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蕾

作品数:16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4篇细胞
  • 3篇肾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中医
  • 3篇栀子
  • 3篇栀子苷
  • 3篇肺癌
  • 2篇毒性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胰岛
  • 2篇胰岛Β细胞
  • 2篇受体
  • 2篇中医辨证
  • 2篇中医证
  • 2篇激酶
  • 2篇降糖
  • 2篇降糖作用

机构

  • 9篇江苏省中医药...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安徽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市中医院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16篇杨蕾
  • 8篇贾晓斌
  • 5篇舒娈
  • 4篇姚冬冬
  • 3篇王俊
  • 3篇徐梅昌
  • 3篇张振海
  • 3篇白牧鑫
  • 3篇邓旭
  • 2篇余嗣明
  • 2篇孙娥
  • 2篇韩林露
  • 2篇侯健
  • 1篇刘丹
  • 1篇宁青
  • 1篇戚雪勇
  • 1篇宋捷
  • 1篇张艳
  • 1篇冯松杰
  • 1篇孙敏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草药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参稀有皂苷组分联合紫杉醇治疗A549肺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中药组分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是近年来临床肿瘤治疗的新方向。该研究通过MTT法优选人参稀有皂苷组分与紫杉醇的最优配比,并探讨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能力及体内抗肿瘤药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优选出人参稀有皂苷组分与紫杉醇的配比为4∶6时,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等剂量的紫杉醇相当。进一步研究发现,联合使用对A549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显著增加,同时上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比率。荷瘤鼠模型显示两者联用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减轻紫杉醇抗肿瘤时的肝毒副作用。该文建立的人参稀有皂苷组分-紫杉醇多组分体系,通过促进紫杉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减少了紫杉醇的用量,达到降低紫杉醇的毒性,增强抗肺癌的效果,为后期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蕾张振海贾晓斌
关键词:紫杉醇联合用药肺癌A549细胞凋亡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型与雌激素受体α(ESR1)基因多态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48例绝经后女性DN患者为DN组,120例年龄匹配的女性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DN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定DN患者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ys)C、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肌酐(U-Cr)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计算m-Alb与U-Cr的比值(ACR)。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两组ESR1基因PvuⅡ(rs2234693,C>T)和XbaⅠ(rs9340799,A>G)位点的多态性。结果两组的PvuⅡ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XbaⅠ位点基因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而等位基因的分布组间差异显著(P<0.05)。DN组中医辨证分型结果显示阴虚热盛证39例(26.4%),气阴两虚证64例(43.2%),阴阳两虚证45例(30.4%)。3种不同证型DN患者的PvuⅡ与XbaⅠ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cr、CysC、ACR及UA在3种证型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且不同证型DN组实验室指标与PvuⅡ与XbaⅠ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有关(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DN患者的中医证型与ESR1基因的PvuⅡ、XbaⅠ多态性相关,且在不同证型的DN患者中,PvuⅡ与XbaⅠ多态性与实验室指标的水平显著相关。
白牧鑫韩林露徐梅昌杨蕾邓旭王俊刘善军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
栀子及其活性成分栀子苷防治糖尿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14年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以口服西药为主,疗效迅速,但临床中多有不良反应以及未能有效的防治并发症的报道,不适于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即中医理论所述的消渴症,历史悠久。近年来,不少学者以中药提取物或分离的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期开发出治疗、预防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因此,在这一领域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报道。中药栀子及其环烯醚萜类活性成分栀子苷有着显著的降糖效果,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该文就栀子及栀子苷防治糖尿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姚冬冬舒娈杨蕾贾晓斌
关键词:栀子栀子苷糖尿病
黄芪甲苷对人参皂苷CK肿瘤细胞摄取及抗肿瘤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考察黄芪甲苷(AS-IV)对人参皂苷CK(GCK)肿瘤细胞摄取和抗肿瘤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作为肿瘤细胞模型,通过MTT法比较两者配伍与单用GCK的细胞毒性;用荧光法和HPLC法考察了AS-IV与配伍GCK后细胞对GCK的摄取率变化,建立裸鼠荷瘤模型考察AS-IV对GCK的体内增效作用。结果配伍AS-IV后,GCK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肿瘤细胞对GCK的摄取增加,且随着AS-IV比例的升高,效果更加显著。荷瘤小鼠实验表明,AS-IV增加了GCK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论 AS-IV配伍GCK具有增强GCK抗肿瘤药效的作用。
汪晶杨蕾金鑫严红梅孙娥侯健张振海贾晓斌
关键词:黄芪甲苷肺癌细胞A549细胞摄取细胞毒性
栀子苷降糖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探讨栀子苷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及机制。方法 C57BL/6J小鼠通过一次性注射90 mg/kg链脲佐菌素(STZ)后结合4周喂养高脂食料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栀子苷(100 mg/kg)治疗组。ig给药,每日1次,定期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及体质量。治疗30 d后,检测小鼠空腹血浆胰岛素和口服糖耐量(OGTT)变化。采用胰岛素及Ki67抗体对小鼠胰腺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以及胰岛β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p-Akt、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栀子苷治疗组小鼠血糖水平降低,体质量下降,而血浆胰岛素水平升高,OGTT有所改善;胰腺组织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胰岛结构被破坏,而栀子苷治疗组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到Ki67表达,表明栀子苷能够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栀子苷治疗组小鼠肝脏中Akt、GSK-3β蛋白磷酸化水平较模型组均有显著上调。结论栀子苷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高血糖症状,并增加血浆胰岛素水平,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激活胰岛素受体下游Akt通路有关。
姚冬冬舒娈杨蕾贾晓斌孙敏
关键词:栀子苷糖尿病胰岛Β细胞蛋白激酶B
健脾益肾通络泄浊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以健脾益肾通络泄浊法为主要治则组成的方药对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方法:采用开放、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44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将其分...
杨蕾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栀子苷通过促进转录因子TCF7L2功能实现对β细胞的保护作用
舒娈杨蕾姚冬冬
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与中药肝毒性的关系被引量:50
2016年
近年来,随着中药代谢研究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中药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的关系也渐渐被揭示。通过对药物代谢酶P450的研究可以预测中药的毒副作用,探索中药配伍与减毒增效的关系。该文对CYP450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代谢中的机制以及CYP450与中药肝毒性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典型中药对CYP450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中药的合理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侯健孙娥宋捷杨蕾张振海宁青贾晓斌
关键词:中药肝毒性细胞色素P450
金复康优化方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1975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018年
目的:考察金复康优化方(ALG-X-012)联合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H1975的增殖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F法、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实验考察ALG-X-012、吉非替尼单独用药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H1975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迁移与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两者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对P-EGFR、P-AKT、P-mTOR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低于5μmol/L浓度吉非替尼对H1975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但与ALG-X-012联用给药后,对H1975细胞即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与1μmol/L吉非替尼单独用药相比,联用ALG-X-012可明显抑制H1975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ALG-X-012、吉非替尼及两者联合用药干预H1975细胞后凋亡率分别是(3.93±0.15)%、(4.47±0.28)%与(11.43±0.96)%,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吉非替尼诱导细胞凋亡率(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和ALG-X-012组对各项蛋白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联合用药组却能明显下调H1975细胞P-EGFR、P-AKT、P-mTOR蛋白表达。结论:ALG-X-012联合低浓度吉非替尼即可显著抑制H1975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其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可能与阻断EGFR-P13k-AKT信号通路有关。
杜梅杨蕾刘丹苏嘉焱封亮贾晓斌
关键词: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浅谈葛根素对β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14年
近年来世界各国糖尿病发病率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拓展糖尿病治疗药物研发新思路,治疗的新策略,是目前医药界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其中葛根被应用于众多经典降糖方,如葛根芩连汤。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生长,并减少凋亡,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使受损胰岛细胞得以修复并恢复功能。基于β细胞功能衰竭是引起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保护胰岛β细胞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文章将着重对葛根素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杨蕾舒娈姚冬冬贾晓斌余嗣明
关键词:糖尿病中药葛根素胰岛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