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兆义

作品数:19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教育
  • 6篇高等教育
  • 4篇文化
  • 3篇技术文化
  • 3篇高校
  • 2篇行动者
  • 2篇学理
  • 2篇双元制
  • 2篇通识
  • 2篇通识教育
  • 2篇教育参与
  • 2篇教学
  • 2篇工程教育
  • 1篇大学理念
  • 1篇德国FH
  • 1篇德国高等教育
  • 1篇德国双元制
  • 1篇德国职业教育
  • 1篇动因
  • 1篇动因分析

机构

  • 19篇浙江科技学院
  • 8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大学
  • 2篇深圳技术大学
  • 1篇天津职业技术...
  • 1篇山西工商学院

作者

  • 19篇王兆义
  • 4篇徐理勤
  • 2篇陈洪捷
  • 1篇蒋培红
  • 1篇郑友取
  • 1篇陈明慧
  • 1篇张华辉

传媒

  • 5篇浙江科技学院...
  • 2篇比较教育研究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职教论坛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清华大学教育...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国家教育行政...
  • 1篇太原大学教育...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 1篇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更名现象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近年来,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中出现了集体更名的现象,掀起一股由政府推动、广大应用科学大学积极响应的潮流。更名是在"博洛尼亚进程"下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之一,更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结果。更名代表了应用科学大学谋求与综合型大学同等地位的诉求,是应用科学大学对其"大学身份"的集体再塑造,以期在资源获取上获得与综合型大学同等的待遇。更名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蕴含了德国高等教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在理念层面上从"经典大学"到"新型大学"之间的跨越。与此同时,在新的"身份"下,应用科学大学同样也面临着特色丢失、盲目从众的问题。
王兆义
关键词:博洛尼亚进程大学理念
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与职业教育(笔谈)被引量:24
2021年
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把德国作为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主要参照对象。但实践证明,在德国运行良好的制度,在国内却往往难以落地,这与我们对德国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关于德国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研究,往往关注制度、政策,而缺少对其背后文化因素的分析,缺乏对制度的文化逻辑的认知。工业技术文化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德国职业教育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运行逻辑及其文化前提。本刊特约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团队笔谈"德国工业技术文化与职业教育",透过教育的制度政策之中可视的层面,深入探索其工业技术文化的特征,解析其深层的机理,为我们借鉴德国经验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陈洪捷徐宏伟咸佩心王兆义任平贺阳
关键词:应用型高等教育德国职业教育运行逻辑笔谈
通识教育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中的重构与裂变
2022年
作为一种理念,通识教育在德国经历了长期、曲折的衍变,在特殊的时空背景下,呈现出从“思潮”到“符号”的趋势。随着工程教育及应用型大学的发展,通识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通识教育安排中,一方面延续了中小学通识教育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又将通识教育纳入专业教育的能力模块,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高度融合实现了从“专业培养”到“能力塑造”的跨越,在很大程度上回应了社会对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的要求。同时,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通识教育也面临着基础不牢、师资不足、内容固化、延展度不高、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等问题。通识教育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回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三者形成啮合轮动的关系。
王兆义
中德合作办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20年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现代工程教育正经历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从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作为对工程教育改革方向的回应及中德教育合作的纵深推进,浙江科技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的成功经验,围绕“学生主体”“能力导向”,探索构建“五位一体”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考核方式、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的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德国经验的本土化问题、实验教学的主体性问题、实验教学的导向性问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和实验教学的保障性问题,且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拓展性。
徐理勤王兆义杨志卫
关键词:工程教育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关系的重构被引量:1
2020年
产教融合是当今产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发挥企业的主体性作用是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中的核心命题。通过对Z校合作企业的调查发现,成熟企业对校企合作的需求更大,共建实习基地是目前校企合作最主要的形式;在技术咨询、技术合作及员工培训等方面,企业的需求同样也比较显著。校企合作面临专业教育服务职业发展的功能滞后、沟通机制失调、缺少政策法规指导等方面的障碍。高校需要在产教融合的大方针下,同步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机制改革,打通企业参与育人的通道,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并将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充分衔接,同时要明晰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双主体”之间责任与权限的划分。
王兆义徐理勤
关键词:双主体
制度移植背景下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效用分析——基于Z校参加德国ACQUIN专业认证的实践被引量:4
2019年
德国ACQUIN认证机构是德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认证机构之一,构成了德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多维体系。ACQUIN专业认证呈现出流程上的框架逻辑和标准上的结构化。随着中外合作办学和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以ACQUIN专业认证为代表的国际专业认证在我国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ACQUIN专业认证通过制度变异和选择亲和力的途径实现了在Z校的制度移植,在这个背景下,它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方面发挥着有限的效用。
王兆义徐理勤
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被引量:6
2022年
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和传统学术性高等教育发生制度“融通”的产物,虽规模不大,但发展迅猛且高等教育政策意义愈显重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知识生产模式变迁是制度融通的根本动因,现代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双重天然属性是制度融通的基础,双元制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高校差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之一。为推进我国高校的分类指导和转型发展,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以及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体系,可充分借鉴德国的实践经验。
徐理勤张华辉王兆义
挣脱“同一模式”下的概念迷思——对借鉴德国FH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被引量:3
2017年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FH)是德国工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以其人才培养特色为基础而形成的"FH模式"成为当下讨论的热点,借鉴德国FH模式更是成为我国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型院校改革实践的重要着力点。在借鉴德国FH模式的热潮背后,存在着迷思和误用,"模式"本身则成为同一化和标签化的辞藻。
王兆义郑友取
关键词:德国FH
18世纪以前中国与西方妇女观之三个现象性对比
2011年
探讨中西方18世纪前妇女观的差异,通过中国与西方较早期妇女观的三个现象性的对比,即宗教现象角度、哲学思想角度和文学描述角度,试图进一步探析中国和西方较早期妇女观的基本特征,并借此管窥东西方文化在妇女问题上的异同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历史效果。中西方由于社会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对妇女的认识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对比对当今社会妇女观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王兆义
关键词:妇女观中西比较文化现象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为何要进行博士生培养被引量:6
2021年
高等教育大众化潮流造就了德国高等教育功能分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下,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总体实力不断提高。在技术和生产双重革新的推动下,新兴产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而应用科学大学凭借其积累的后发优势对这些要求进行了积极回应。随着博洛尼亚进程下三级学位制的逐步实施,在应用科学大学多元化的学生结构中,读博深造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之应用科学大学自身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推动了许多应用科学大学积极争取"博士授予权",朝着自主开展博士生教育的目标迈进。应用科学大学自主培养博士生是其与企业紧密联系的特色定位的强化,体现出其"转型"而非"转向"的发展趋势。
陈洪捷王兆义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