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忠泉

作品数:44 被引量:40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1篇盆地
  • 16篇油气
  • 12篇合肥盆地
  • 9篇勘探
  • 8篇源岩
  • 8篇烃源
  • 8篇烃源岩
  • 7篇海相
  • 6篇地质
  • 6篇新生代
  • 5篇油气勘探
  • 5篇造山带
  • 5篇推覆
  • 5篇推覆体
  • 5篇热演化
  • 5篇裂变径迹
  • 5篇磷灰石
  • 5篇磷灰石裂变径...
  • 5篇海相层系
  • 5篇层系

机构

  • 42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44篇柳忠泉
  • 9篇徐佑德
  • 7篇任凤楼
  • 5篇许世红
  • 5篇邱连贵
  • 5篇韩立国
  • 4篇苏向光
  • 4篇邱楠生
  • 4篇曹高社
  • 4篇陈云锋
  • 4篇逄建东
  • 3篇徐春华
  • 3篇张林晔
  • 3篇陈建平
  • 3篇周丽
  • 3篇刘德良
  • 3篇周桂芹
  • 3篇雷敏
  • 3篇赵鹏大
  • 3篇王大华

传媒

  • 6篇石油实验地质
  • 5篇海洋石油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复式油气田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安徽地质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2
  • 4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流体包裹体计算流体势并预测油气聚集区带被引量:5
2003年
含烃流体流体势预测油气聚集区带在油气勘探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一般利用压力资料或从地震资料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流体势计算。本次工作中采用流体包裹体分析资料来进行流体势计算,从而预测出临清坳陷德南洼陷油气聚集有利区带。
逄建东柳忠泉吕新彪项希勇刘华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流体势油气聚集区德南洼陷
德南洼陷下第三系油气运移通道被引量:1
2001年
孙义梅宋国奇柳忠泉熊运斌何会强
关键词:下第三系油气运移通道断层德南洼陷
合肥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地球化学与构造背景分析被引量:8
2004年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今后勘探的重点。
曹高社柳忠泉刘德良周松兴高一军
关键词:烃源岩合肥盆地
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现状及对策被引量:11
2002年
自1958年以来,先后有10余个单位参与过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及研究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下四上的曲折历程。目前,合肥盆地尚处于盆地勘探初期的低勘探程度阶段,许多基本的石油地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现阶段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应加强石油地质的综合研究,钻探工作应以解决盆地基本的石油地质问题为主,是合肥盆地近期油气勘探的主要任务。
李丕龙李学田娄剑青徐春华柳忠泉
关键词:合肥盆地油气勘探
滨里海盆地西南部U区块盐下层系沉积相研究
2012年
滨里海盆地U区块位于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基底隆起带的西段,处于阿斯特拉罕隆起和北里海隆起之间的北侧。盐下层系为该区主要的含油气层系。该地区盐下层系埋深超过5000m,仅有SLW2井钻至6000m以下。根据SLW2井资料,分析了U区块盐下层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的沉积相特征。研究表明,U区块中石炭世早期为台凹深水沉积体系,即台隆背景下凹陷区深水相沉积;中石炭世晚期与早二叠世为内陆棚浅水沉积体系。石炭系以暗色岩类为主,富含有机质,可作为良好的烃源岩。
柳忠泉陈云锋
关键词:滨里海盆地深水相放射虫
大别造山带片麻岩区可燃气的发现及勘探意义
2009年
大别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构造单元,它们在形成和时空演化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在大别造山带内发现的可燃天然气和发生燃烧的隧道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集中分布于磨子潭—晓天断裂以南的北大别杂岩带和信阳-舒城断裂附近的早石炭世变质石英片岩中,磨子潭—晓天断裂和信阳-舒城断裂是连通深部的气源通道断裂;推覆体之下的寒武系凤台组和北淮阳型石炭系两套海相烃源岩是隧道可燃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岩,其中下寒武统凤台组烃源岩具有高碳、高"Ro"、高Tmax、低氯仿"A"的特点,已进入热演化的过成熟阶段;北淮阳型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热演化程度很高,大量的油气已经生成,最重要的是研究其成烃过程与圈闭配套史的关系。大别造山带隧道可燃天然气的发现展示了合肥盆地区深部海相层系良好的勘探前景,因此下步勘探重心应从"中新生代盆地系统"转移到"深部海相层系",以寻找"古生古储"或"古生新储"类型油气藏为主。
柳忠泉
关键词:海相层系烃源岩推覆体合肥盆地
梁村潜山带二氧化碳气成因及成藏机理被引量:12
2003年
梁古1井二氧化碳气的发现,揭示了二氧化碳气已成为临清坳陷重要的勘探领域,根据梁古1井实测的气体组份特征、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和R/Ra等资料,结合对二氧化碳气的研究成果,以及该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分析认为梁古1井的二氧化碳气属岩浆-幔源无机成因,地层水的测试结果也充分说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该区岩浆活动剧烈,气源充足;深部通道断裂发育,浅部输导系统畅通;上第三系和上古生界是两套较好的区域性盖层,封盖条件有利;由断裂控制的构造圈闭发育,为二氧化碳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因此,该区具有形成一定规模二氧化碳气的有利条件,勘探潜力较大。
柳忠泉逄建东徐佑德
关键词:临清坳陷二氧化碳碳同位素
华北陆块南缘下震旦统顶部裂离不整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华北陆块南缘四十里长山地区下震旦统四顶山组叠层石白云岩与其上部凤台砾岩的接触界面上为一薄层黄铁矿,对其宏观和微观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这一接触界面为裂离不整合。这一裂离不整合的发现和确认为研究华北陆块在Rodnia超大陆裂解时期的地质响应提供了直接依据,也为研究凤台砾岩及其相对应地层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构造背景条件。
曹高社张善文柳忠泉杨晓勇刘德良周松兴杨强
关键词:华北陆块不整合地质意义超大陆
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被引量:10
2002年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3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由于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晚期、喜山晚期的冲断作用及燕山早期、喜山早期的伸展运动,形成了挤压构造、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等4种局部构造样式。现今的构造样式是上述5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对合肥盆地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将为进行圈闭评价以及今后的钻探提供有利依据。
丁丽荣柳忠泉雷敏裴磊
关键词:合肥盆地构造样式区域地质背景石油地质
临清坳陷东部掀斜变动特征被引量:2
1998年
该文应用掀斜变动原理对临清坳陷东部的构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下第三系盖层层序的基本构造特征和断块掀斜变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掀斜断块是盆地内具有成因意义的最基本结构单元,而掀斜变动控制了盆地的演化并影响到物源区古地貌的发育,对盆地内沉积体系的类型、展布及演化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临近主控断层的断槽及下斜坡是生油洼陷发育的有利部位,而远离断层的上斜坡和断脊区则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
柳忠泉徐春华
关键词:临清坳陷油气勘探断块斜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