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4篇新生儿疾病
  • 4篇新生儿疾病筛...
  • 4篇疾病筛查
  • 3篇先天
  • 3篇甲状腺
  • 3篇儿童
  • 2篇新生儿筛查
  • 2篇疑病
  • 2篇自我
  • 2篇自我意识
  • 2篇先天性
  • 2篇可疑病例
  • 2篇甲状腺功能
  • 2篇复查
  • 2篇保健
  • 2篇苯丙酮尿症
  • 2篇病例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闭锁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妇幼保健...
  • 1篇帝京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0篇王洁
  • 9篇孔元原
  • 7篇裘蕾
  • 5篇杨海河
  • 3篇张晚霞
  • 3篇赵金琦
  • 2篇李一辰
  • 1篇李东阳
  • 1篇贾朝霞
  • 1篇封卓
  • 1篇刁美
  • 1篇张玉敏
  • 1篇赵永鲜
  • 1篇李龙
  • 1篇顾艳红
  • 1篇王璟

传媒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第五届全国新...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应用大便比色卡进行胆道闭锁症筛查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索建立胆道闭锁症的筛查流程及大便比色卡用于胆道闭锁症筛查的方法学评价.方法 对2013年12月4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所属的25家助产机构分娩的新生儿发放大便比色卡,家长根据该卡片比对婴儿大便颜色至生后4个月,通过短信、电话和42天门诊进行结果追访,总结大便比色卡筛查胆道闭锁症的结果.结果 共有19 252名新生儿参加了大便比色卡筛查胆道闭锁症,根据2014年1~3月的筛查数与活产数,应用大便比色卡筛查胆道闭锁症的筛查率91.3%;增加短信提醒追访方式后,门诊可疑患儿就诊率由0.65‰增加到1.89‰.大便比色卡阳性结果12例,1例在生后55天确诊胆道闭锁症(Ⅲ型),3例分别于生后75天、47天、55天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肝炎、乳儿肝炎、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其他8例为一过性大便比色卡阳性便.1例于生后24 h因黄疸住院,7天诊断为胆道闭锁症(Ⅲ型),未发现大便比色卡阳性便.胆道闭锁症的发病率为1∶9626.结论 大便比色卡是简便有效的筛查胆道闭锁症的方法,可早期发现黄疸不明显的患儿,同时还可筛查出其他引起胆汁淤积症的疾病.
孔元原赵金琦王洁裘蕾杨海河刁美李龙Matsui Akira顾艳红
关键词:胆道闭锁发病率新生儿筛查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儿童行为问题及自我意识研究
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行为、自我意识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的心理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指出,PKU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在关注经新生儿疾病筛查程序诊治的PKU儿童的体格、智力发育...
孔元原王洁裘蕾张晚霞赵永鲜赵金琦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儿童患者心理干预自我意识
文献传递
2005-2010年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病例复查现状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5-20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病例复查情况,总结召回经验,为进一步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复查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6年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病例6 818人,复查6 087人,复查率89.28%;2008-2010年复查率(92.21%)较2005-2007年(86.33%)明显提高;外地户籍复查率(83.78%)明显低于本市户籍(96.83%);2010年112例未复查病例原因顺位为:对筛查认识不足、人口流动、联系方式不详。【结论】北京市目前可疑病例召回已形成制度化管理,复查率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如流动人口复查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王洁杨海河裘蕾孔元原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病例
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伦理学问题被引量:5
2011年
新生儿疾病筛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成为了公共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先进技术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伦理学问题。应该更加关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的伦理学问题,在有利、行善、公正、自主的伦理学原则上,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失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状态。
王洁孔元原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妇幼保健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
北京市2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回顾性分析被引量:46
2011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1989—2009年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的筛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管理水平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出生72h后、正常哺乳的新生儿足跟血于特定滤纸上,进行CH及PKU筛查。PKU筛查检测指标为血苯丙氨酸(Phe)浓度,分别采用细菌抑制法(1989—2003年)和荧光法(2004—2009年);CH筛查检测指标为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分别采用放免法(1989—2003年)及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2003—2009年)。结果 1989—2009年,北京市共筛查新生儿1745998名,筛查率由1989年的14.01%提高到2009年98.16%,可疑患儿复诊率由1991年的65.85%提高到2009年的92.18%,共确诊CH482例,发病率1:3622;PKU192例,发病率1:9094。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包括管理、筛查、随访、诊治、评估、教育等多个环节的系统服务工程,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是提高筛查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完善的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可有效降低残疾儿的发生。
孔元原张玉敏裘蕾杨海河王洁封卓
关键词:新生儿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苯丙酮尿症
2005-2010年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病例复查现状分析
分析北京市2005-20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可疑病例复查情况,总结召回经验,为进一步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可疑病人复查率提供科学依据。指出,北京市目前可疑病例召回已形成制度化管理,复查率逐步提高,但仍存在如流动人口复查率低等...
王洁杨海河裘蕾孔元原
关键词:婴幼儿保健疾病筛查
文献传递
三例青少年起病的高苯丙氨酸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及基因突变分析
王洁杨海河裘蕾赵金琦孔元原
北京市2006-2015年5岁以下儿童先天发育异常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调查2006-2015年北京市〈5岁儿童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北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实时收集的2006-2015年〈5岁儿童死亡监测资料,应用χ^2检验的统计方法计算其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率的地区和年龄分布,探讨死因构成的年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结果 北京市≤5岁儿童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率由2006年的1.909‰下降到2015年的0.703‰,下降了63.17%;其中新生儿期的降幅最大为71.50%(χ^2=57.993,P〈0.01);除城区(χ^2=3.384,P〉0.05)外,远郊和近郊地区〈5岁儿童先天发育异常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40.637、50.646,P〈0.01)。先天发育异常死亡占〈5岁儿童死亡的比例由2006年的32.97%下降至2015年的23.24%,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和新生儿期(χ^2值分别为9.395、4.345,P〈0.05)。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呼吸系统畸形和其他畸形儿童死亡构成比显著下降(χ^2值分别为13.478、7.358、7.912和10.074,P〈0.01),染色体异常、多发畸形和消化道畸形下降不明显(χ^2值分别为1.004、2.534和0.437,P〉0.05)。死因顺位前4位先天发育异常中,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和消化道闭锁的儿童死亡率下降明显(χ^2值分别为70.868、18.431和9.225,P〈0.01),胆道闭锁的儿童死亡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管畸形的儿童死亡率地区差异明显,远郊儿童死亡率均高于近郊和城区(χ^2值分别为45.783、6.649,P值均〈0.05)。结论 尽管北京市先天发育异常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仍为〈5岁儿童主要死因,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疾病的防控水平。
王璟李东阳张晚霞李一辰王洁
关键词:先天畸形死亡率
2~12周龄婴儿甲状腺激素水平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12周龄婴儿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门诊就诊的2~12周龄的953例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段,将其分为2~4周龄组(n=416)、4~8周龄组(n=398)和8~12周龄组(n=139)。3组受试儿童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的水平,各指标参考区间采用中位数及P2.5、P25、P50、P75、P97.5表示,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婴儿与成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征得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TSH、FT3、FT4、TT3、TT4水平男性与女性婴儿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0,0.510,-0.360,0.920,1.370;P>0.05)。2~12周龄婴儿各激素水平与目前本院应用的成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进行比较,TSH、FT3、T3、T4水平高于成年人参考区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5,46.77,30.49,5.59;P<0.05),以TSH水平尤为突出,但FT4水平较成年人低。3组婴儿TSH水平无明显变化(F=0.345,P=0.708),但随着年龄增大,P97.5降低,95%CI呈缩小趋势;TT4、FT4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12.57,P=0.000;F=21.17,P=0.000),TT3、FT3则呈升高趋势(F=14.75,P=0.000;F=3.699,P=0.025)。结论成年人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不能广泛应用于婴幼儿,应建立儿童期各年龄段甲状腺激素水平参考区间,为儿童甲状腺疾病,特别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早期诊治提供参考。
王洁裘蕾孔元原
关键词:甲状腺激素类化学发光测定法婴儿
北京市城区学龄儿童自我意识与主观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学龄儿童自我意识及主观生活质量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团体施测方式,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量表对北京市城区210名学龄儿童进行测评。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学龄儿童自我意识与主观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北京市城区学龄儿童在自我意识的6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城市常模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生活质量总体水平高于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生活质量中认知成分高于常模水平,情感成分与常模水平相当。自我意识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北京市城区学龄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总体高于常模水平。自我意识越高的儿童其主观生活质量也越好。
贾朝霞张晚霞李一辰王洁孔元原
关键词:自我意识主观生活质量学龄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