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静
- 作品数:19 被引量:73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的早期疗效被引量:17
- 2016年
- 背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发生的医源性角膜扩张严重威胁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生物力学强度,LASIK联合角膜交联术(LASIK—CXL)有望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角膜扩张的风险,但其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有待验证。目的探讨LASIK—CXL矫正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眼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64例128眼,患者分为LASIK组(37例74眼)和LASIK—CXL组(27例54眼),2个组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LASIK—CXL组患者在LASIK术后立即用质量分数0.1%核黄素滴至角膜基质床持续90s,平衡盐溶液(BSS)行瓣下冲洗后用紫外线交联加固仪照射进行角膜交联。2个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及1、3、6个月进行随访,对2个组术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OCT(AS—OCT)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LASIK组和LASIK—CXL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49±2.41)D和(-6.97±2.41)D,术后6个月时分别降低至(-0.68±0.88)D和(-0,75±0.94)D;2个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分别为1.18±0.28和1.05±0.38,术后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0.06±0.09和-0.03±0.18;术前AveK值分别为(44.37±1.46)D和(44.47±1.50)D,术后6个月时分别减少至(39.30±2.06)D和(38.66±1.80)D;术前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25±0.21和0.24±0.22,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加为0.29±0.24和0.28±0.24,术前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分别为0.36±0.16和0.39±0.15,术后6个月时分别增至0.57±0.31和0.75±0.37,且LASIK—CXL组术后SAI值明显大于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2,P=0
- 郑燕周跃华张晶刘倩柳静胡雅斌
- 改良椭圆环制作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超薄角膜瓣的临床效果
- 2012年
- 目的分析改良椭圆环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的特点及效果。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36例(71眼)自愿接受SBK手术患者,均采用改良的椭圆环制作角膜瓣,刀头采用OneUse=Plus(0uP)一次性自动角膜板层刀。术中记矛角膜瓣水平径、垂直径及蒂宽,术后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角膜瓣厚度和基质床厚度,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或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使用椭圆环制作的角膜瓣水平径和垂直径分别为(8.78+0.26)mm和(8.58±0.2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5.P〈0.01),蒂宽为(4.11±0.35)mm,角膜瓣厚度为(111.1±7.6)μm,双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角膜瓣的制作均一次成功,均未出血,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所有角膜瓣对合良好。结论改良的椭圆环能制作横椭圆形的角膜瓣,降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中出血发生率,矫治顺规散光效果会更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许艳李婷张丰菊柳静张秋露郑燕张晶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角膜瓣散光
- 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和评估
- 2017年
- 目的探讨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行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000例(7963眼),分析术前临床检查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 68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超过46.00 D;100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低于40.00 D;750例为薄角膜,其中央厚度检查低于470μm;16例眼压>21 mm Hg,但视神经纤维层早期分析正常;870例眼底检查中发现病变,其中826例为视网膜变性,40例存在视网膜裂孔,14例为视网膜浅脱离。1450例为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6.00 D)。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病变、圆锥角膜和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结论飞秒LASIK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极为重要,可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屈光手术安全性,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 柳静周跃华赵鹏飞郑燕王永华
- 关键词:飞秒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近视近视散光
-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与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术后一年视觉质量的比较
-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S-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WF-LASIK)和全飞秒激光微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SMILE)的近视散光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视觉质量及高阶像差。方法:本研究对2014年...
- 郑燕周跃华张晶刘倩翟长斌王玥胡雅斌张秋露柳静
- 关键词:视觉质量
- 视力与屈光间质混浊程度一致及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 2009年
- 通过分析视力与屈光间质混浊程度一致及不一致的原因,系统地阐述从眼表组织至眼内组织中能够导致视力障碍同时与病变损伤程度相符合的原因,分析阐明视力与屈光间质混浊程度不一致的疾病。这在临床上往往造成误诊和漏诊。强调临床医生在诊断中应合理地运用一元论方法、遵照循证医学的规则,综合分析疾病,正确辩证施治,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
- 张丰菊郭宁郑燕柳静
- 关键词:视力混浊
- 采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矫正近视及散光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评价使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及该手术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行SBK手术治疗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病例78例(156眼),根据所使用的准分子激光扫描设备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9例,应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对照组39例,应用Allegretto Eye-Q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定期随访,检查2组的裸眼视力,以电脑验光和显然验光检查术后屈光状态及BCVA.观察组术后1个月起增加暗室与暗室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2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1、0.881、0.001、0.814,P均>0.05);2组等效球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7、1.583、-0.416、1.460,P均>0.05).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度在±0.50 D范围内的比例,观察组均为97%,对照组分别为96%、99%、99%.术后1、3、6个月,观察组UCVA≥5.0的比例分别为100%、100%、99%.术后1、3、6个月,2组有效性指数平均值均为1.01±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1、0.796、1.662,P均>0.05).术后1、3、6个月时,观察组均无任何一眼BCVA下降2行以上,分别有64%、65%、63%眼BCVA提高1行,8%、3%、5%眼BCVA提高2行.安全性指数分别为1.02±0.01、1.01-0.01、1.01±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暗室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在12 c/d高频区较术前增加(F=15.31,P<0.05).除此之外,不同空间频率下暗室和暗室眩光对比敏感度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有一定的波动,但与术前相比均没有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结论 使用Winsigh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行SBK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有效性、安全性
- 孙明甡张丰菊张丽柳静张晶张秋露郭宁翟长斌
- 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后早期视觉质量
- 2022年
-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交联术(ACXL)后早期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CS)、客观散射指数(OSI)等视觉质量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拟接受FS-LASIK的薄角膜近视合并散光患者70例(140眼),分为ACXL组35例(70眼)和FS-LASIK组35例(70眼)。所有术眼均采用飞秒激光制瓣,并用准分子激光进行角膜消融,ACXL组患者在FS-LASIK后立即进行ACXL。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ACXL组和FS-LASIK组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7.52±1.88)D和(-7.63±1.96)D,术后3个月时分别降至(-0.03±0.59)D和(-0.03±0.56)D(F=246.73,P<0.001;F=236.78,P<0.001);2组术前裸眼视力(UDVA)LogMAR值分别为1.30±0.28和1.31±0.21,术后3个月时分别改善至-0.09±0.07和-0.08±0.06(F=400.32,P<0.001;F=703.42,P<0.001)。ACXL组和FS-LASIK组术后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SAI)、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和OSI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在FS-LASIK组减少(F=10.92,P<0.001),ACXL组增加(F=3.20,P=0.047),并在术后1个月时达到最高。FS-LASIK组在暗环境CS 1.5、3.0、6.0、12.0和18.0 c/d的空间频率术后均比术前增加(均P<0.05),ACXL组在3.0、6.0 c/d空间频率术后比术前升高(F=7.07,P=0.001;F=3.31,P=0.039)。ACXL组和FS-LASIK组视觉质量调查问卷总分值均比术前增加(F=2.85,P=0.040;F=3.27,P=0.025),并在术后1个月达到最高值。结论:FS-LASIK联合ACXL术后早期虽然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性和基质散射指数暂时性升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CS和主观感觉,但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仍较理想。
- 郑燕翟长斌付彩云王玥胡雅斌柳静张秋露徐雯张丽
-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视觉质量波前像差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与波前像差优化的飞秒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比较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评估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治疗近视散光术后临床效果、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角膜像差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将44例(87眼)近视散光患者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Topography组(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FS—LASIK,22例44眼)及Wavefront组(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22例43眼)。Topography组应用Wavelight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采集角膜地形图数据。术后6个月,对2组视力、屈光度、角膜不规则指数、激光切削的居中性及角膜波前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2组间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出现术后BCVA低于术前。术后2组间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opography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39.9±13.0)低于Wavefront组(44.9±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5),2组术后ISV均较术前增加(t=5.216、7.870,P〈0.05)。Topography组患者术后平均切削偏心量[(0.24±0.29)mm]低于Wavefront组[(0.29±0.31)mm],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5,P〉O.05)。术后6个月,Topography组角膜水平彗差(Z31)及球差(Z40)[(-0.166±0.357)μm和(0.390±0.263)μm]均低于Wavefront组[(-0.362±0.353)μm和(0.486±0.16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2.096,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相比较同样安全有效,但前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性更好,引入的角膜高阶像差更低。
- 张丽周跃华徐雯李颖王玥张秋露柳静胡雅斌
-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
- 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分析
- 郑燕张丰菊柳静
- 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屈光手术术前角膜生物测量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屈光手术术前角膜生物测量结果的异同。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拟行屈光手术的患者78例(156只眼)。其中,男性22例(44只眼),女性56例(112只眼)。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为(29.5±6.1)岁。分别应用MS-39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测,测量患者双眼平坦轴角膜曲率(K1)、陡峭轴角膜曲率(K2)、角膜体积、前房深度、Kappa角、角膜Q值、角膜球差及角膜高阶像差。经检验,患者年龄、眼压、球镜度及柱镜度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K1、K2、角膜体积、前房深度、Kappa角、角膜Q值、角膜球差及角膜高阶像差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和四分间距描述。两种设备检测指标的差异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其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其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78例(156只眼),应用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K1值分别为43.03(40.49,46.44)D和42.08(40.10,42.05)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56,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曲率K2值分别为44.37(41.37,48.89)D和44.30(41.20,48.70)D,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0,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体积分别为56.20(50.6,63.8)mm^(3)和59.70(54.2,67.6)mm^(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87,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前房深度分别为3.77(3.22,4.50)mm和3.71(3.15,4.45)mm,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56,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Kappa角分别为-0.04(-0.42,0.41)°和0.18(0.00,0.4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0.28,P<0.05)。MS-39眼前节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角膜Q值分别为-0.16(-0.46,0.53)和-
- 柳静魏姗珊郑燕张丽翟长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