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 作品数:47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疽奴卡菌脑膜炎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鼻疽奴卡菌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为临床早期诊疗该类疾病提供依据,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分析了1例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临床表现酷似结核性脑膜炎、最终经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确诊的鼻疽奴卡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信息、脑脊液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比较两种脑膜炎之间的差别。结果本例患者为50岁男性,既往患血管炎4年,服用甲泼尼龙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无局灶神经系统体征;头颅MRI提示桥脑异常信号;腰椎穿刺结果压力、白细胞数、蛋白增高,葡萄糖和氯化物低,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提示鼻疽奴卡菌5930条序列。应用复方磺胺甲恶唑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后症状、脑脊液、头颅MRI成像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有免疫抑制的脑脊液类似结核表现的脑膜炎,应当考虑奴卡菌感染可能。病原学检测是诊断的唯一金标准,包括奴卡菌培养阳性或者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检测。早期诊断,尽早应用磺胺类药物联合、足量、足疗程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 高冉纪金媛王震李军杰王琳武力勇
- 关键词:奴卡菌病脑膜炎头痛发热
- 双侧小脑下后动脉闭塞致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被引量:1
- 2007年
- 王琳宿英英缪中荣
- 关键词: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动脉闭塞呼吸机辅助呼吸小脑男子
- 复发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附2例报告)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复发性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复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中1例男性(71岁),1例女性(35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伴智能或意识障碍、失语等;影像学检查示病灶多发于脑皮质,均伴颞叶受累;脑电图以广泛慢波为主。给予足量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随访2~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复发性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以颞叶症状为主,其发病机制可能为病毒的再激活所致,早期足量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
- 郑志东冯凯王琳
- DARS2基因新发突变导致伴脊髓和脑干受累及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一例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本文报道1例由DARS2基因突变所致伴脊髓和脑干受累及乳酸升高的脑白质病(LBSL),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以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LBSL1例,对其进行病史询问及磁共振(MRI)检查、磁共振波谱(MRS)、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走路姿势异常、行走不稳、足下垂.头颅、脊髓MRI示双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区、脑干三叉神经、小脑中脚、内囊后肢及脊髓背侧的T2点状、斑片状高信号,C1-T12水平椎管内异常信号.基因检测发现DARS2基因存在意义未明的rs80063322(g.173809956A>G)新发突变,同时检测到DARS2基因12号外显子部分缺失.结论本文报道了1例儿童晚期起病,携带DARS2基因新发突变位点的LBSL患者.临床中对于运动症状伴深感觉障碍,MRI表现为颅内多发及脊髓长节段病变,且影像学损伤重,而临床变现相对轻的慢性病病程特点的患者,应行DARS2基因检查以确认该病.
- 孔雨白艳艳谢可欣褚敏靖冬来高冉李军杰王琳武力勇
- 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初步观察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低温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法对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48h内行血管内低温治疗,通过血管内热交换系统控制患者核心体温(膀胱温度)。这一过程包括诱导低温(目标温度为33~34℃)、维持低温(维持目标温度24h)和恢复常温(24h恢复至36.5℃),同时监测低温期间的不良事件。低温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进行预后评估。结果①4例患者诱导低温时间中位数为6.5h(3.5—12.5h)。1例患者因寒战控制不理想而未能达到目标温度。②3例患者低温持续24h;1例患者因纠正脑疝而延长至48h。低温期间,3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1℃;另1例患者核心体温最大偏差〈2℃,但温度偏差〈0.3℃时间占低温全程的80%-90%。③3例患者复温持续24h,1例患者复温持续13.5h。④低温期间非严重性不良事件共14件,2例低温前即形成脑疝的患者死亡。⑤3例存活患者低温治疗后3个月mRS分别为4、5、5分。结论血管内低温可操作性强,持续低温稳定、复温可控性强。低温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其有效性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 宿英英李霞高冉李红亮肖芬高金霞叶红丁建平王琳
- 关键词:脑梗死物理治疗技术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相关的伴骨髓红系明显增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报告被引量:5
- 2019年
- 2016年更新版《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1],将伴有骨髓原始红细胞≥30%,原始髓系<20%,既往有放化疗史,定义为治疗相关伴红系明显增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therapy-rel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T-AML)的范畴。在急性红白血病(acute erythroleukemia,AEL)分类中,相比于2008年的标准[2],仅保留了纯红细胞白血病(pure ery-throid leukemia,PEL),诊断标准为骨髓红系>80%.
- 王琳赵弘刘艳孙雪静刘聪艳苏力万岁桂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误用芬太尼透皮贴致呼吸衰竭被引量:2
- 2016年
- 1例55岁男性患者因颈部不适自行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2贴(8.4 mg/贴),约4 h 后出现呼吸呈抽泣样并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急诊入院后患者呈昏迷状态,无自主呼吸。立即予持续心电监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注射尼可刹米0.375 g、盐酸洛贝林3 mg。动脉血气分析示酸碱度6.97、二氧化碳分压97.8 mmHg、氧分压86.2 mmHg、血氧饱和度0.90。约6 h 后,患者意识转清。次日行毒物检测,患者血、尿中芬太尼浓度分别为70和92 ng/ ml。第3天血气分析示酸碱度7.46、二氧化碳分压30.2 mmHg、氧分压151.0 mmHg、血氧饱和度1.00,拔除气管插管。
- 安红武力勇王琳贾建平
- 关键词:芬太尼呼吸功能不全
- 长程脑电图监测对重症脑功能损伤的评价被引量:26
- 2003年
- 目的 应用长程脑电图 (EEG)研究重症脑血管疾病的EEG动态变化 ,旨在建立评价脑功能损伤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新方法。方法 对于CT或MRI证实病变位于大脑半球的急性重症 (GCS评分 <8分 )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床边长程脑电图动态监测 ,按Young氏分级标准分级判断 ,同时进行GCS -P评分。结果 EEG分级Ⅰ级的生存率为 6 1 9% ,EEG分级≥Ⅲ级的生存的可能性极小。EEG分级生存预测的准确率 92 31% ,死亡的预测准确率 70 5 9%。GCS -P生存的预测准确率84 6 2 % ,死亡的预测准确率 70 5 9%。结论 长程EEG动态监测和分级判断可以准确、客观地评价和预测重症脑血管疾病脑功能损伤的预后。
- 王琳宿英英
-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脑电图监测预测预后
- 七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评价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使用"医院研究生用教学质量评估量表"评估七年制医学生神经病学教学质量,发现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吸引注意力、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灌输和善于介绍某一思想或概念的起源与进展三个条目决定教学质量的差异。引进PBL教学法有助于解决发现的问题,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 王琳
- 关键词:神经病学教学
- 不同昏迷量表对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被引量:22
- 2009年
- 目的对比研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列日昏迷评分(GLS)、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评分(GCSP)、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反应水平量表(RLS)5个昏迷量表,在预测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发病≤3d的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120例,于发病第3、5、7天,分别采用不同昏迷量表对其进行评估,评估者间的一致性检验采用加权Kappa检验,量表内容一致性采用Cronbachα检验;以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的预后为标准,判断5个量表预测预后的准确性,预后预测的辨别力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①评估者间一致性方面FOUR量表最好(Kappa值:0.647),其他依次是GCSP(0.628)、RLS(0.613)、GCS(0.554)和GLS(0.497)量表。②GCS、GLS、GCSP、FOUR量表的内容一致性均较好(RLS为单一项目,不进行此项分析),Cronbachα值分别为0.826、0.845、0.913和0.853。③各昏迷量表均对不良预后具有较好的辨别预测能力,ROC曲线下面积依次为FOUR(0.854)、GCS(0.844)、GLS(0.838)、GCSP(0.793)和RLS(0.775)。④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分界值为GCS≤6分、GCSP≤17分、GLS≤9分、FOUR评分≤8分、RLS≥6分。以昏迷量表分界值预测不良预后,FOUR、GCS、GLS、RLS、GCSP量表的准确率分别为82.3%、81.2%、79.4%、78.1%、76.5%。结论GCS和FOUR量表更适合用于对急性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评估,前者为神经科医护人员所熟悉,而后者更容易培训和掌握。
- 高岱全宿英英张运周王琳高冉赵经纬李霞
- 关键词:卒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