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顺
- 作品数:41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预防突发群体性事件被引量:1
- 2011年
- 突发群体性事件具有非对抗性、非政治性和人民内部性等特征,几乎都是为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导致产生。其成因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伦理道德失范,社会风气、价值观念遭到破坏以及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公平正义失缺,引致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化和社会失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努力疏通和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明智之举。
- 程林顺
- 关键词:社会管理群体性事件
- 文化认同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及工作机制研究
- 2024年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根脉,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过程。文化认同教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动力源泉、价值导向和精神指引等方面作用。新时代要加强文化认同教育,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 程林顺
- 价值观视域下实现社会和谐的多重要求和路径
- 2014年
- 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探索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实现社会和谐的多重要求和路径。
- 程林顺
-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社会
- 政府公信力的政治道德实践问题探讨
- 2013年
- 政治道德视阈下的政府公信力问题,是社会成员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情感道德评价及内心认同程度,源于政府行政理念及具体行政中蕴涵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反映。其政治道德实践意义体现在以公众评价为主要特性、社会成员情感认同为评判,既是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的价值基础,也是维持"政府—公众道德关系"持续性的重要联结。在实现路径上,制度伦理的价值实现、主体的道德内化建构及道德情感融入的实效性,是建构和保障对政府信任关系的有效途径。
- 杨静程林顺
- 关键词:公信力政治道德
- 统筹城乡建设中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对策被引量:4
- 2009年
- 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新型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 程林顺
- 关键词:统筹城乡文化建设
- 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机制探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基层社会多元利益协调发展要求加强基层协商民主运行机制建设,包括健全基层协商民主运行的程序化议事机制,构建基层协商民主运行的高效化合作机制,建立基层协商民主运行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完善基层协商民主运行的制度化保障机制。基层协商民主充分体现基层群众当家作主权利地位,拓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新基层民主治理方式,有利于维护地区和谐与稳定。通过基层协商民主以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加强协商共治、强化权力监督,从而拓宽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和途径,丰富协商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开创基层统战工作新模式。
- 程林顺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重视居民家庭的可持续消费
- 2012年
- 可持续消费是指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限度范围内,适应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前提下的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是节约资源和产生废弃物最少的消费,是一种最优化消费。可持续消费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是相一致的,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要重视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的实现。当前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居民家庭可持续消费具备了现实可行性。
- 程林顺
-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居民家庭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 2008年
- 我国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政策发生了积极变化,对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为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减弱、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城市失业率增高、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等,各级各部门应采取积极对策措施,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程林顺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 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及价值拓展被引量:36
- 2018年
-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崇尚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文哲理推崇的生命权利和本能思想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思想,核心是系统思维和整体价值。中医是精神、文化、物质的结合体,而文化价值最为重要,反映着人的身体与心灵意识,以及对生命、环境、社会的感知方式,是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中打开从哲学思维到诊疗理念、行为方式,从生命个体到环境、社会的一种特别的对话和交互方式。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意蕴及其价值拓展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实现路径上,主要包括塑造个体的健康观念、内化道德属性、推动和谐共生、促进生态文明等。
- 程林顺杨静王艳桥
-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意蕴
- 畅通利益表达渠道,预防突发群体性事件
- 2011年
- 突发群体性事件具有非对抗性、非政治性和人民内部性等特征,几乎都是为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和矛盾导致产生。其成因主要包括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社会转型过程中伦理道德失范,社会风气、价值观念遭到破坏以及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公平正义失缺,引致人民内部矛盾复杂化和社会失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努力疏通和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是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明智的疏导方式。
- 程林顺
-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