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红
- 作品数:54 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品种育种体系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对“阶梯式杂交聚合优质基因,选择世代全程品质检测+生化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核心的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小麦育种体系进行分析,为优质强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本课题组先后育成国审新麦18、新麦19、新麦26、新麦38、新麦45和省审新麦28等优质强筋或超强筋品种,新麦58和新麦65正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中间试验,新麦系列强筋品种群逐步形成。本文通过强筋品种育种体系分析,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强筋育种技术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优质强筋小麦育种行业快速发展。
- 王映红蒋志凯马华平付亮刘震宇董昀
- 关键词:强筋品种选育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豫北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豫北小麦12个品种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其他各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0.773)>有效穗数(0.746)>株高(0.690)>穗粒数(0.689)=生育期(0.689)。产量构成因素间,生育期与其他各性状都较为密切。在豫北地区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千粒重和有效穗数的选择。
- 范永胜朱红彩闫玉信屈涛刘文静孙玉镯王映红
-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素
- 新麦2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 2011年
- 新麦2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寒、抗病、中早熟小麦新品种,为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利用,特提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付亮李洋刘震宇刘朝辉王映红盛坤杨丽娟
-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 新麦19号生育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
- 2009年
- 在优质高产栽培条件下,通过对新麦19号新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幼穗发育、籽粒灌浆等生育特点的研究,应采取适期匀播,创建优质合理群体,实施"氮肥后移"及科学合理灌水等栽培技术,实现优质高产稳产。
- 董昀王映红刘朝辉周德慧赵宗武
- 关键词:生育特点
- 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试验设5个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对照)。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新麦19的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品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两地结果基本一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0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地平均比对照增产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率、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水利用率和品质性状均高于对照。/底墒水+拔节水0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对照高出6%以上。小麦全生育期灌两水以上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品质将变劣;花后灌一水与花后不灌水处理的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小,二者均优于花后灌两水的处理。综合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多方面因素,在河南北部地区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采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0的水分管理模式。
- 盛坤杨丽娟蒋志凯王映红董昀赵宗武
- 关键词:强筋小麦灌水籽粒产量品质性状水分利用效率
- 室内电泳和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应用
- 2008年
- 综述了近年来室内电泳和分子遗传标记在小麦品质育种辅助选择方面的应用。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已成为品质育种中亲本选配和杂交后代选择的重要依据,HMW-GS的基因克隆、分子标记、小麦育种与转化等分子遗传标记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映红董昀赵宗武
- 关键词:品质育种HMW-GS分子遗传标记
- 新乡3577及其衍生种质在新麦系列中的应用
- 2008年
- 以新乡3577及其衍生种质(C5/新乡3577)F3d1为亲本材料,选育出新麦11、新麦13、新麦16、新麦18、新麦19五个国审、省审品种,这些品种有相似遗传背景却各具不同特点,本文分析了各品种系谱及遗传性状,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参考。
- 王映红刘成马华平蒋志凯刘朝辉
- 关键词:遗传性状
- 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 2014年
- 以新麦26为试材,采用3年定点大田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还田与氮肥、秸秆腐蚀剂及精制鸡粪配施对冬小麦群体、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秸秆全部还田情况下,冬小麦群体有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粒数和产量的变化相一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666.7m2施纯N13 kg+精制鸡粪100 kg和施纯N13 kg+腐蚀剂150 g处理情况下,其产量和千粒重与分别单施纯N 16、19 kg的处理相近。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试验地区666.7m2宜施纯N 13 kg+腐蚀剂150 g。
- 董昀董爱民王顺叶盛坤杨丽娟王映红
-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氮肥冬小麦
- 新麦系列品种遗传基础及性状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探索近十几年来新麦系列品种品质及产量性状变化趋势,以2010年以来审定的新麦26、新麦32、新麦45等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其遗传基础、产量、品质及相关性状。结果表明,新麦系列品种容重与蛋白质含量、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正相关,湿面筋含量与容重、蛋白质含量、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和吸水量、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7 2和0.728 2),吸水量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3 5)。以品质指标聚类分析,强筋和中筋品种聚为两大类。新麦系列品种涉及半冬性和春性,强筋和中筋,旱地和水地的区别,去除个别品种外,新麦系列中筋、强筋和春性品种三种类型的产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
- 王映红马华平李晓航王士坤马晓红董昀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 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更全面地了解新品种综合表现,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南省丰优小麦联合体两年11个新品种的主要性状。结果表明,两年关联度均较高的小麦新品种有濮麦1128、新麦51、漯麦163。2016年7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千粒重、穗数、容重、穗粒数、基本苗、株高、全生育期,2017年依次为穗数、容重、穗粒数、株高、千粒重、基本苗、全生育期。
- 王映红董昀李晓航杨丽娟蒋志凯
- 关键词:产量构成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