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从个人痛苦的诉说到历史神光的追寻——杨梓诗歌创作述评
- 2004年
- 与“新边塞诗群”比较,杨梓的前期诗歌呈现出一种高度“个人化”的倾向,往往醉心于个人痛苦的诉说与个体生命本质的探寻。后转向史诗《西夏》(上卷)的创作,在远去历史的神光中探幽寻秘,诗境诗风也发生了明显的嬗变。
- 沈敏郭珊珊
- 关键词:诗歌
- 构建吸引受众的“召唤结构”——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可读性探悉
- 2004年
- 可读性是受众本位观的体现。在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写作中,作者可以通过故事性、镜头感、细节化、人情味等手段来构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召唤结构”,以增强通讯的可读性。
- 沈敏
- 关键词:可读性受众
- 大学生写作障碍及其原因探析
- 2003年
-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中学作文教育“应试的流弊以及大学写作教育本身的缺陷使大学生写作存在诸多障碍,必须一一探明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对策。
- 沈敏
- 关键词:大学生写作障碍
- 从个人痛苦的诉说到历史神光的追寻——杨梓诗歌创作述评
- 2005年
-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周涛、杨牧、章德益等西部边塞诗人以其豪迈壮阔、粗犷激越的"新边塞"诗风雄起诗坛。一时间,"新边塞诗群"的诗人诗作频频见诸各大文学报刊,在新时期诗坛上格外引人注目。然而,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新边塞诗群"画上它辉煌的句号之后,西部诗坛便归于沉寂,所幸这种沉寂是短暂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西部一批诗歌创作新人,即所谓西部"第三代诗人"又以其炽热的诗情打破了西部诗坛的沉寂。他们以自身独特的感知方式和表现方式,使西部诗歌呈现出别样的审美特质。杨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诗人之一。
- 沈敏郭珊珊
- 关键词:边塞诗第三代诗人审美特质感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