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湘川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艺术
  • 1篇性情
  • 1篇艺术家
  • 1篇艺术语言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意识
  • 1篇政治意识形态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三峡好人
  • 1篇尚意
  • 1篇尚意书风
  • 1篇诗意
  • 1篇士大夫
  • 1篇书风
  • 1篇术家
  • 1篇文人
  • 1篇文人画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王湘川
  • 1篇赵书英

传媒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 1篇电影评介
  • 1篇书画艺术

年份

  • 3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浅谈尚意书风和文人画之间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一、个人性情的抒发——书画同“意”不同形 苏轼“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文以达吾意而已,以其不求售也,故得之自然”。“问君何若写吾真,君言好之聊自适”。“凡物之可喜,是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以上透露出作为士大夫文人的苏轼把书与画作为表达自己感情的载体,追求自我性情的抒发——意。宋代文人士大夫式书法是一种大的趋势,当时书法的发展态势,一种是走向文人士大夫的心态潇洒飘逸。一种走向官僚态势堂皇肃穆。
赵书英王湘川
关键词:文人画文人士大夫书风尚意性情
浅谈《三峡好人》的叙述方式
2007年
本文通过对《三峡好人》的分析,揭示在当下的社会语境里人们已经错失艺术的本质。当那些坚持真理的大师们渐行渐远的时候,这部影片试图唤醒艺术家的责任感,应该重新去关注那些被遗忘、被边缘化以及被遮蔽的事物,并还原其真实的表现;应当重新确立起艺术和社会,艺术和人类生存、命运的关联。
王湘川
关键词:《三峡好人》人文精神艺术语言诗意
浅析消费经济中艺术的商品化
2007年
在当下,中国社会发生的最大一个转变就是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席卷下,从计划经济的的“政治社会”转向了市场经济的“商品社会”,消费社会的来临,预示着一个新的社会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涉及到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那么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们的艺术是不可能不受到辐射的,很多自持清高的艺术家大都成了消费社会的顺民,艺术也不在是像以前那样神圣而遥不可及,而是从精神载体转变为市场里的一种商品。这些都是由我们意识形态上“文不经商,仕不理财”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市场冲击和碰撞下发生转变的结果,对于文化艺术而言,长时间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附庸物而被忽视了其作为消费和需求的存在,人们从强调文艺的事业属性转移到强调其经济价值,使其形成一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
王湘川
关键词:消费经济艺术家政治意识形态中国社会消费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