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石油烃
  • 2篇土壤
  • 2篇土壤酶
  • 1篇油污染
  • 1篇原油
  • 1篇石油污染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去除方法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活性
  • 1篇污染
  • 1篇O3
  • 1篇UV
  • 1篇UV/O3
  • 1篇COD
  • 1篇刺激法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新疆石油勘察...

作者

  • 3篇王建刚
  • 3篇卞卫国
  • 1篇辛朋
  • 1篇张洁
  • 1篇张锋
  • 1篇陈小红
  • 1篇张迎华
  • 1篇张继红
  • 1篇王婷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采气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方法被引量:2
2015年
新疆油田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矿化度、高COD的含油废水,难以处理处置,严重影响了气田的正常生产活动,危害到气田周边土壤安全和荒漠植被的生存。为实现该类废水的达标排放,选取COD和总石油烃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比较了紫外(UV)、臭氧(O3)及紫外臭氧联合处理(UV/O3)法对该类废水的处理效果,进一步考察了p H和O3发生量对UV/O3法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处理废水60 min后,废水COD由处理前的563 mg/L分别下降至处理后的479、334.9和314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14.9%、32.7%和44.2%;而总石油烃含量由处理前的3.86 mg/L分别降至处理后的3.05、1.26和0.20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21.2%、67.4%和94.8%;其中,UV/O3法处理90 min后废水COD降低至148 mg/L,达到《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p H为7,臭氧发生量为10 g/L时,UV/O3法可应用于采气废水的处理。
张锋陈小红张继红卞卫国莫宏玉张迎华王建刚
关键词:UVCOD石油烃
原油对荒漠土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2014年
石油进入土壤后改变了土壤质地,使原有土壤微生物群落、区系和土壤酶活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对干旱区原油污染和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研究工作涉及较少.本文选取干旱胁迫环境中的荒漠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原油对荒漠土中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评价干旱区石油污染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荒漠土土壤微生物对石油污染物的响应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张锋张吉红陈小红曹洪贵卞卫国莫宏玉王建刚
关键词:原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
生物刺激法对石油污染荒漠土的修复效应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生物法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是一种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物产生的绿色修复方法,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目前,国内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集中于中东部地区,对干旱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作非常欠缺.本研究以干旱区石油污染荒漠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投加不同水平的营养元素,以刺激土壤微生物活性,探讨生物刺激法修复干旱区石油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修复效果,为建立面向干旱区的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王建刚王婷卞卫国莫宏玉张洁辛朋
关键词:石油烃土壤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