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庆华

作品数:40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3篇小说
  • 13篇文体
  • 7篇文类
  • 7篇小说文体
  • 7篇话本
  • 6篇话本小说
  • 5篇正史
  • 5篇传记
  • 4篇古代小说
  • 3篇叙事
  • 3篇杂史
  • 3篇志怪
  • 3篇通俗小说
  • 3篇文言
  • 3篇文言小说
  • 3篇传奇
  • 2篇寓言
  • 2篇儒林
  • 2篇儒林外史
  • 2篇视域

机构

  • 40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上海政法学院

作者

  • 40篇王庆华
  • 3篇杜慧敏
  • 2篇谭帆

传媒

  • 5篇文艺理论研究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学刊
  • 3篇学术研究
  • 2篇文学遗产
  • 2篇浙江学刊
  • 2篇文学评论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中文自学指导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宋人对唐传奇的文体定位
2022年
宋人明确将部分唐人单篇传奇归入集部之“传记文”,这既源于传奇文是对“杂传”文体规范的超越和改造,具有鲜明文章色彩,也与唐代史部之“传记”中单篇传记衰落和集部之“传体文”兴起的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将唐人单篇传奇文和传奇集看作“小说”,主要定位于“资谈暇”“广见闻”而非“补史之阙”。宋人将唐传奇著录于史部之“传记”,实际上仅涉及极个别作品,多因其与历史人物传闻性传记相类。宋人对唐传奇的文体定位为后世理解和认知唐传奇以及整个传奇小说类型奠定了基础。
王庆华
关键词:宋人唐传奇文类文体
论近代小说理论批评中的中外对比——以域外小说译介初期为例
2016年
近代域外小说大量译介引入中国之初期,小说理论批评家聚焦于直接对比中外小说,形成了近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褒扬域外小说而否定中国旧小说,主要从作者身份、地位价值、创作主旨、思想题材出发,这既源于域外小说译介下新观念的启迪,也受到中国传统文论及小说理论所隐含的深层次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之制约,是选择性地认知域外小说观念的结果;肯定、褒扬中国旧小说,主要从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方式展开,这主要源于传统小说长期浸染下形成的艺术欣赏习惯、艺术评价标准,也与域外小说译介初期"述译"翻译实践密切相关。
王庆华
关键词:近代小说话语背景
《搜神记》与“正史”之灾异、方术叙事
2023年
通过分析《搜神记》与相关文类之相通、相联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回归还原当时历史文化语境把握其文本性质。《搜神记》成书之际,汇集、整合了正史、杂传、子书、小说等多种志怪叙事传统和书写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文本性质。《搜神记》与“正史”相互取材,集中于《五行志》和《方术列传》,典型反映了灾异叙事体例、方术书写模式,关联着作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灾异论和作为社会知识体系的数术之学。随着灾异论、数术文化与“正史”叙事理念的发展演化,宋人开始将《搜神记》看作脱离政治文化的志怪小说。
王庆华
关键词:《搜神记》正史志怪小说
论中国古代作为文类概念之“寓言”被引量:3
2019年
“寓言”指称具体作品,涉及先秦诸子部分作品片段,文、赋、史传、小说、戏曲中的部分具有鲜明虚构幻设性或寄寓性的作品等,实际上形成了“寓言”作品谱系,可看作一种幻设虚拟、谐谑戏拟、寓意寄托的叙事方式和艺术手法运用传承于不同的文类文体而成。宋代,“寓言”开始作为文章内部类型概念,明代进一步发展成为宽泛而混杂的文类概念。“寓言”文类概念特别强调所述人物与事迹的虚拟性、假托性和人物与事迹内在意蕴的寄寓性,相近相通的概念术语还有“滑稽”“俳谐”“游文”等。古人将“寓言”文类定位于集部之文和子部之“小说”之间。
王庆华
关键词:寓言
论“笔记体小说”之基本文体观念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以回归还原的思路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古人所持之"笔记体小说"基本文体观念:以载录鬼神怪异和历史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取材观念和题材类型意识,包括博物体、志怪杂记体、琐言体、琐闻杂记体等内部诸多题材类型观念;"史之末流"以及"未可全以为据,亦未可全以为诬"的文体性质认知和"据见闻实录"的写作原则界定;以"游心寓目"、"广见闻"、"助谈柄"为主而兼"寓劝诫""补史之阙"的功用价值定位。
王庆华
关键词:笔记体小说文体性质写作原则
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被引量:5
2001年
本文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小说的阐释出发 ,结合语源学、目录分类学的分析 ,阐明了“小说家”的内涵。同时 ,通过《汉志》小说家的著录、遗文及先秦、汉代相关资料的分析 ,指明“小说”作为一种文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规定性。最后 ,简略分析了《汉志》
王庆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的三个维度——学理化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中国自主文论话语建构
2024年
学理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集中于阐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挖掘其所关联的古今中外文艺理论渊源,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研究格局、阐释模式、学理分析等方面也存在需进一步拓展之处。将“文艺讲话”纳入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再研究,应探讨其对建构习近平总书记整体文艺思想的历史意义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贡献,并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体系深入阐释其思想内涵和理论渊源。深刻理解“文艺讲话”的国家政治话语性质、实践本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两个结合”的根本方法,在中国自主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中应避免简单化、机械化运用,脱离中国文学实践的理论中心倾向,疏离社会文化建设的为学术而学术,创造性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代文论不足等问题。
王庆华
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初步独立——《清平山堂话本》文体形态论考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对《清平山堂话本》中宋元话本文体形态的口头文学属性、民间性和明前期拟话本体小说文体形态案头化、文人化的分析,可以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发展和初步独立过程;看到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过程中创作主旨的案头化以及《清平山堂话本》的丛集形式对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独立和定型的推动作用。
王庆华
关键词:《清平山堂话本》话本小说文体形态
徐中玉先生的文艺理论研究
2013年
新时期以来,徐中玉先生围绕着以传统文论为立足点建设民族文艺学来展开文艺理论研究,对文学的功用,文艺创作、批评、鉴赏中的种种艺术思维规律,文学理论的民族性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以文学性为本位、以问题为中心、"悬置"体系性理论的独特研究格局。透过该研究格局,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老一辈学者崇高的学术人格、博大的治学精神和丰富的治学方法。
王庆华
关键词:文艺理论学术人格
论文言小说丛书与“说部”概念之互动建构
2023年
文言小说丛书所收录作品主要集中于“小说”“杂家”“杂史”“传记”等,并涉及“地理”“载记”“谱录”“艺术”“诗文评”等文类,明清公私书目多将其著录于“小说”。明清“说部”概念所指称文类对象与文言小说丛书收录文类具有高度一致性,文言小说丛书也被普遍称为“说部”,两者存在互动建构关系,同时,文言小说丛书对宽泛的“小说”概念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并与“说部”概念存在一定关联。
王庆华
关键词:说部互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