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革波

作品数:17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分子
  • 4篇自组装
  • 4篇量子化学
  • 4篇纳米
  • 4篇构型
  • 4篇芳烃
  • 3篇团簇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几何构型
  • 3篇泛函
  • 3篇分子纳米结构
  • 3篇富勒烯
  • 3篇STM
  • 2篇循环伏安
  • 2篇循环伏安法
  • 2篇有序阵列
  • 2篇扫描隧道显微...
  • 2篇扫描隧道显微...
  • 2篇自组装结构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卡尔斯鲁厄大...

作者

  • 17篇潘革波
  • 10篇万立骏
  • 4篇封继康
  • 4篇白春礼
  • 3篇韩春英
  • 3篇朱传凤
  • 3篇任爱民
  • 3篇高振
  • 3篇王琛
  • 2篇李冰石
  • 1篇孙德兰
  • 1篇王梅祥
  • 1篇陈婷
  • 1篇李惠静
  • 1篇陈建敏
  • 1篇宋艳梅
  • 1篇苏贵金
  • 1篇袁群惠
  • 1篇严会娟
  • 1篇付伟

传媒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物理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第十四次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芳香化合物STM研究的进展
2002年
本文系统介绍了用STM技术研究苯、萘和蒽等芳香化合物的诸多成果 ,表明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与基底间相互作用等对该类化合物吸附结构的影响 ,以及溶液中分子的结构、结构转化及表面反应与电极电位的关系 ,阐明了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芳香化合物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潘革波万立骏王琛白春礼
关键词:STMECSTM芳香化合物
TiP2^+,TiP4^+,Ti2P4^+二元团簇的理论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利用含有电子相关效应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选择LANL2DZZ双ξ基组,并考虑极化函数,对TiP+2,TiP+4;,Ti2P+4二元团簇各种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得到了TimP+n二元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其中TiP+2的最稳定构型为具有C2v对称性的三角形,TiP+4的最稳定构型亦具有C2v对称性,Ti2P+4的最稳定构型为具有D2d对称性的共边双四面体,所得构型很好地说明了激光光解的实验结果.
潘革波封继康任爱民韩春英高振
关键词:DFTB3LYP几何构型量子化学
设计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新思路:质子转移增强光学非线性被引量:5
2001年
从酸的电子给体 HO— C6H4— CH CH— C6H4— NO2 ( OSN )可以向碱的电子受体Me2 N—C6H4—CH CH—C5H4N( DAMS)发生质子转移 ,质子转移后形成的相应离子与其中性分子相比 ,光学非线性增强 .采用 ZINDO-SOS,FF/PM3及 CPHF/PM3三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 .三种方法研究结果均表明 ,质子转移后所产生的离子和相应的中性分子相比 ,其第一超极化率 β和第二超极化率
付伟封继康潘革波
关键词:质子转移第一超极化率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光学非线性几何构型
新的功能有机薄膜中的分子识别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本文应用AFM及力曲线的统计方法并结合分子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官能团的两种酞菁分子的LB膜及聚丙烯基梯形高分子、它的有机纳米管及其超分子系列薄膜的分子识别。力曲线的统计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朱传凤李冰石潘革波王琛万立骏
关键词:分子识别纳米管
电化学STM在杯[8]芳烃及其C60络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994年,Atwood和Shinkai等利用主客体相互作用,成功地将C放入杯[8]芳烃的空穴中,并给出了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这一发现对C的分离和提纯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C分子络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但由于...
潘革波万立骏苏贵金白春礼
文献传递
富勒烯分子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STM研究
本文利用表面自组装技术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C60分子在水落液和离子液体中Au(111)上的自组装,并用STM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阴离子吸附对组装过程的影响。
潘革波万立骏Werner Freyland
关键词:电极材料富勒烯分子
文献传递
杯[8]芳烃及其C_(60)络合物有序阵列的构筑
2004年
文章介绍了最近作者对杯芳烃及其C60 络合物有序阵列的研究结果 .以多孔的杯 [8]芳烃阵列为模板 ,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 ,在Au(111)表面上成功构筑了高度有序的C60 阵列 ,这一结果为富勒烯等功能分子有序阵列的制备、表面可控组装以及纳米信息存储器件的构筑等提供了又一可能性 .
潘革波万立骏白春礼
关键词:杯[8]芳烃富勒烯超分子化学
TiP_6^+,Ti_2P_6^+二元团簇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利用含有电子相关效应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选择LANL2DZ双 基组,并考虑极化函数,对TIP6+,TiP6+二元团簇各种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及电子结构进行了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得到了TimPn+二元团簇的最稳定构型,其中TiP6+的最稳定构型为具有C3v对称性的半笼状结构,Ti2P6+的最稳定构型为具有D6h对称性的六角双锥,所得构型很好地说明了激光光解的实验结果.
潘革波封继康任爱民韩春英高振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量子化学
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STM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杂杯杂芳烃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衍生物在Au(111)表面的自组装结构.高分辨的STM图像表明,该杂杯杂芳烃可以在Au(111)表面形成长程有序的单层膜.此外,分子以1,3-交替构象吸附,两个三嗪环平躺在表面,而苯环倾斜吸附在基底上,这是分子间与分子-基底间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
陈婷严会娟潘革波万立骏王其强王梅祥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术循环伏安法自组装
细胞膜的形貌结构及其功能信息被引量:2
2008年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比较观察了从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叶肉细胞中分离的生活原生质体和失水死亡的原生质体质膜的表面特性.其结果表明,生活原生质体质膜显示极性化状态,不同的细胞及区域质膜脂质分子层的活性状态不同,质膜表面凸凹不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化结构.有的细胞质膜表面呈现规则的网格状结构,似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的复合体,经测定这种结构的直径为(15.8±0.09)nm,高度为(1.9±0.3)nm.通过二维和三维角度观察,在分离的生活原生质体质膜表面上分布着许多颗粒状物.经蛋白酶的处理和作用后,这种质膜表面的颗粒状物普遍发生了构象变化,大的颗粒状物变得松散,宽度增加,高度明显降低.显示这些颗粒状物可能为膜表面的嵌镶蛋白.这些质膜蛋白块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大的蛋白块直径约在200~440nm之间,高度为28~50nm;中等大小的蛋白块直径在40~60nm之间,高度在1.8~5nm;而小蛋白质颗粒直径为12~40nm,高度在0.7~2.2nm.大的蛋白质块上有微孔.此外,分离的生活原生质体质膜表面存在着许多由内吞作用形成的"内陷穴",一般在15μm2的质膜上有16个大小不等的穴.较大的穴口平均直径为139nm,深度为7.2nm,较小的穴口直径平均是96nm,深度为2.3nm.原生质体失水死亡后,质膜表面极性化状态降低,质膜出现皱褶,脂质分子层结构信息显示扁平状态,嵌镶的蛋白质颗粒少.在这种脱水死亡的原生质体质膜表面上仍能观察到内吞作用形成的内陷穴,但由于原生质体脱水形成皱褶,穴的口径缩小,深度增加.一般大的穴口平均直径为47.4nm,深度为31.9nm;小口径直径为26.5nm,深度为43nm.经测量冬小麦细胞质膜厚度为6.6~9.8nm,有蛋白质的区域较厚.
孙德兰陈建敏宋艳梅朱传凤潘革波万立骏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膜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