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宁莉
- 作品数:125 被引量:671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科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胰腺液体积聚的微创治疗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胰腺液体积聚(PFC)是胰腺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PFC根据其病程长短、囊壁及内容物情况分为四类。PFC的治疗传统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和外科手术为主。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微创技术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案,包括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微创腹膜后入路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等。本文对PFC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微创技术进行综述。
- 张波柴宁莉李隆松高飞令狐恩强
- 关键词:消化内镜微创技术
- 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在食管肿瘤性疾病中的应用
- 2022年
- 区别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手术,超级微创手术的最大优势是能够保持解剖结构完整的同时治愈疾病,最大程度保留人的自然生理状态。对于无淋巴结转移风险或转移风险较低的食管肿瘤性疾病,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应用广泛。本文就消化内镜超级微创手术在食管肿瘤性疾病中的具体应用和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冯建聪柴宁莉令狐恩强
- 关键词:食管鳞癌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食管黏膜下肿瘤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黏膜病变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及早期胃癌(EGC)术后复发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6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内镜中心行ESD且术后病理诊断为HGIN及EGC的444例患者(451处病变)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ESD术后共随访410例患者,随访期间13例患者(13处病变)复发,复发率为3.2%,平均复发时间(17.6±9.6)个月(6—38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病变直径〉4.0cm(P=0.012,OR=10.855,95%CI:1.673~70.442)是ESD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病变范围增大,ESD术后复发率增加,对于病变较大的患者应加强术后监测。
- 张波令狐恩强柴宁莉卢忠生陈亚东杨竞冯秀雪宋丹丹杜红孟江云王红斌王向东朱静
- 关键词:内镜治疗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
- 一种预包装无渣流食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一种预包装无渣流食与传统低渣饮食比较对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为其作为肠道准备代餐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干预研究,2019年11月—2020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招募73名拟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饮食组(n=36例,检查前2日均低渣饮食)和代餐组(n=37例,检查前天低渣饮食+前1天预包装无渣流食),比较两组检查前2日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和饥饿程度评分、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结肠镜操作时间及息肉检出率。结果:共70例受试者完成研究(饮食组35例、代餐组35例);代餐组肠镜检查前2日蛋白质、脂肪及膳食纤维平均摄入量显著低于饮食组(P<0.05);代餐组Boston总评分(6.49±1.12)显著高于饮食组(5.71±1.18),且在盲肠和升结肠、降结肠到直肠部位Boston评分(2.09±0.45、2.29±0.46)均显著高于饮食组(1.80±0.47、1.90±0.54)(P<0.05);肠道准备优良率(BBPS总评分≥8分)代餐组显著高于饮食组,且肠镜检查操作时间显著低于饮食组(P<0.05);两组肠镜结肠息肉检出率在各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代餐组结肠息肉总检出率(54.29%)显著高于饮食组(20.00%)(P<0.05)。结论:结肠镜检前进食预包装无渣流食较传统低渣饮食能够显著改善肠道准备效果,提高结肠息肉总检出率。
- 张新胜王赞滔邱晓钰刘钊陶扬柴宁莉于志盟刘英华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 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治疗胃体巨大神经鞘瘤1例
- 2017年
- 患者女,62岁,主诉:"黑便1月,发现胃窦体交界处隆起病变2周"于2017年5月5日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入院后查体:轻度贫血貌,心肺(-),腹部无包块、无压痛。血常规示:血红蛋白96 g/L。腹部CT平扫示:胃窦部肿块,考虑胃间质瘤可能。
- 侯亚莉侯亚莉柴宁莉令狐恩强翟亚奇王红斌
- 关键词:巨大神经鞘瘤腹部CT平扫胃体全层胃壁内镜
- 经口胆道镜超级微创诊断术中不明原因胆道狭窄(IBS)病变性质鉴别新标准
- 2023年
- 准确判断不明原因胆道狭窄(IBS)的病变性质在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对于后续临床决策十分重要。与单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相比,经口胆道镜超级微创诊断术可以对胆管内病灶直视观察,进一步提高了诊断准确性。然而,受限于图像质量等原因,目前存在的IBS鉴别标准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本研究借助近年来经口胆道镜图像质量逐步高清化的契机,归纳提出《经口胆道镜超级微创诊断术中IBS病变性质鉴别新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IBS的诊断准确性。
- 张文刚柴宁莉令狐恩强
- 关键词:胆道镜
- 便携式一次性大孔道胃镜与常规胃镜在止血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对比:一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 2023年
- 目的本研究将便携式一次性大孔道胃镜与常规胃镜在清创止血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上的有效性、安全性做了对比。方法使用家兔耳朵构建胃腔出血模型,便携式一次性大孔道胃镜为实验组,常规胃镜为对照组,对出血处进行清创并通过喷洒止血粉达到止血目的,对两组胃镜的整体操作时间、止血粉用量、止血成功率以及送粉管堵塞次数进行比较。使用两组胃镜对巴马小型猪进行ESD治疗,实验由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参与完成。将两组胃镜的ESD总时间、完整切除率、穿孔率、器械故障率以及内镜系统使用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将两组胃镜在术中所采集的图片进行评估打分。结果两组胃镜均成功完成止血。实验组的止血粉用量(2.54±0.97)g与对照组的用量(2.25±0.79)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送粉管发生过1次堵塞,而实验组的送粉管未发生过阻塞的情况。整体操作时间上,实验组时间(86.62±13.68)s,明显短于对照组(101.75±17.14)s,P值为0.004。两组胃镜各进行了16次ESD操作,两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均为100%,实验组ESD总时间为(19.22±9.50)min,对照组的ESD总时间为(17.72±5.15)min,P值为0.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两组器械也均未发生故障。实验组胃镜使用后满意度评价中,有15次为非常满意,1次为基本满意,对照组16次均为非常满意,P值为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胃镜所采集图片的评分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便携式一次性大孔道内镜可以安全、有效的进行内镜下治疗,在减少医源性感染、突破内镜使用的场所限制上具有重要意义。
- 赵晨怡宁波董浩冯秀雪李惠凯柴宁莉令狐恩强
- 关键词:大孔道胃镜动物实验
- 氧化苦参碱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MSCs组、OM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复制CCl4诱导的HF模型。造模成功后,MSCs组尾静脉注射MSCs5×106个/只,1次/周;OM组肌肉注射OM50mg/kg,3次/周;OM-MSCs联合治疗组肌肉注射OM50mg/kg,3次/周,尾静脉注射MSCs5×106个/只,1次/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处理。共给药8周。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肝脏病理损伤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8周末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低于OM组及MSCs组(P<0.05)。(2)与模型组比较,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肝损伤减轻、细胞外基质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5),且OM+MSCs联合治疗组较OM组、MSCs组更为显著(P<0.05)。(3)与模型组比较,MSCs组、OM+MSCs联合治疗组血清中IL-4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后两组比较,后者升高更为显著(P<0.05);OM治疗组IL-4水平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OM组、MSCs组及OM+MSCs联合治疗组的血清IL-10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OM+MSCs联合治疗组IL-10的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5)双光子显微镜显示MSCs注射至大鼠体内后未在肝脏定植,OM也未增加MSCs在肝脏的定植。结论 OM可协同MSCs减轻CCl4诱导的HF,这可能与增加血清中IL-4和IL-10水平有关。
- 柴宁莉徐世平万军吴本俨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白介素-4白介素-10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预防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治疗食管早癌主要的手段。目前,ESD可将食管大面积早癌甚至食管环周的病变进行完整的剥离,在进行治疗的同时,通过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病理诊断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及评估患者的预后。但是,食管早癌ESD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食管狭窄。目前,对于食管狭窄的预防,仍是世界性的难题。本文对近些年来食管早癌ESD术后狭窄预防方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预防食管狭窄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 李贞娟柴宁莉令狐恩强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快速交换系统在胆管取石中的应用研究
- 2007年
- 目的评价快速交换(RX)系统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54例胆管结石患者按结石和临床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应用传统器械(76例),另一组应用RX系统(78例),分别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在取石过程中的导丝脱出率、器械交换时间、网篮及球囊插入胆管的难易程度、一次取石成功率和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X组较传统组明显降低了导丝脱出率(%)(2.2±1.4对9.5±2.8,P<0.01)和加快了器械交换时间(s)(124±41对302±69,P<0.01);而且,与传统组比较,RX系统的网篮(P<0.01)及球囊(P<0.05)插入胆管也相对容易;但两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X组和传统组分别为88.46%(69/78)和81.58%(62/76);另外两组均有个别患者发生了术中乳头少量出血和术后胰腺炎。结论RX系统缩短了治疗时间,方便了胆管取石操作,提高了治疗效率。
- 令狐恩强柴宁莉杜红王向东孟江云
- 关键词:胆管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