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国

作品数:62 被引量:93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4篇土壤
  • 19篇紫色土
  • 12篇土壤呼吸
  • 10篇温度
  • 9篇土壤温度
  • 8篇有机碳
  • 8篇丘陵区
  • 7篇土壤湿度
  • 7篇丘陵
  • 7篇人工林
  • 7篇川中丘陵
  • 6篇生活污水
  • 6篇水生
  • 6篇污水
  • 6篇径流
  • 6篇混交
  • 6篇混交林
  • 6篇川中丘陵区
  • 5篇天然林
  • 5篇桤柏混交林

机构

  • 5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62篇王小国
  • 37篇朱波
  • 8篇杨玉盛
  • 7篇汪涛
  • 7篇花可可
  • 7篇陈光水
  • 7篇高美荣
  • 7篇董志新
  • 6篇谢锦升
  • 6篇唐家良
  • 5篇于亚军
  • 5篇李涛
  • 5篇高人
  • 4篇李震
  • 4篇郑循华
  • 4篇王芮
  • 3篇董彬
  • 3篇王艳强
  • 3篇杨小林
  • 3篇刘红

传媒

  • 8篇生态学报
  • 4篇山地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流泥沙输移过程中矿物风化的碳汇效应初探——以长江干流为例
2023年
本文首先提出了河流泥沙输移过程中泥沙中的钙镁矿物溶蚀消耗水体中的CO_(2)并具有碳汇功能的观点。基于前人长江干流从源头到入海口和支流2003~2007年期间4次河流悬移质泥沙的化学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资料,分析悬移质中CaO、MgO含量和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变化特征,定量计算了这些取样点悬移质泥沙的CO_(2)总碳汇能力和非永久性、永久性碳汇能力,分析了不同碳汇能力沿程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碳汇计算结果表明:寸滩—大通河段1956~2000年期间泥沙输移过程中钙镁矿物溶蚀产生的总碳汇量、非永久性和永久性碳汇量分别为2572万t/a、1700万t/a和872万t/a。由于输沙量减少,寸滩站—大通站河段的总碳汇量、非永久性和永久性碳汇量2006~2019年期间较1956~2000年期间相应分别减少了1852万t、1224万t和872万t。三峡水库年均淤积量1.145亿t,损失总碳汇量675.6万t,相当于三峡电站减排二氧化碳8580万t的7.9%。全球河流入海年输沙量126.1亿t,以寸滩-吴淞口河段碳汇功能0.060 t/t计,总碳汇量7.57亿t相当于全球岩石风化碳汇总量10.56亿t CO_(2)的71.6%。河流泥沙输移过程中钙镁矿物溶蚀的碳汇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溶蚀速率大于原地风化。
张信宝罗景城王小国唐家良彭韬朱波
关键词:岩石风化悬移质泥沙输移
33年生福建柏人工林碳库与碳吸存被引量:62
2003年
通过对福建三明33 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和碳吸存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人工林碳库总量为 236.317 t/hm^2,低于杉木林(244.008 t/hm^2),其中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碳贮量分别占碳库总量 55.92%和44.08%。杉木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碳贮量分别是福建柏人工林的1.19倍和1.20倍。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有机碳年均积累量 11~20 a阶段达最大值,为 5.576t/hm^2·a^(-1),而杉木人工林最大值(5.817t/hm^2·a^(-1)较早出现于6~10 a阶段。福建柏人工林乔木层32至33 a碳净固定量为9.907 t/hm^2·a^(-1),折算成 CO2为36.326 t/hm^2·a^(-1),是杉木人工林的1.54倍,其中凋落物和死细根碳当年归还量分别为3.769 t/hm^2·a^(-1)和1.647 t/hm^2·a^(-1),分别是杉木人工林的1.75倍和1.31倍。
何宗明李丽红王义祥邹双全岳永杰王小国
关键词:碳库碳吸存福建柏杉木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LI-6400-09)对紫色土丘陵区三种典型林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进行连续测定。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各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都随温度呈指数增长。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明显,温度较高的夏季土壤湿度与林地(桤树,柏树)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性抛物线相关(p<0.05);三种林地中,针叶林柏树林地土壤呼吸与土壤湿度相关性最好,当土壤含水量<25%时,随着湿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大,之后随着湿度的增大,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各季节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不一致,冬春两季各林地土壤呼吸都和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现为先升后减的趋势;夏秋两季,因为较高的土壤温度和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的剧烈波动,各林地土壤呼吸日变化呈现不规则波动。
孙凡袁红叶朱波王小国于亚军
关键词:林地温室气体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森林土壤呼吸是森林土壤碳流通的一个重要过程,由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组成。温度和温度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目前,测定森林土壤呼吸的方法很多,各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由于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不一致,数据的可比性较差,导致大...
王小国朱波
关键词:森林土壤呼吸影响因素碳循环
文献传递
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根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挖壕沟法和根系生物量外推法对桤柏混交林地根呼吸在土壤总呼吸的贡献进行了为期1 a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根呼吸平均速率分别为0.64μmol CO2/(m2.s)和0.54μmol CO2/(m2.s),挖壕沟法高于根系生物量外推法的测定结果。两种方法计算的根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季(5~6月)较高而冬季(1~2月)较低,变化范围分别为13%~51%、11%~56%,平均分别为34%和31%;林木生长季节根呼吸比例均高于非生长季,两种方法测定的林木生长季根呼吸比例分别为41%和38%。方差分析表明两种方法测定根呼吸比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王小国朱波高美荣郑循华
关键词:土壤呼吸根呼吸
紫色土坡耕地可溶性有机碳迁移过程及分配特征
坡耕地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有机碳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突出,微量可溶性有机碳(DOC)损失可能引发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连锁反应,这一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但有待深入研究.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径流损失主要是...
花可可王小国朱波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泥沙
土层厚度对紫色土坡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42
2009年
通过紫色土坡地土层厚度的调查与不同土层厚度的小区对比试验,研究紫色土薄层坡地的生产力特性。结果表明,约73%的紫色土坡耕地土层厚度为20~60cm。土层厚度是紫色土生产力的基本限制条件。土层越薄,作物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愈低,生产力愈低;土层越厚,生物量、产量愈高,生产力愈高,土层厚度的影响在玉米季尤为突出,20cm、40cm小区夏玉米产量仅为60cm小区的50%、74%,为80cm小区的28%、40%,100cm小区的23%、34%。当土壤厚度超过60cm,小麦、玉米的株高、生物量及根重差异不显著,而土壤蓄水可抵御紫色丘陵区连续20d的夏旱,因此,可初步判定60cm土层为紫色土生产力临界土层。60cm以上厚度的紫色土可维持基本稳定的生产力水平。
朱波况福虹高美荣汪涛王小国唐家良
关键词:紫色土土层厚度生产力
格氏栲天然林和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被引量:86
2004年
通过室外定位观测前期连续干旱情况下天然降雨及室内模拟不同温度 (10℃、19℃和 2 8℃ )下测定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增湿后呼吸动态 ,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呼吸对土壤干湿交替的响应。结果发现室外定位观测和室内模拟试验均出现了增湿后土壤呼吸骤升至最大值及随后逐渐衰减的现象 ,且这种变化可由时间过程模型 (R=ate- bt+c)较好地进行拟合。温度升高提升了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值 RV。格氏栲天然林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对温度最为敏感 ,随温度升高其响应指数 RE增加 ;杉木林土壤呼吸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指数 RE最高 ,且对土壤水分变化最敏感 ,但随温度升高超过一定限度后其响应指数
杨玉盛陈光水董彬王小国谢锦升李灵卢豪良
关键词:土壤呼吸干湿交替土壤温度天然林人工林
氯仿熏蒸对紫色土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主要是土壤有机碳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的过程,是土壤有机碳损失的重要途径,氯仿具有极强的灭菌作用,不同微生物对氯仿的敏感性不同,改变熏蒸时长可以改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为探究紫色土农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选择长期施用猪粪肥处理小区的土壤,通过不同时长的氯仿熏蒸,设置不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室内培养试验,观测不同处理的CO_(2)排放速率及通量变化,试验包括熏蒸24 h(C24)、2.5 h(C2.5)、1.5 h(C1.5)、1 h(C1)与未熏蒸对照组(CK)5种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趋势一致,培养0~7 d内,土壤CO_(2)排放速率快速增长至最大值后下降,不同处理CO_(2)排放速率最大值依次为C2.5>C24>C1.5>C1>CK,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CK相比,熏蒸处理的增幅分别为309.01%、182.00%、73.85%和30.45%。7~53 d内,CO_(2)排放速率缓慢增长后缓慢下降,32~53 d熏蒸处理CO_(2)排放速率略低于CK,C24、C2.5、C1.5、C1和CK处理7~53 d内CO_(2)排放速率均值分别为6.01±0.43μg∙g^(−1)∙h^(−1)、5.94±0.29μg∙g^(−1)∙h^(−1)、6.07±0.59μg∙g^(−1)∙h^(−1)、5.78±0.49μg∙g^(−1)∙h^(−1)和6.23±0.13μg∙g^(−1)∙h^(−1),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支持了土壤有机碳矿化的“调节门假说”,该假说认为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与微生物生物量大小、群落组成及活性无关。
马晗王小国
关键词:紫色土熏蒸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碳矿化
不同退化程度森林土壤呼吸与碳平衡
随着全球变化逐渐成为公众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CO<,2>作为一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源、汇及通量的精确测定受到格外重视.土壤呼吸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土壤呼吸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
王小国
关键词:土壤呼吸碳平衡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