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 作品数:46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郑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室外引流术后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后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脑室内出血行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因素。结果 22例患者(18.3%)出现迟发性脑出血,均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均未再次手术,予以持续引流、脱水止血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3个月随访时一般情况较好。高血压病史、入院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用药史是脑室外引流术后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入院前抗凝/抗血小板用药史是脑室外引流术后迟发性脑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史是脑室内出血患者在脑室外引流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在穿刺术后严密监测患者血压、瞳孔及意识变化,及时复查头颅CT扫描。
- 王亚周王博崔丙周
- 关键词: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
- 改良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3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患者的治疗经过,总结经验。结果:33例患者经应用改良经皮穿刺持续外引流术治疗,22例治愈,6例明显减少,其余5例经联合其它治疗方式后亦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改良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去骨瓣减压术后局部硬膜下积液操作简单,易于护理,疗效肯定。
- 贺艳阳崔丙周周武涛王博
-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硬膜下积液引流术
- 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例手术体会被引量:5
- 2013年
- 我院自2009-06—2012-07收治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并在显微镜下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42~67岁,平均57.3岁。病程8个月~16a,平均3年7个月。
- 崔丙周王博张喆周武涛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改善患者预后质量。方法 102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迟发组(39例)和非迟发组(63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开颅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凝血酶时间、颅骨骨折、发病至手术时间、Babinski征阳性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开颅手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出现这些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早期预防治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的降低。
- 李恩王博周武涛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开颅手术迟发性颅内血肿
- 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1年7月—2013年9月期间进行开颅手术的3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留置引流管的时间、脑脊液漏、引流部位、手术时间、是否为清洁手术等。所有开颅病例术后一般均放置引流管,脑室外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比较在不同部位下感染率及脑室不同留置时间感染率的高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生颅内感染的感染率与患者有无脑脊液漏、手术时间、是否为清洁手术均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感染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因素均无显著关联(均P>0.05)。经脑室引流的患者237例出现颅内感染为37例(15.6%),明显高于在其他部位的感染率(4/14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P<0.05);脑室引流管留置时间在5 d以内共351例,颅内感染为28例(8.0%),明显低于留置时间在5 d以上的患者(13/31,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28,P<0.05)。结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中应当提高无菌观念,注意防止脑脊液漏,尽快拔除引流管,减少脑室外引流管的放置,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颅内感染。
- 贺艳阳王博周武涛李恩崔丙周
- 关键词:神经外科颅内感染留置导管
-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总结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6例面肌痉挛患者诊疗经过及术后疗效、并发症等,总结经验。结果 46例患者中41例术后面肌痉挛立即停止,4例经进一步恢复后治愈,1例未愈,术后有效率97.8%,术后并发症包括面神经麻痹、手术切口皮下积液、耳鸣等总发生率8.7%。结论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贺艳阳焦庆芳崔丙周周武涛王博
- 关键词: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研究乙状窦后入路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08-08—2013-06治疗的6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显微镜下全程解剖三叉神经颅内段,寻找责任血管,将其从三叉神经入脑干区(REZ)分离,植入Teflon垫棉。结果术中57例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REZ区。术后50例(81.9%)疼痛消失,9例(14.8%)疼痛明显减轻,手术有效率达96.7%。随访>3a的15例患者,3例时有疼痛,无复发患者。结论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良好的显微操作能最大程度降低各种手术并发症。
- 王博吕海欣周武涛李恩崔丙周贺艳阳张喆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
- 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浅析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9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PRL、G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以及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均是垂体腺瘤治疗的有效手段,伽马刀结合手术切除患者临床效果更佳。
- 贺艳阳李恩王博崔丙周
- 关键词:伽马刀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 血管密度、细胞周期蛋白E和激素受体在脑膜瘤复发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指数(CPI)、血管密度(VD)、激素受体和细胞周期蛋白E(CE)在预测术后脑膜瘤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3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42例脑膜瘤患者,收集肿瘤组织并进行研究。术后随访10年,通过影像检查确定是否复发,其中17例复发,25例未复发。比较两组患者CPI、VD值、激素受体和CE。结果 41%的患者行肿瘤完全切除术。17例(40%)术后复发,复发时间为(32.12±5.34)个月。复发组VD值和CPI分别为(11.65±6.23)和(747.18±108.45);脑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62%和91%。手术切除范围和VD值与术后脑膜瘤复发密切相关(P=0.003和0.004),而ER、PR和CE表达与术后脑膜瘤复发无相关性。结论 VD是独立于激素状态和手术切除范围以外,有效的脑膜瘤复发预测因子。脑膜瘤术后复发高危人群能够从抗血管生成因子治疗中获益。
- 王博贺艳阳周武涛吕海欣崔西周
- 关键词:脑膜瘤复发孕激素
- 早期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24例病人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壳核-内囊型8例,壳核进展型2例,壳核型4例,皮层型10例。术后72 h内均复查CT。结果 19例血肿清除接近85%,术后再出血2例;预后情况应用Barthel评分:恢复好,能正常生活,有(或无)轻度神经障碍2例;轻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有轻度神经障碍9例;中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10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良好手术方法之一;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武涛崔丙周王博贺艳阳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早期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