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伊敏
-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波时限与离散度对阵发性房颤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干预的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 (Pmax)与P波离散度 (Pd)对特发性阵发性房颤 (IPAF)的预测价值及胺碘酮预防IPAF的机制。方法 通过 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定 6 0例IPAF病人的Pmax和Pd ,并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Pmax和Pd对IPAF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观察胺碘酮预防IPAF的效果及对Pmax、Pd的影响。结果 IPAF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采用Pmax、Pd和Pmax +Pd预测IPAF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IPAF病人服用胺碘酮随访 6个月 ,房颤发作的时间和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服用胺碘酮后Pmax轻度延长 (p >0 0 5 ) ,而Pd则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Pmax和Pd在IPAF病人中明显增加 ,可作为预测IPAF的有效指标。胺碘酮可减少Pd ,预防IPAF的复发 。
- 金伟东邵伯初王伊敏陶以嘉
- 关键词:P波时限离散度阵发性房颤电生理机制胺磺酮
- 窦性心率震荡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rubulence,HRT)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影响。方法观察182例ACS患者发病后5~20 d HRT参数TO、TS值。结果随访(21±13.3)个月,死亡21例。分析显示ACS死亡与HRT分类、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龄显著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S的死亡与TO和TS异常增高有关。提示HRT是可以作为ACS患者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 王伊敏范莼吴超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急性病综合征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关系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2周)心率变异性(HRV)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AMI患者,按修正Lown分级标准分类,分成2组:AMI组(23例,LownⅡ级以下)和恶性组(37例,LownⅢ级以上合并AMI),发病后第2周作Holter检查和HRV分析;另选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AMI组HRV多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AMI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组HRV明显低于AMI组。结论HRV的下降反映了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
- 吴超王伊敏侯黎娜范莼
- 关键词: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
- P波离散度与房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P波最大时限 (Pmax) ,P波离散度 (Pd)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测定 6 0例房性心律失常的Pmax和Pd ,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Pmax和Pd对房性心律失常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房性心律失常组的Pmax和Pd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当Pmax≥ 110ms ,Pd≥ 4
- 王伊敏金卫东侯黎娜
- 关键词:房性心律失常P波离散度12导联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
- 硝苯地平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3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沙坦钾胶囊5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治疗1个月<同组治疗前,肾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氯沙坦可较好地控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保护肾功能,安全性较好。
- 吴超王伊敏吴丽娟范莼胡峰
- 关键词:硝苯地平氯沙坦高血压冠心病肾功能
- 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了解动态血压(ABP)与左心室肥厚(LVH)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62例高血压者(A组)的24h ABP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结果,并与48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结果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38例,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高血压者其LVH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24例);前组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VR)显著高于后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对血压昼夜节律<10%的高血压患者,若伴有LVH时,要密切监测和控制VR的发生,以降低此类患者VR的猝死率。
- 王伊敏金卫东
- 关键词: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
- 动态心电图对非持续性室速的观察
- 2005年
- 目的为了了解非持续性室速(NSVT)和持续性室速(SVT)两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惠普Zymed1810型动态心电图(DCG),对35例NSVT者的心电图特征及有关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发现NSVT呈单形性发作时其左束支阻滞型占46%,右束支阻滞型占54%;NSVT呈多形性发作时QRS波两种形态占83%、3种形态占13%、3种以上形态仅1例占3%。除2%~5%有症状外,一般NSVT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不伴有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结论一般NSVT者预后良好,不需药物治疗,须与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SVT相鉴别。
- 王伊敏金卫东侯黎娜
- 关键词: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24H动态心电图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8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 2008年
- 王伊敏金卫东侯黎娜
-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室性尖端扭转型
- 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进一步提高ACS的诊断水平。方法将207例ACS患者分为J波组97例和无J波组110例,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结果 J波组的临床特点为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猝死率高;J波大都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持续时间较短。结论掌握缺血性J波的发生特点有助于提高ACS的诊治水平。
- 吴超王伊敏吴丽娟范莼胡锋沈琦陈杰伟丁涛
- 关键词:缺血性J波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
- 单纯性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38例单纯性U波倒置心电图作分析。结果 多见于冠心病 (占 4 2 % )、高血压病 (占 34% )及左心室负荷加重的心血管疾病。
- 侯黎娜范莼王颖王伊敏吴超
- 关键词:U波倒置单纯性左心室心电图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