量(263.83±19.23)mL明显少于对照组(615.24±20.34)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成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回收可有效补充血容量、减少自体血丢失,可明显减少患者库存血输入量,值得推广。 严宇 杨庆军 陈灏 吴洪坤 罗永金 余杨 喻鹏凌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血液回收 体外循环 30对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11例外科治疗 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机理及外科治疗选择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2004年10月,对11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病人行外科治疗,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6例.其中7例病人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术后1~20年发生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肝大、腹水、右心衰竭,心功能Ⅳ级.11例病人均再次手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行三尖瓣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成活10例.术后随访1~4年,2例三尖瓣置换病人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病人,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2)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3)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4)持续性肺动脉高压;(5)心房纤颤等因素.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首选三尖瓣成形术,只有瓣膜严重破坏,成形术无法恢复瓣膜功能时,才考虑作三尖瓣置换术. 申林 何德沛 杨庆军 赵次洪 严宇 陈灏 吴洪坤 罗永金关键词:外科治疗 再次手术 经房间隔路径房颤消融同期瓣膜置换早期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索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手术的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改良迷宫手术(MAZEⅢ)(n=28),同期相似条件仅行瓣膜手术的患者做对照(n=26),随访6~10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无明显差别,术后均存活,消融组术后窦性维持率85.71%,对照组仅15.38%,消融组左室射血分数(57.68±11.56)改善较对照组(55.22±6.19)明显,消融组左房直径(46.76±10.60)回缩较对照组(56.19±13.53)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ICU、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引流量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围术期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经房间隔路径行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操作简单、有效、安全。 陈灏 杨庆军 严宇 吴洪坤 罗永金 余杨 喻鹏凌关键词:导管消融术 迷宫术 风湿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