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映红

作品数:54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1篇小麦
  • 13篇性状
  • 11篇高产
  • 10篇小麦品种
  • 9篇选育
  • 9篇育种
  • 9篇栽培
  • 9篇栽培技术
  • 9篇强筋
  • 7篇强筋小麦
  • 6篇高产栽培
  • 6篇高产栽培技术
  • 5篇冬小麦
  • 5篇品系
  • 5篇系谱
  • 4篇新品系
  • 4篇品质性状
  • 4篇品种选育
  • 4篇小麦新品系
  • 4篇节水

机构

  • 34篇河南省新乡市...
  • 19篇新乡市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辉县市农业局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3篇王映红
  • 32篇董昀
  • 25篇蒋志凯
  • 21篇杨丽娟
  • 17篇盛坤
  • 16篇赵宗武
  • 14篇马华平
  • 12篇付亮
  • 12篇李晓航
  • 11篇刘朝辉
  • 8篇范永胜
  • 6篇王士坤
  • 6篇朱红彩
  • 3篇程玉民
  • 3篇马晓红
  • 3篇周德慧
  • 2篇刘震宇
  • 2篇董爱民
  • 2篇王士坤
  • 2篇王玲燕

传媒

  • 9篇农业科技通讯
  • 5篇山东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种业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种子
  • 2篇浙江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种业导刊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种子科技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品种育种体系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对“阶梯式杂交聚合优质基因,选择世代全程品质检测+生化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核心的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小麦育种体系进行分析,为优质强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本课题组先后育成国审新麦18、新麦19、新麦26、新麦38、新麦45和省审新麦28等优质强筋或超强筋品种,新麦58和新麦65正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中间试验,新麦系列强筋品种群逐步形成。本文通过强筋品种育种体系分析,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强筋育种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育种行业快速发展。
王映红蒋志凯马华平付亮刘震宇董昀
关键词:强筋品种选育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豫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豫北小麦12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其他各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0.773)>有效穗数(0.746)>株高(0.690)>穗粒数(0.689)=生育期(0.689)。产量构成因素间,生育期与其他各性状都较为密切。在豫北地区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千粒重和有效穗数的选择。
范永胜朱红彩闫玉信屈涛刘文静孙玉镯王映红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素
新麦2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1年
新麦2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寒、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为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特提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付亮李洋刘震宇刘朝辉王映红盛坤杨丽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新麦19号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
2009年
在优质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新麦19号新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幼穗发育、籽粒灌浆等生育特点的研究,应采取适期匀播,创建优质合理群体,实施"氮肥后移"及科学合理灌水等栽培技术,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董昀王映红刘朝辉周德慧赵宗武
关键词:生育特点
抗旱小麦新品种‘新麦39’的选育及性状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创制小麦抗旱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更好利用现有的抗旱品种,本研究阐述抗旱小麦新品种‘新麦39’的选育过程,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对其丰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麦39’在两年三组试验中,其加权关联度均比对照‘洛旱7号’高,与统计分析结果一致;对‘新麦39’两年三组试验中相同试点的产量与三要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三组试验均表现为千粒重>公顷穗数,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有差异。由此可知,‘新麦39’是丰产性良好的抗旱新品种,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也是新的抗旱种质资源。
王映红程玉民赵良金马华平马晓红董昀
关键词:抗旱选育性状分析
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新麦9817
2008年
新麦9817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1998年用偃展1号为母本,温麦6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其突出优点是晚播早熟、高产抗病,已通过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区试.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
董昀王映红刘朝辉
关键词:早熟高产抗病系谱法选育父本杂交温麦6号黄淮南片
基于R语言的冬小麦品种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旨在确定适宜的品种稳定性分析参数及其计算方法。利用冬小麦区域试验数据,通过R语言计算了14个稳定性参数,并采用秩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参数的功效和相关性。结果表明,R语言可以方便、灵活的计算各类参数;相关分析表明,PCOA和产量极显著正相关,CV和Bi极显著正相关,Sigma.square和Si、Si2、Si3、ASV极显著正相关,ASV和Si6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14个稳定性参数可以分为3组,组1包含Bi,与多数参数负相关,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组2包含YIELD、Pi、YSI、CV和PCOA,与产量显著正相关,组3包含Sigma.square、S.square、ASV、Si、Si2、Si3、Wi、Si6,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ASV和Si与其他参数间的相关性较好,PCOA模型能够同时评价品种产量及其稳定性,三者是单变量参数模型的有益补充。
盛坤杨丽娟李晓航王映红蒋志凯
关键词:稳定性R语言
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试验设5个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对照)。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新麦19的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品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两地结果基本一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0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地平均比对照增产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率、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水利用率和品质性状均高于对照。/底墒水+拔节水0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对照高出6%以上。小麦全生育期灌两水以上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品质将变劣;花后灌一水与花后不灌水处理的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小,二者均优于花后灌两水的处理。综合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多方面因素,在河南北部地区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采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0的水分管理模式。
盛坤杨丽娟蒋志凯王映红董昀赵宗武
关键词:强筋小麦灌水籽粒产量品质性状水分利用效率
室内电泳和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2008年
综述了近年来室内电泳和分子遗传标记在小麦品质育种辅助选择方面的应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已成为品质育种中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选择的重要依据,HMW-GS的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小麦育种与转化等分子遗传标记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映红董昀赵宗武
关键词:品质育种HMW-GS分子遗传标记
新乡3577及其衍生种质在新麦系列中的应用
2008年
以新乡3577及其衍生种质(C5/新乡3577)F3d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新麦11、新麦13、新麦16、新麦18、新麦19五个国审、省审品种,这些品种有相似遗传背景却各具不同特点,本文分析了各品种系谱及遗传性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王映红刘成马华平蒋志凯刘朝辉
关键词:遗传性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