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昊
-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分子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放教学管理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培养生物学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该文针对实验室的开放运行管理,实验教学中的学生管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进行改革实践,实现以学生自主实验和独立操作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实验室仪器的利用率以及实验室开放的安全性,并对开放式教学管理的成效与问题进行了总结,为其他实验教学课程的开放性教学管理奠定了基础,为培养具有综合科学素养的生物学拔尖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甜王雨昊林宏辉
-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开放式教学课程评价
- 盐生杜氏藻CPD光裂合酶FAD结合结构域Gln336在逆境胁迫下的修复活性
- 2017年
- 为了解盐生杜氏藻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光裂合酶的作用机制,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对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结合结构域α13中保守氨基酸残基Gln336进行突变,并比较野生型菌株PGEX-4T-1-Ds PHR2(WT)和突变菌株PGEX-4T-1-Ds PHR2-Q336H(Q336H)表达的光裂合酶在体内外的光修复活性及其在不同盐浓度下修复光损伤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Dpn I法定点突变,成功获得盐生杜氏藻CPD光裂合酶突变体Q336H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建了突变菌株Q336H.体内外活性研究发现,野生型菌株的CPD光裂合酶的活性显著大于突变菌株Q336H(P<0.05).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野生型菌株存活率基本没有变化,而突变菌株Q336H随着盐浓度增加存活率迅速下降.在体外修复实验中,甘油浓度对突变酶Q336H活性影响显著大于对CPD光裂合酶活性影响(P<0.05).甘油浓度增加导致突变酶Q336H修复活性逐渐下降,而CPD光裂合酶活性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因此,Gln336对盐生杜氏藻CPD光裂合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可能是该酶在盐胁迫下发挥功能的关键氨基酸残基.
- 姜腾飞王雨昊唐滋一黄国印徐辉乔代蓉曹毅
- 关键词:盐生杜氏藻
- 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性实验探索被引量:4
- 2015年
- 应对21世纪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结合植物实验教学的要求,整合验证性实验为综合设计性实验,开设"外源一氧化氮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影响"实验。新颖的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 樊佳王雨昊陶成秋姜辰阳王茂林林宏辉
- 关键词:逆境胁迫植物生理
- 浸染法改良细菌芽胞染色实验的探索被引量:7
- 2015年
- 传统芽胞染色法常用孔雀绿染液长时间加热使芽胞着色,该方法用在教学上学生不易操作,成功率低,且孔雀绿染液有毒,加热时容易四溅,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染色法——浸染法,对比孔雀绿浓度及浸染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0%的孔雀绿为初染剂,浸染10min时染色效果最佳。采用浸染法操作简单易行,染色效果对比鲜明,学生更易于区分菌体与芽胞的结构,且安全环保。
- 郑冬超樊佳王雨昊张杰赵健杨鑫汪红
- 关键词:浸染法孔雀绿
- 细菌芽孢染色法的改良探索被引量:6
- 2014年
- 文中对微生物学实验教材上介绍的Schaeffer-Fulton氏芽孢染色法进行了改进。用石碳酸复红试剂代替0.5番红水溶液作为复染剂,并对比不同石碳酸复红浓度及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碳酸复红的10倍稀释液为复染剂,复染30 s^1 min时能达到最佳的染色效果。改进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染色效果对比鲜明,可使学生更易将菌体与芽孢区分开来。将改进的染色方法运用于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郑冬超王甜李媛媛王雨昊王男汪红曹瑜
- 关键词:细菌芽孢染色番红
- 绿茶汁对面部痤疮抑制的实验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实验从面部痤疮中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观察绿茶汁对其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抑菌圈实验比较绿茶汁对面部痤疮细菌(FA)、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绿茶汁对FA和金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圈最清楚。菌种鉴定结果,FA的主要菌为金色葡萄球菌。通过将不同浓度的绿茶汁与FA混合培养24 h,做平板计数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绿茶汁对FA的抑制效果随着绿茶汁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实验创新思路来源于生活,实验结果运用于生活,为广大因面部痤疮而烦恼的人们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李媛媛姜辰阳夏凡王男王雨昊汪红
- 关键词:绿茶汁茶多酚痤疮表皮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