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海
-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EGR对共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
- 本论文以锡柴CA6DL2-35E3增压中冷燃油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台架布置、安装和测控系统的设计,根据两套不同的试验方案构建了原理性EGR系统和低压EGR系统。原理性EGR试验结果表明:引入EGR缸内压力线降低。...
- 田永海
- 关键词:柴油机共轨EGR燃烧
- 文献传递
- 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数值模拟
- 2010年
- 使用CDAJ公司的CFD软件STAR-CD对某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的缸内压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计算获得了试验不易得到的缸内气体速度场、温度场等信息,为燃烧室设计及燃烧过程优化提供了理论性指导。
- 殷玉恩刘胜田永海
- 关键词:火花点火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CFD
- 一种基于多级流动阻尼的管道变形调节装置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级流动阻尼的管道变形调节装置,该装置设置于管道端口处,用以连接相邻两管道,包括:柔性调节组件,柔性调节组件呈圆筒型结构设置,包括柔性连接部、以及设置在柔性连接部两端部的固定部,两固定部的内侧均设有导...
- 田永海孙丹红黄树和曹杰李红苏立旺侯钧译徐洋
- 一种立式推力轴承结构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推力轴承结构,包括轴套及其内部设置的立轴、第一推力轴承、第二推力轴承和调节端盖,立轴自下至上依次套接调节端盖、第二推力轴承和第一推力轴承,立轴上设有限位凸块,第二推力轴承和第一推力轴承分别位于限位凸块...
- 元虎刘胜徐洋朱成田永海张翔宇张拯政范育辉
- 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综述
- 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的竞争情报研究加以概述.综述了竞争情报的定义及特点、竞争情报源及收集方法、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以及竞争情报的作用、应用和意义。以期为竞争情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孙丹红田永海
- 关键词: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源
- 文献传递
- 一种狭窄空间高温自适应锁紧装置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狭窄空间高温自适应锁紧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组合垫片、紧固件和斜齿组合垫;组合垫片位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紧固件包括法兰螺栓、以及与法兰螺栓匹配的法兰螺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背...
- 田永海李志鹏孙丹红霍阳阳樊广志石达宇刘胜侯钧译
- 基于热平衡试验和倒拖试验的柴油机有效能传递与节能潜力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为定量研究柴油机系统各部分能量可利用的潜力,针对某柴油机进行了热平衡试验和倒拖试验研究,分析了柴油机系统能量传递和有效能损失的本质。由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热平衡分析得出,除了摩擦、驱动附件和余项损失外,还含有约90%的燃料燃烧能量存在对外做功的可能;由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炯平衡分析得出,可对外做功的堋量约占燃料总堋量的58%,其中燃烧过程不可逆产生的燃烧堋损失占燃料总炯量的22%~23%。冷却水和排气的热量相当,但能量的品质相差很大,由此分析了各个系统不同能量分配领域的节能潜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方向。
- 田永海牛军梁红波曲栓孙丹红
- 关键词:柴油机热平衡节能
- 一种高负荷涡轮叶顶间隙调整结构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负荷涡轮叶顶间隙调整结构,包括机匣及其内部的设置的涡轮、密封挡块和推动机构,所述机匣的内壁对应涡轮的位置设有密封挡块,密封挡块的斜面结构与涡轮的叶顶之间形成叶顶间隙,机匣的内壁设有推动密封挡块在机匣内轴...
- 元虎刘胜徐洋朱成田永海张翔宇侯均译张拯政
- HC4132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有用能量流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基于HC4132柴油机试验,对柴油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有用能量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柴油机排气能量在涡轮-压气机-中冷器中的传递过程,得出涡轮回收排气能量的潜力和增压系统的能量流特性。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回收的能量主要是排气的热力学能和压力能;外特性中高转速回收的余热能约为余压能的3倍,动能可以忽略,涡轮能回收大约25%的排气最大可用能量,而这部分能量大部分被中冷器带走,余下1.5%~6%的排气最大可用能量转换为进气压力能和热力学能。研究结果为提高柴油机热效率、节能和采用复合涡轮增压回收排气能量提供了依据,同时可用作各种柴油机排气能量回收方式横向比较的基础数据。
- 田永海刘胜殷玉恩丁技峰孙丹红
- 关键词:废气涡轮增压能量流
- 放热率对效率的影响及对HCCI燃烧负荷限值评测被引量:10
- 2008年
- 基于理论循环和校准后的GT-Power模型研究了燃烧放热率对车用发动机热效率、最高燃烧压力、压力升高率及能量分配的影响规律。理论循环研究表明热效率仅取决于加热时刻相对于上止点的角度,与上止点前后无关,即加热时刻所对应的热效率关于上止点具有对称性。GT-Power模拟研究表明:实际循环中由于传热、摩擦损失的增加使得放热率对应热效率沿上止点不对称,持续期越长、重心越偏离上止点不对称性越明显;对于HCCI燃烧模式,由于放热持续期很短、且靠近上止点,即使完全在上止点前燃烧其热效率也较高;均质、低温、稀燃燃烧模式,由于加热量直接决定缸内温度及传热量,其负荷拓展受到理论上的限制。
- 韩永强赵佳佳张亮田永海
- 关键词:内燃机燃烧放热率热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