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婕妤 作品数:6 被引量:66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与其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相关性。方法对2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病变的CT表现与相应的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 20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中CT表现结节型8例,肿块型6例,浸润实变型6例。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13例。边缘分叶7例,毛刺8例,尖角样改变7例。平扫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10例。4例见空泡征,9例见充气支气管征,4例伴空洞,2例伴钙化。16例增强检查中,5例均匀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其中9例内部可见无强化的坏死灶。16例与邻近胸膜有关系。与病理对照分析:明显强化区主要为炎性肉芽肿及较多炎细胞浸润部分,而病灶中央出现的无强化区为脓肿形成区域。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病理特点,正确诊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王婕妤 邹杰关键词: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体层摄影术 病理 颈部少见部位副神经节瘤1例 被引量:1 2010年 正病例男,54岁。无意中发现右颈部包块入院。查体:右颈部甲状腺区触及一大小约4cm×6cm长形包块,分叶状、界尚清、随吞咽运动、质中等硬度、喉内窥不清。影像学检查:C示甲状腺右叶区软组织肿物,形态不规则,向上沿右侧甲状软骨外间隙生长,上缘达右舌骨大角水平, 王婕妤 邹杰关键词:副神经节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9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位于后纵隔,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边界较清楚。CT平扫示肿瘤密度较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7例,15例肿瘤内伴有钙化。13例行增强检查,7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8例MRI检查T1WI示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与胸壁肌肉相近,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3例肿瘤内伴出血、囊变呈混杂信号。结论儿童患者,CT或MRI检查发现后纵隔肿物,特别是其内伴钙化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王婕妤 邹杰 黎秋菊 陈丽英 刘颖 张锦华关键词:纵隔 神经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在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2015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的可行性,对比低管电压低剂量与常规电压常规剂量对比剂扫描对头颈部血管的显示效果,并评估其对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接受头颈部CTA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管电压120 k V,对比剂用量80 ml;低剂量组管电压80 k V,对比剂用量50 ml。比较两组动脉图像质量及静脉干扰评分、动脉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静脉干扰评分的一致性较高(Kappa=0.782、0.867,P<0.05)。两组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静脉干扰评分、SNR、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64^-0.032,t=0.331~1.793,P>0.05)。低剂量组各动脉强化CT值均高于对照组(t=-8.789~1.715,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Z=-8.888,t=78.092、78.350,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扫描,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王婕妤 乔伟 黎秋菊 孙红彬 孙鹤 邹杰关键词: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肝门静脉积气患者肠坏死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肝门静脉积气(HPVG)患者肠坏死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搜集200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46例HPVG患者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23例)与非高血压组(23例)。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做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HPVG患者高血压组中发生肠坏死共16例,HPVG患者非高血压组中发生肠坏死共8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7,P=0.04)。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35,P=0.02。结论HPVG患者肠坏死与高血压存在正相关关系。 石爱忠 王婕妤 蒋宝国 孙玲玲关键词:肠坏死 高血压 超声和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和CT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二者在该病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价值。方法:筛选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34例(其中术后证实瘤内钙化者26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研究的34例患者中,有29例超声显示为大小不等、回声不均匀的实性肿块,其中20例肿块表现为跨中线生长,18例包绕腹部大血管,1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且有9例、8例和2例分别为肾脏、肝脏、脾脏受累患者。本研究中有28例患者在术前通过超声进行了确诊,其符合率高达82.4%,特征性瘤内钙化的检出率达88.5%(23/26);CT示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匀的肿块34例,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包绕大血管者18例,跨中线生长者20例,侵犯椎管腔者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者15例,肾脏、肝脏、脾脏受累者分别为9例、6例、1例,头颅转移者7例,30例术前做出正确诊断,术前CT诊断符合率为88.2%,瘤内钙化的检出率高达96.2%(25/26)。结论: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有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和CT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都很高,且各具优势,二者联合应用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王艳晓 王婕妤 刘颖 马灵芝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超声 体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