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焕菊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山东烟区烟蚜种群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4
- 2000年
- 1996~ 1 998年对山东烟区烟蚜的种群动态在时间序列上变化趋势作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 :其发生规律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变化 ,种群消长曲线由原来的“双峰型”变为“单峰型”。烟蚜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规律性 。
- 任广伟秦焕菊史万华王桂芬
- 关键词:烟蚜种群动态
- 涕灭威颗粒剂防治烟蚜药效试验初报
- 1989年
- 15%涕灭威颗粒剂(Temik 15G)是美国联合碳化公司于1970年首先制成的。据报道该药对蚜虫、蓟马、红蜘蛛、线虫、螨类等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亩0.25~1公斤,药效可维持60天以上;同时还可兼治地下害虫,而对天敌杀伤作用极轻;对于由上述害虫所传播的病害也有间接的防治作用。涕灭威属氨基甲酸类农药,是一种高效、
- 石金开华晓明秦焕菊李厥鲁
- 关键词:涕灭威药效试验烟叶产量广谱杀虫剂叶数
- 我国烟田蚜虫与病毒病害被引量:30
- 1996年
- 我国烟田蚜虫与病毒病害秦焕菊,王桂芬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山东青州262500TobaccoFieldAphidsandVirusDiseasesinChina¥QinHuanju;Wnagguifen(QingzhouTobaccoResea...
- 秦焕菊王桂芬
- 关键词:病毒病害有翅蚜传毒介体复合侵染蚜虫侵染性病害
- 烟田治蚜与防病(CMV)效果研究再报被引量:6
- 1997年
- 经多年多点试验,明确了在烟田进行治蚜仅对降低烟蚜种群数量效果显著,而对防治CMV等蚜传口针系病毒病没有效果;分析了银膜驱蚜及麦套阻蚜防病的原因所在。主张在当前既无抗病品种又无较好药剂的情况下,防治CMV等蚜传口针系病毒病应以驱(避)前期有翅蚜为主,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烟株前期抗(耐)病能力为辅的防治策略。
- 秦焕菊李淑君李厥鲁王桂芬颜学君
- 关键词:有翅蚜烟田
- 烟草化学成分与烟蚜种群数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1998年
- 研究结果表明,烟草不同生育期幼嫩烟叶的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存在着明显变化。氮、蛋白质及K2O的含量随着烟株的生长而逐渐升高;Cl、总糖和烟碱的含量则随着烟株的生长而逐渐下降。烟草生长前期(第一蚜高峰期)烟蚜种群数量与烟叶内的糖碱比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6560)。而烟叶中烟碱含量及氮碱的比值是影响烟草生长后期(第二蚜高峰期)蚜量的主要因子,烟蚜种群数量与烟碱呈显著的负相关(r=0.6217),与氮碱比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7386)。
- 秦焕菊任广伟张怀宝王桂芬王立和王允白
- 关键词:烟草烟蚜化学成分
-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防治指标的研究——烟蚜系统控制研究之二被引量:2
- 1992年
- 经过三年的试验,在40目尼龙纱棚内人工控制蚜量,排除其他病虫干扰的条件下,依据烟蚜数量与烟叶亩产值的相关,制定出烤烟大田期烟蚜的防治指标为平均单株蚜量100头,经大田试验证明,切实可行。按照这一指标治蚜较习惯治蚜减少2~3次用药,同时还减少了烟叶中的农药残留量及对烟蚜天敌的伤害,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李厥鲁秦焕菊王立和石金开杜进平王桂芬
- 关键词:烟蚜
- 烟草对烟蚜化学防御机的研究
- 表明,烟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与寄生在烟叶上烟蚜的娄量有很大关系。烟草大田生长前期(第一蚜峰期),烟蚜数量与烟叶内的氨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α=0.05),而与烟碱、蛋白质、糖等含量无明显关系,烟草生长后期,烟蚜数量与烟叶内氨...
- 秦焕菊任光伟
- 关键词:烟草烟蚜化学防御化学成分
- 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8
- 2000年
- 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一种重要寄生性天敌 ,对烟蚜的自然控制力较强。本文就烟蚜茧蜂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详尽的综述。生物学方面主要论述了烟蚜茧蜂的交配、寄生、发育、产卵、体色、性比、越冬、成蜂寿命及其对寄主生命活动的影响 ;生态学方面主要论述了烟蚜茧蜂的天敌以及气候因子。
- 任广伟秦焕菊史万华王桂芬
- 关键词:烟蚜茧蜂生物学生态学
- 烟草夜蛾科主要害虫的天敌-双斑黄虻
- 2000年
- 本文记叙了烟草夜蛾科主要害虫的天敌 :双斑黄虻AtylotusbivittateinusTakahasi的形态特征。
- 钱玉梅高正良秦焕菊徐建华陈德鑫
- 关键词:烟草夜蛾科害虫天敌
- 影响春烟田烟蚜种群数量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及烟蚜的系统控制——烟蚜系统控制研究之一被引量:5
- 1991年
- 经过四年的田间系统调查研究,明确了烟蚜在春烟田的种群数量消长为两“峰”夹一“谷”的双峰型曲线。双峰型的形成是由于冬麦春烟耕作制度下,与烟蚜有关的天敌等生物因子及气候等非生物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烟蚜天敌是造成第一个蚜高峰蚜量下降的主导因子,常年保护利用烟蚜天敌即能控制前期(从移栽到团棵)蚜害;中期(旺长期)没有一种自然因子或农业措施能够控制蚜量的急剧上升,必须依据防治指标及时进行化学防治才能控制蚜害;后期(采收开始后)烟株打顶抹杈是控制烟蚜数量上升的重要因子,天敌数量的相继回升,强化了对蚜量的控制,迫使蚜量在较低水平上波动,一般不会造成蚜害。依据上述分析,针对烟蚜的直接为害,提出了“前期保益不防,中期及时化防,后期灵活综防”的防治策略。根据这一策略,提出的“保护天敌+化学防治+打顶抹杈+保护天敌”系统控制蚜害的基本模式,经试验验证,在烤烟大田生长期只需施用1—2次化学农药,即可控制全期蚜害,较目前习惯治蚜可减少3—2次用药,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 李厥鲁秦焕菊王立和石金开杜进平王桂芬
- 关键词:烟蚜生态因子系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