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振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防治被引量:45
- 2008年
- 王跃振刘屹刘异周建华
-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
- 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评价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术式加中药坐浴,对照组采用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水肿、皮赘、肛门功能及尿潴留等情况,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经两种方法治疗后,其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水肿、皮赘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肛管直径测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术式结合中药坐浴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廉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 王跃振刘异马恒军陈佰清
- 关键词:内扎外切保留齿线环状混合痔中药坐浴
- 溢水推舟法治疗气阴不足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 2021年
- 为探讨溢水推舟法治疗气阴不足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取120例气阴不足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按溢水推舟原则自拟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沙必利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表明,采用溢水推舟法治疗气阴不足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沙必利口服,且用药安全性高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马恒军王跃振李岩李意平陈佰清朱杰商泽石
-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气阴不足疗效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 5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镇痛剂使用等优于对照组,与传统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疗效可靠,且无明显远期并发症,值得推广。
- 刘异卫骆云王跃振
- 关键词:阑尾炎外科学腹腔镜
- 改良Hanley术在治疗肛管后间隙脓肿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对肛管后间隙脓肿采用改良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Hanley术)治疗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91例肛管后间隙脓肿手术患者纳入研究中,48例采取改良Hanley术治疗纳入观察组,43例采取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随访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Hanley术治疗肛管后间隙脓肿,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安全性高,不易复发。
- 朱杰马恒军陈佰清王跃振李意平
- 关键词:切开引流术
- 直肠黏膜环切并侧方缝合悬吊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86例疗效观察
- 2017年
- 为探讨直肠黏膜环切并侧方缝合悬吊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疗效,回顾性分析8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行直肠黏膜环切术加直肠黏膜分段纵行缝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86例中,治愈77例(89.5%),有效8例(9.3%),无效1例(112%),有效率为98.8%。无出血、感染、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结果表明,直肠黏膜环切术加直肠黏膜侧方悬吊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
- 马恒军王跃振朱杰李意平陈佰清李岩
- 关键词: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黏膜环切术
- 浅谈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被引量:12
- 2010年
-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症,主要是因为肠道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燥结所致,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情志皆有密切关系。
- 王跃振马恒军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中医药
- 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评价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结缔组织型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改良PPH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疼痛、水肿、皮赘,肛门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疼痛、水肿、皮赘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改良PPH术保持了肛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且有损伤小、愈合快、痛苦小、肛门不适感轻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
- 王跃振刘异马恒军陈佰清
- 关键词:中药熏洗
- 半夏泻心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UC(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疾病,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粘膜与粘膜下层,可累及整个结肠甚至末端回肠。该病以血性粘液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有...
- 王跃振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寒热错杂型
- 文献传递
- 女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ER和uPA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女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ER和uP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癌旁正常结肠粘膜、30例结肠腺瘤和60例结肠腺癌中ER和uP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ER在正常粘膜组、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86.67%、38.33%,uPA在正常粘膜组、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0.00%、81.67%,ER和uPA在正常粘膜组与结肠腺瘤组及结肠癌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R和uPA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ER和uPA在结肠癌的表达中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在女性结肠癌组织中ER蛋白的下调和uPA蛋白的上调可能在结肠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联合检测可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靶点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 陈佰清叶锋马恒军王跃振李意平
- 关键词:结肠癌雌激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