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 1篇代谢
  • 1篇胆管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酸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蛋白
  • 1篇地平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胰胆管
  • 1篇胰胆管造影
  • 1篇胰胆管造影术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王保永
  • 3篇王友春
  • 3篇陈宏伟
  • 2篇夏艳丽
  • 2篇肖鸿丽
  • 2篇杨甜
  • 1篇杨玲
  • 1篇赵晶伟
  • 1篇马建党
  • 1篇黄金明
  • 1篇李志宾
  • 1篇薛伟红
  • 1篇叶进
  • 1篇李延伟
  • 1篇赵弘毅
  • 1篇陈宏伟
  • 1篇侯晓华
  • 1篇罗晓勇
  • 1篇钱伟
  • 1篇周晓峰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食管疾病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sa_circ_0000524负调控miR-138影响肝细胞癌的细胞活力及侵袭
目的:  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hsa_circ_0000524在肝癌组织中的下调可促进miR-138的表达,从而调节miR-138介导的信号通路,并进一步抑制肿瘤的形成。  第一部分 肝癌组织中hsa_circ_0000...
王保永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侵袭
牛磺熊去氧胆酸抑制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6周龄♂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TUDCA低剂量组、TUDCA高剂量组、己酮可可碱(PTX)阳性对照组,每组15只.用40%的CCl4油溶液,大鼠背部皮下注射3mL/kg(首次5mL/kg)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干预药物溶液灌胃8wk,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Ⅳ-C;胶原纤维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TGF-β1及α-SMA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8wk后,TUDCA及PTX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HA、LN、Ⅳ-C有明显降低(146.33±35.13,162.2±24.80,137.14±22.24vs252.83±51.94;77.20±11.84,66.80±16.78,82.00±10.74vs108.00±30.00;14.14±2.59,12.60±3.17,10.09±2.22vs25.08±5.93,均P<0.05);肝组织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结节减少,胶原面积比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UDCA及PTX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TGF-β1及α-SMA阳性表达减少,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UDCA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及PTX组三者之间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UDCA对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拮抗作用,主要是通过减少TGF-β1合成,抑制HSC细胞活化,降低细胞外基质合成,延缓肝纤维化进程.
王丹杨玲黄金明王保永李靓钱伟叶进侯晓华
关键词:肝纤维化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原纤维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FOLFOX化疗方案与奥曲肽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晚期肝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改良FOLF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1年生存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完全缓解患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为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反应、肝脏损害以及口腔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FOLFOX方案联合奥曲肽用于HBV相关性HCC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部分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值得推广。
王友春李志宾夏艳丽肖鸿丽王保永杨甜陈宏伟
关键词:改良FOLFOX方案奥曲肽乙型肝炎病毒晚期肝癌疗效安全性
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除了遗传改变、饮酒、吸烟等已知因素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口腔和食管在解剖结构上具有延续性,口腔微生物和食管微生物群存在相似性,因此口腔微生物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影响食管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影响食管癌的发展。本文旨在总结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比较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中的差异,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预测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孙凡钥杨玉鑫陈宏伟师鑫鹏罗晓勇王保永
关键词:口腔微生物食管癌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腺癌
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胰腺炎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索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与防治策略。[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92例治疗性ERCP术后患者并发PEP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592例患者中,35例(5.9%)并发PEP,其中33例均为轻型胰腺炎,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2例为重症胰腺炎,1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与诱发PEP相关的高危因素有:女性,插管困难,既往有胰腺炎或胰腺癌,胰腺管显影或导丝插入胰管。[结论]治疗性ERCP发生PEP的因素不仅与患者自身临床因素有关,且与医师的操作技术有很大关系,改善患者身体条件、提高医师操作水平可减少PEP的发生。
王保永李延伟薛伟红王友春赵弘毅肖鸿丽夏艳丽杨静陈宏伟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缬沙坦联合小剂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胶囊联合小剂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0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小剂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0 mg/d,疗程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尿素氮、血肌酐及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的尿素氮、血肌酐均未见明显改变,不良反应也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小剂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赵晶伟王保永周晓峰季青
关键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慢性肾小球肾炎
胆总管结石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择胆总管结石患者158例(结石组),胃肠道疾病患者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亚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情况及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TG、TC水平。结果结石组发生亚甲减45例,对照组为14例,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对照组比较,结石组TSH、TC、TG水平明显升高,FT3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甲状腺功能状态变化可能在胆总管结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亚甲减患者脂质代谢紊乱有关。
王友春马建党杨甜王保永陈宏伟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甲状腺功能脂质代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