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佶 作品数:28 被引量:112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埃博拉疫情期间孕妇的医护与管理工作 2017年 2014-2016年的埃博拉疫情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无论规模还是影响范围都是空前的.孕妇在疫情流行期间所面对的困难是复杂多样的,值得我们深入关注.本综述拟通过总结世界卫生组织在西非疫情暴发期间颁布的准则以及疫区孕妇所遭遇的问题,结合作者自己的实践经验,分析埃博拉病毒病与孕产妇、医务人员、卫生系统以及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我国疾控与医疗领域的同行提供参考.我国有关部门也应该针对未来可能存在的疫情威胁尽早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妇婴保健工作顺利进行. 王佶 刘军 马学军关键词:怀孕 孕妇 医疗护理 新型多重PCR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应用 马学军 王佶 毛乃颖 申辛欣 张益 王雷 崔爱利 张勇 逯鹏 王春花 史伟 张蕾 张红 向星宇 于德山 该项目围绕中国重要传染病发热呼吸道、腹泻、发热伴出疹和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的主要病原体监测及病原谱构成分析和突发疫情病原快速应急筛查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为满足我国省、市不同层次疾控机构对多病原快速检测和筛查技术的迫切需求,建...关键词:关键词:传染病 软件系统 基于一步巢式qPCR法或一步巢式PCR法检测病毒用锁核酸引物及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一步巢式qPCR法或一步巢式PCR法检测病毒用锁核酸引物及检测试剂盒,属于肠道病毒检测技术领域。所述锁核酸引物包括上游外引物和下游外引物,所述上游外引物和下游外引物中分别标记有2~6个LNA单体。所述锁核... 马学军 王佶 张益 申辛欣 何小周文献传递 基于探针导向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检测SNP位点用探针和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探针导向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检测SNP位点用探针和试剂盒,属于SNP位点检测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探针导向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检测SNP位点用探针,所述探针在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用探针的基础上,... 马学军 段素霞 王佶 张益 申辛欣 何小周文献传递 利用宏基因组纳米孔测序方法检测模拟临床样本中的基孔肯雅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 被引量:3 2020年 基于二代测序的宏基因组测序方法(m-NGS)在理论上可以无偏性地检测样品中的所有生物,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领域彰显了突出的作用。但其实验流程复杂,需要操作者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才能获得准确而丰富的诊断信息。因此,需要建立更简单,更快速而且更低成本的宏基因组测序方法,以满足公共卫生实验室的需求。本研究基于MinION建立了宏基因组纳米孔测序(m-NanoS)方法,并成功用于基孔肯雅病毒(CHIKV)和辛德毕斯病毒(SINV)模拟临床样本的检测。将CHIKV和SINV培养物与发热病人咽拭子混合,灭活后提取核酸用于构建m-NanoS文库。MinION共产生了25147条reads,平均质量得分为10.20,平均读长为1334 bp。来自CHIKV和SINV的reads分别有47条和1371条,占总数据量的0.19%和5.45%。CHIKV和SINV的基因组覆盖度分别为99.45%和99.34%,经过拼接获得一致性序列,与参考序列比对的一致性分别为95%和90%。在公共卫生领域,快速地对样本中潜在的全部病原体进行准确鉴定是一个重要又困难的工作,而m-NanoS方法的成功建立无疑为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诊断工具。 王佶 张瑞卿 孙振璐 孙振璐 陈操 陈操 董小平关键词:基孔肯雅病毒 辛德毕斯病毒 一种富集RNA病毒宏基因组核酸的试剂盒及富集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集RNA病毒宏基因组核酸的试剂盒及富集方法和应用,涉及病毒RNA富集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试剂盒包括以下试剂:RNA抽提试剂、RNA样品纯化试剂、cDNA第一链合成试剂、cDNA第二链合成试剂和PCR扩增... 牛培华 王佶 马学军基于探针导向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检测SNP位点用探针和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探针导向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检测SNP位点用探针和试剂盒,属于SNP位点检测技术领域。所述基于探针导向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检测SNP位点用探针,所述探针在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法用探针的基础上,... 马学军 段素霞 王佶 张益 申辛欣 何小周一种基于新型再测序芯片的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样品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013年 再测序芯片(Resequencing Pathogen Microarray,RPM)是一种新的基于微阵列DNA芯片的病原体检测与鉴定技术。为了将RPM应用于不明原因呼吸道感染的检测,提高应对传染病暴发的能力,本研究建立了基于一种新型RPM的呼吸道多病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19种常见呼吸道病毒、9种甲型流感(Flu A)和11种鼻病毒(HRV)、28种肠病毒、18种少见呼吸道病毒。选取已验证的16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的样本评价RPM的特异性,用克隆质粒或体外转录的RNA梯度稀释液来检验RPM的灵敏度,在10~103拷贝/反应水平时RPM仍能检测和分辨出相近的病毒亚型。将8份不明原因的咽拭子样品提取的核酸合并,用新建立的方法进行检测,根据RPM结果再以普通PCR加测序作为验证,同时和Abbott公司的质谱测序(PLEX-ID)结果进行比较,除RPM检出假阳性PIV1外,三者的其余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这种基于新型RPM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的优点,对应对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申红卫 李瑾 王淼 张晨 王佶 聂凯 杨梦婕 张益 谭文杰 马学军关键词:呼吸道病毒 应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评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临床病毒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对临床病毒学的定量影响。方法分别收集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0-2018年如下记录:每年新增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发现文章数量;每年新增病毒准种文章数量;每年新增病毒感染基因标志物文章数量。然后应用中断时间序列法分析上述记录的变化趋势。结果自2008年全球测序中心开始从Sanger法转向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来,各记录每年新增数量分别是使用之前的3.755倍,2.760倍,6.195倍以及3.885倍。各记录长期变化趋势如下:全基因组病毒记录数量每年新增1639.991条(P<0.001);病毒发现文章数量每年新增83.091篇(P<0.001);病毒准种文章数量每年新增2.509篇(P<0.001);病毒感染基因标志物基因感染签名文章每年新增30.836篇(P<0.001)。结论2008年全球测序中心开始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成本不断降低,使得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临床病毒学的应用中日益丰富,对临床病毒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李洋 张益 于石成 何小周 杨梦婕 王佶 金承刚 马学军 王琦琦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临床病毒学 2017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病毒性炎病原学特点。方法随机收集2017年5月2017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样本399例,采用结合自动化工作站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Sanger测序方法检测脑脊液中的病毒核酸。运用SPSS21. 0统计分析软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不同月份EV引起的脑炎的感染率比较,采用行x列表卡方检验法进行分析。不同病毒引起的脑炎患者的MRI和脑电图阳性率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法进行分析。不同病毒合并感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进行分析。结果399例样本中80例阳性,检出阳性率20.05%,包括肠道病毒(Entervirus, EV ) 22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FluA )4 例,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 MuV )3 例,单纯疱疹 1 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HSV1)2 例,单纯疱疹 2 型(Herpes simplex virus 2, HSV2) 1 例,EB 病毒(Epstein - Barr virus, EBV ) 4 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 7 例,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 7 例,腺病毒(Adenovirus,AdV)8例,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14例。阳性样本中8例为合并感染,分别为EV 合并 HHV6 3 例,EV 合并乙性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 HHV2 合并 AdV 1 例,FluA合并HHV6 1例,MuV合并HHV6 1例,HSV1合并VZV 1例。河北省儿童EV病毒性脑炎高发于5月、6月(P = 0.016)。 HHV6病毒脑炎较非HHV6病毒脑炎易合并感染(P = 0.016);不同病毒引起的脑炎患者的MRI和脑电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V是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FluA引起的脑炎在临床不容被忽视。 樊涛 韩彦洁 张瑞卿 于盼辉 赵莉 齐菊菊 李鑫娜 王瑞欢 孙一硕 赵剑 胡川泽 王佶 孙素真 马学军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病原谱 实时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