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峰来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卫生部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天疱疮
  • 4篇类天疱疮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抗原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大疱
  • 2篇大疱性
  • 2篇大疱性类天疱...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印迹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免疫印迹

机构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医学部

作者

  • 11篇王峰来
  • 6篇靳培英
  • 6篇林麟
  • 3篇沈丹蓓
  • 3篇桑红桂
  • 3篇陈志强
  • 3篇仇宁
  • 2篇陶松宁
  • 2篇马林
  • 2篇徐文严
  • 2篇李子仁
  • 2篇岳晓玉
  • 2篇李安生
  • 2篇陈晓
  • 2篇蔡秀玲
  • 1篇王海燕
  • 1篇范江
  • 1篇范江
  • 1篇刘训荃
  • 1篇胡涛

传媒

  • 7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抗感染药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1
  • 3篇1999
  • 4篇1997
  • 1篇199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方法制备类天疱疮抗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免疫印迹技术常用于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BP)抗体。充分、完整地提取表皮基底膜中蛋白抗原成分,是运用免疫印迹技术于类天疱疮抗体检查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简单的提取方法也将方便免疫印迹检测。本文选用三种国外常用的 BP 抗原提取方法,经用 BP 血清进行免疫印迹实验,进行比较研究。三种提取制备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相同。但是,其中方法1操作较简单,而且提取量高。方法3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抗原的提取制备方法,有许多相似。如需运用免疫印迹技术鉴别 BP 和 EBA 时,可采用方法3较方便。
林麟靳培英马林王峰来沈丹蓓
关键词:抗原类天疱疮免疫印迹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2009年
银屑病是以T细胞为主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在其发病过程中还涉及到其他免疫细胞,形成复杂的免疫炎性网络。为了探讨外周血细胞中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对银屑病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
蔡秀玲李安生高纪伟陶松宁杨如心仇宁王峰来冷欣彦顾恒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银屑病患者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过程外周血细胞
天疱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被引量:6
1999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患者血清中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天疱疮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 ,14例红斑型天疱疮(PE)患者治疗前、8例经有效治疗皮损全部消退的PV患者及23例正常人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 ,并测定了4例PV患者治疗前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结果天疱疮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2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P<0.01) ;随皮损消退其水平降低(P<0.05)。4例PV患者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相应血清中水平。结论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与天疱疮病情活动性相关。IL 6、TNF α可能参与了天疱疮的发病。
周淑华林麟靳培英王海燕胡涛高美华王峰来桑红桂
关键词:天疱疮IL-6肿瘤坏死因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和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关系。方法 : 用ELISA法检测 10 2例SLE和 95例其它皮肤病患者的HBV血清学标记。结果 : SLE患者HBV感染状况与其它皮肤病患者相似。结论 : SLE与HBV感染无明显关系 ,HBV阳性的SLE患者与HBV阴性患者的临床体征、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差异。
仇宁陈志强蔡秀玲陈晓王峰来陶松宁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病毒ELISA病理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分子异质性与临床的关系被引量:3
1997年
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分子存在着异质性。为了弄清抗原异质性与疾病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的关系,我们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122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94例为阳性.其中230000抗体阳性率57.4%,180000抗体阳性率88.3%。对检测阳性的94例患者分为230000蛋白抗体阳性组、180000蛋白抗体阳性组以及230000蛋白抗体与180000蛋白抗体合并阳性组3个组。分析比较了各组间临床表现形式(粘膜受损、瘢痕、粟丘疹发生情况)、疾病轻重发生比例、泼尼松最大单日治疗量和住院治疗情况。结果各组间的以上参数基本相似。但230000蛋白抗体阳性组与180000蛋白抗体阳性组,两组间在泼尼松最大单日剂量上有统计学差异,前组明显小于后组。说明180000蛋白抗原的损伤,对大疱性类天疱疮发病和疾病表现产生特殊的影响,与230000蛋白成分受损一样均有重要的意义。180000蛋白成分并非所谓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次要抗原。
林麟靳培英王峰来马林桑红桂
关键词:类天疱疮抗原大疱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γ干扰素mRNA的表达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自然情况。方法 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15例SLE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 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FNγ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果 SLE患者中IFNγ的表达下调。
陈志强范江李子仁钟铭英王峰来岳晓玉徐文严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Γ干扰素M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以BP180 NC16a融合蛋白检测大疱性类天疱疮抗体被引量:3
1997年
为了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BP180抗原上的抗体结合表位,了解BP血清中抗体与BP180 NC16a融合蛋白反应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于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的病因分析和临床诊断,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原核细胞内表达的完整性BP180 NC16a区段融合蛋白,以此为抗原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了64例BP血清、2例瘢痕性类天疱疮(CP)血清。结果在64例BP血清中48例阳性(75.0%),用人表皮提取蛋白抗原时43例阳性,阳性率67.2%,两者无统计学差异。2例CP血清均阳性。研究表明完整性BP180 NC16a区段包含了大部分BP180抗体结合表位,是BP180中重要的抗原部分。CP抗体与BP抗体有共同性抗原结合点。虽然BP180 NC16a融合蛋白技术在临床诊断运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已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价值。
林麟桥本隆靳培英王峰来
关键词:类天疱疮免疫印迹抗体
莫西沙星对皮肤感染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对皮肤感染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莫西沙星对66株致病菌的敏感率为100%。结论:莫西沙星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细菌具有相当高的敏感性。
仇宁陈晓王峰来李安生
关键词:莫西沙星皮肤感染抗菌活性
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0与γ干扰素的表达被引量:6
1999年
为了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TH2/TH1型细胞因子自然表达的趋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10名正常人和15例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IL10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而IFNγ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均P<001)。表明活动性SLE患者中可能有TH2/TH1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变化,并在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陈志强李子仁陈若延范江王峰来岳晓玉徐文严
关键词:红斑狼疮SLE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
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的免疫学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为了探讨类天疱疮样扁平苔藓(LPP)与类天疱疮(BP)的联系,以及LPP抗原是否属于BP的经典抗原,对临床或病理中发现有水疱的4例扁平苔藓(LP)患者血清用DIF、IIF、免疫印迹检查,发现在基底膜IgG呈线状沉积者3例、C3呈颗粒状沉积者4例、纤维蛋白呈线状沉积者3例。其中2例经IIF检查发现血清中存在循环抗BMZ IgG抗体,其抗体滴度分别是1:80和1:320。盐裂的皮肤切片中抗体结合在表皮侧。通过免疫印迹检测这4例患者均出现与表皮抗原反应的阳性条带,其中有2例出现200000这一与BP经典抗原不同的抗原,结合文献分析表明LPP不是LP与BP重叠的疾病。
黄东辉靳培英林麟刘训荃沈丹蓓王峰来马林
关键词:扁平苔藓类天疱疮免疫学LP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