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传强

作品数:121 被引量:1,003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9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政治法律
  • 8篇哲学宗教
  • 6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4篇犯罪
  • 28篇刑法
  • 21篇毒品
  • 16篇毒品犯罪
  • 11篇司法
  • 8篇心理
  • 8篇刑罚
  • 8篇刑法修正
  • 8篇刑法修正案
  • 8篇修正案
  • 8篇网络
  • 8篇犯罪心理
  • 6篇刑法规制
  • 6篇刑事
  • 6篇企业
  • 6篇规制
  • 6篇犯罪人
  • 5篇社会
  • 5篇主观
  • 5篇法治

机构

  • 119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早稻田大学
  • 1篇国士馆大学

作者

  • 119篇梅传强
  • 9篇胡江
  • 8篇张永强
  • 3篇张异
  • 3篇董为
  • 2篇李学刚
  • 2篇徐艳
  • 2篇滕超
  • 2篇高媛
  • 1篇夏勇
  • 1篇熊志海
  • 1篇孙策平
  • 1篇李洁
  • 1篇李洁
  • 1篇伍晋
  • 1篇高珊琦
  • 1篇徐卫东
  • 1篇李璐
  • 1篇西原春夫
  • 1篇贾宇

传媒

  • 7篇重庆大学学报...
  • 6篇现代法学
  • 5篇西南政法大学...
  • 4篇中国人民公安...
  • 4篇重庆理工大学...
  • 3篇人民论坛
  • 3篇河北法学
  • 3篇法学杂志
  • 3篇人民检察
  • 3篇政法学刊
  • 2篇当代法学
  • 2篇学术交流
  • 2篇南京社会科学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法学
  • 2篇重庆社会科学
  • 2篇青少年犯罪问...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司法警官...
  • 2篇法治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息化时代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的转型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审判中心主义的确立,传统的以口供为中心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制面临着严重困境。一方面,职务犯罪越来越信息化,侦查的信息技术含量却不高;另一方面,犯罪分子的人权受到高度重视,口供收集合法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侦查破案的难度越来越大。为摆脱困境,应构建信息主导职务犯罪侦查机制,运用网络化的情报信息和现代化的侦查技术开展职务犯罪侦查,以促进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从而满足反腐败受到的新期待。
梅传强张涛
关键词:职务犯罪网络化情报信息侦查机制
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立法推进
20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阔步新征程、进军新目标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包括法治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梅传强王心一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法治现代化
双重视野中的犯罪目的被引量:13
2004年
犯罪目的是行为人希望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来实现的结果。从静态角度看,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犯罪意识,是危害结果的表象预先在行为人头脑中的反映。从动态角度看,它是在犯罪动机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是犯罪动机在犯罪实施阶段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犯罪目的的展开和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犯罪意志的形成和表现过程。行为人犯罪未得逞,即是未达到犯罪目的,也就意味着行为人的犯罪意志还不完整;因此,从犯罪形态角度看,行为人未达到犯罪目的,可以作为犯罪未遂的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认定标准。
梅传强
关键词: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意志犯罪未遂犯罪形态犯罪构成
论区块链技术在社区矫正制度中的适用被引量:12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出台是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理论借鉴到制度创新、从试点探索到经验总结的阶段性成果。但是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仍存在调查评估静态单一、数据孤岛问题突出、行政主导力量单一等问题。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记账、透明性较强、去中心化管理、难以篡改等特征,在社区矫正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有助于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朝着调查评估动态中立、数据信息协调共享、三位一体协商共治方向发展。同时也必须重点关注区块链技术在社区矫正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梅传强周鹏程
关键词:社区矫正区块链数据共享社会参与
以紧急避险本质为视角对紧急避险理论的探讨
2010年
避险行为所指向的法益大小能否等于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在刑法学界争论很大。从紧急避险的本质理论出发进行论证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以紧急避险本质为视角分析作为避险对象的法益大小能否等于避险行为所保护的法益等问题,并进一步从紧急避险本质理论出发,从另一个角度对生命权、健康权能够作为紧急避险的避险对象的观点加以论证,以期通过理论的创新和完善,对立法、司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董为梅传强
关键词:紧急避险生命权健康权避险过当
伪造民办高等院校印章制发招生简章应如何处理被引量:1
2008年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事物,是区别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一种新型社会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出现,并参与到科教文卫等非生产性公共服务领域。对于提供非生产性公共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其法律地位和性质如何?能否得到与事业单位同等的刑法保护?敬请关注本期疑案精解。
陆军梅传强熊志海李雪山赵磊倪爱静曾军何兵
关键词:民办高等院校招生简章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印章伪造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严格执法思想的阐释被引量:3
2023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的理论根基,也是我国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指引。执法工作与人民的距离最近,与人民的联系最密切,与人民的关系最紧密,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严格执法的论述,明确了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严格执法的应有之意。党的领导既是推进严格执法进程中的指路明灯,更为严格执法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严格执法的制度本源、主体、发展动力,更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手段。习近平同志关于严格执法的方法论论述,从确立执法的价值追求、建设执法队伍与健全执法制度三个层面系统厘清了全面严格执法的实践进路。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严格、公正、文明的价值追求,以严格塑造法律公信力、以公正提升执法质量、以文明加强执法效果。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不仅要树立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的法治信仰,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而且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培训效率,完善执法人才培养机制,为执法队伍建设提供重要的现实支撑。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执法制度,要从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和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两个方面入手。推进执法体制改革,需要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应当统筹执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健全检察机关外部监督机制、构建社会力量监督机制,从而做到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梅传强胡雅岚
关键词:依法治国严格执法执法队伍执法制度
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涵义与内容——根据罪过实质的考察被引量:21
2005年
罪过的实质是行为人对社会价值的敌视、蔑视或者漠视、轻视的态度;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的主观罪过在现实中的展开。对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涵义应作实质理解,即是指"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对自己希望或者放任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某罪特有的客观性质的明确认识"。明知的内容是行为人对自己意识状态中的行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危害性质(包括行为对象、方法、特定的时间地点、违法性等),行为结果以及行为发展过程的明确认识。
梅传强
关键词:犯罪故意明知犯罪行为
预防重新犯罪的对策研究被引量:6
2000年
由于犯罪人重新犯罪所表现的主观恶性和客观危害性都远远大于初次犯罪 ,因此 ,加强预防重新犯罪的对策研究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预防重新犯罪应当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要求家庭、社会和刑释。
梅传强
关键词:重新犯罪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下我国间谍罪立法问题检视与修正建议被引量:6
2020年
我国《刑法》中的间谍罪立法是基于传统国家安全观,且自现行《刑法》颁布以来未做任何修正。因对该罪名的研究需较强的专业性,我国刑法学界长期以来对其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较少,实际其立法已严重滞后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反间谍工作的需求,其规制范围过窄,构成要件中对"间谍组织"和"间谍组织代理人"过度强调,已基本无法应对我国在经济、科技等新领域面临的间谍威胁;其规制重点失偏,对于更为源头的"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的渗透、策反行为"以及更容易取证的"交付""窃取"行为均缺乏规制;其规制衔接失当,与《反间谍法》《反间谍法实施细则》等多部法律及实施细则存在冲突。此外,单位无法成为间谍罪犯罪主体也并不合理。根据发展中的国际形势,基于我国面临的新型间谍威胁,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对我国间谍罪立法予以修订,合理扩大规制范围,调整规制重点,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我国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体系予以优化。
梅传强董为
关键词:间谍罪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