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勇斌

作品数:35 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细胞
  • 22篇小细胞
  • 22篇非小细胞
  • 20篇肺癌
  • 19篇细胞肺癌
  • 19篇小细胞肺癌
  • 19篇非小细胞肺癌
  • 15篇肿瘤
  • 10篇术后
  • 10篇切除
  • 9篇手术
  • 9篇晚期
  • 7篇肺肿瘤
  • 6篇胸腔
  • 6篇胸腔镜
  • 5篇预后
  • 5篇顺铂
  • 5篇晚期非小细胞
  • 5篇晚期非小细胞...
  • 5篇老年晚期

机构

  • 35篇中山大学
  • 4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35篇林勇斌
  • 16篇戎铁华
  • 13篇龙浩
  • 12篇梁颖
  • 9篇王思愚
  • 8篇林鹏
  • 7篇曾灿光
  • 7篇林志潮
  • 7篇司徒冬荣
  • 6篇区伟
  • 6篇徐光川
  • 6篇陈丽昆
  • 6篇张旭
  • 4篇傅剑华
  • 4篇李明毅
  • 4篇朱志华
  • 4篇解明然
  • 4篇张兰军
  • 4篇王永南
  • 3篇李小东

传媒

  • 10篇中国肺癌杂志
  • 5篇癌症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第八届全国临...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分子信息和数据挖掘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术后个体化预后预测
林勇斌
紫杉醇联合顺铂每周方案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总例数的80%.随着人口老龄,晚期老年NSCLC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大,如何给予这些病人最佳的治疗是目前...
梁颖陈丽昆林勇斌杨群英王志强徐光川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顺铂每周方案
文献传递
电视胸腔镜与小切口开胸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小切口开胸手术(minimalincision thoracotomy,MIT)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其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特点。方法我们的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生活质量的阶段分析。共纳入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10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男57例、女49例,平均年龄57.60岁),采用单中心、双盲试验的随机分组方法分为VATS组(n=57)和MIT组(n=49)。利用肺癌症状量表(LungCancer Symptom Scale,LCS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6、9和12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所在肺叶、肿瘤病理分期、病理类型、术后并发症、肿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胸腔引流管置留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中,VATS组内各指标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T组内术后1个月食欲[(1.04±0.71)vs.(2.00±0.83),F=6.357,P=0.021]、疲劳[(4.55±1.17)vs.(10.19±2.10),F=4.721,P=0.043]、气促[(2.18±0.86)vs.(10.26±2.05),F=10.020,P=0.005]及疾病对正常生活的影响[(5.16±1.70)vs.(17.60±3.17),F=12.319,P=0.002]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ATS行早期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恢复平稳。
龙浩郑燕林勇斌司徒冬荣马国伟姜龙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手术小切口开胸术肺癌生活质量
《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被引量:10
2023年
肺癌筛查计划的推广带来了肺结节检出率的显著提高,加重了影像学科的工作负荷,且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亦日益凸显。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进行肺结节的早期识别、良恶性判断和病理分型预测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并制定有效的治疗、随访方案。《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已于近期正式发布。本文紧密围绕该《共识》撰写的背景、重大意义、核心内容以及对今后肺结节诊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肺部结节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努力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林耀彬林勇斌赵泽锐林志潮姜龙郑斌廖虎闫万璞李斌汪路明龙浩
关键词:肺结节人工智能
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被引量:7
2004年
王思愚区伟洪文善林勇斌
关键词:IRESS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治疗
围手术期高血压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背景与目的:围手术期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多,高血压增加麻醉、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术后转归。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手术期高血压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464例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组152例,非高血压患者组312例。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种类、术前合并慢性疾病及术前心血管疾病分布相似(P>0.05)。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54例,发生率为35.53%,其中心律失常41例,低血压8例,心衰3例,心肌缺血2例。围手术期非高血压患者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53例,发生率为16.99%,其中心律失常41例,低血压9例,心衰2例,心肌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高血压明显增加了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王永南龙浩林鹏林勇斌林志潮司徒冬荣马刚黄植蕃戎铁华
关键词:围手术期高血压
凋亡相关基因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手术后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与众多因素有关,凋亡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凋亡基因Survivin、Bcl-2、Bax和Fas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15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非肿瘤组织中Survivin、Bcl-2、Bax和Fas的表达,并进行5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15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urvivin、Bcl-2、Bax、Fas的表达率分别为62.61%(72/115)、49.57%(57/115)、31.30%(36/115)和46.96%(54/115),与其在肺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10.00%(2/20)、15.00%(3/20)、65.00%(13/20)、80.00%(16/20),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5年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TNM分期与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是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P<0.01),Survivin阳性组的术后生存时间[(33±7)个月]与阴性组术后生存时间[(52±9)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凋亡相关基因可能对肿瘤的发展与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TNM分期与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是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汪道峰曾灿光林勇斌侯景辉朱志华
关键词:肺肿瘤凋亡相关基因
支气管肺类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支气管肺类癌(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BPC)占全部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不到2%,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分析BPC的总体及其两个亚型——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8例BPC的临床资料,调取可再行切片的病理蜡块,重新切片染色及病理玻片会诊,分析BPC的总体及其亚型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免疫组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28例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56%,TC的5年生存率为70%,AC为41%,单因素分析示TNM分期(P=0.037)、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Ki-67核阳性数是否大于5%(P=0.009)是BPC总体的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示BPC亚型与CD99、Bcl-2及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0.017、0.043、0.033)。20例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3%,TC的5年生存率为83%,AC为57%。单因素分析示BPC亚型(P=0.013)、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4)、Ki-67核阳性数是否大于5%(P=0.006)、TNM分期(P=0.047)是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肿瘤复发(n=4)与Ki-67核阳性的表达和Bcl-2表达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7、0.045)。结论BPC是预后较好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Ki-67、Bcl-2的高表达是提示BPC复发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行根治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廖洪亮饶慧兰张旭林勇斌解明然傅剑华龙浩戎铁华林鹏
关键词:支气管肺类癌典型类癌非典型类癌BCL-2蛋白KI-67抗原
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与目的探讨完整切除术后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70天,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52.4%、34.9%、28.1%和20.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0岁vs≥60岁)、是否吸烟、手术方式、T分期、术后化疗、术后化疗疗程数、术后放疗7个临床因素与IIIA期NSCL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林勇斌梁颖林鹏朱志华张旭傅剑华张兰军龙浩王思愚曾灿光戎铁华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INP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比较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IFO)、长春瑞宾((vinorelbine,NVB)和顺铂(cisplatin,DDP)组成的INP3药方案和NVB、DDP组成的NP两药方案治疗ⅢB期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2例ⅢB期和Ⅳ期NSCLC病人被随机分为INP组和NP组,分别接受INP和NP方案化疗。INP方案:IFO3g/m2第1天,NVB25mg/m2第1、8天,DDP20mg/m2第1-5天,每28天重复;NP方案:NVB25mg/m2第1、8天,DDP20mg/m2第1~5天,每28天重复。疾病进展期(timetoprogression,TTP)是从第1疗程化疗的第1天到疾病进展之13。【结果】共72例病人进入本研究,均可评价不良反应。共69例病人可评价疗效,INP组34例,NP组35例,两组病人一般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INP组有效率为47.1%;NP组有效率为34.3%,两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280)。INP组中位_TTP为7.3月,NP组中位TTP为6.9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10)。INP组脱发、血尿及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高于NP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稍高于NP组(P=0.051);血液学毒性和其他非血液学毒性无明显区别(P>0.05)。本研究未出现与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INP3药联合方案与NP两药联合方案比较治疗ⅢB期和Ⅳ期NSCLC,病人能耐受。
梁颖徐光川陈丽昆林勇斌刘俊玲
关键词:NP方案NVBDDPNSCLC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