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蕾

作品数:37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中药有效性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钩藤
  • 6篇昼夜节律
  • 6篇细胞
  • 6篇节律
  • 5篇血压
  • 5篇药理
  • 5篇天麻
  • 5篇天麻钩藤
  • 5篇中药
  • 4篇四逆
  • 4篇四逆散
  • 4篇天麻钩藤饮
  • 4篇小鼠
  • 4篇基因
  • 4篇高血压
  • 4篇冰片
  • 3篇药理学
  • 3篇网络
  • 3篇网络药理学
  • 3篇分子

机构

  • 33篇广州中医药大...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盈科瑞(横琴...
  • 1篇北京盈科瑞药...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作者

  • 37篇杨蕾
  • 12篇王宁生
  • 11篇张荣
  • 10篇宓穗卿
  • 6篇张振服
  • 5篇曾武
  • 5篇李伟荣
  • 5篇刘启德
  • 4篇杨柳
  • 3篇肖洪彬
  • 3篇李冀
  • 3篇史亚飞
  • 2篇郭文峰
  • 2篇刘昌辉
  • 2篇郭丽丽
  • 2篇闫晓宁
  • 2篇赵威
  • 2篇李红宇
  • 2篇白莎莎
  • 1篇伍海涛

传媒

  • 9篇中药新药与临...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医药信息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康复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麻钩藤饮对A7r5细胞时钟基因昼夜节律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AngⅡ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中时钟基因(Per2、Bmal1、Clock)、AT1R基因及Src、p-Src蛋白昼夜节律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麻钩藤饮通过AT1R信号途径调节时钟基因昼夜节律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以AngⅡ诱导A7r5细胞建立时钟基因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将细胞模型分为AngⅡ诱导组、天麻钩藤饮组。AngⅡ诱导组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诱导24 h,天麻钩藤饮组以终浓度为100 nmol·L^(-1)的AngⅡ和200 mg·L^(-1)的天麻钩藤饮处理24 h,以加样时间为ZT0,每隔4小时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RNA,采用Q-PCR方法检测各时间点A7r5细胞中的时钟基因(Per2、Bmal1、Clock)和AT1R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时间点A7r5细胞中Src、p-Sr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ngⅡ作用于A7r5细胞后,时钟基因Bmal1和Per2表达中值升高,峰相位前移,呈现出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昼低夜高的反杓型节律变化;AT1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rc、p-Src蛋白表达亦呈现出昼低夜高的反杓型节律变化;与AngⅡ诱导组相比,天麻钩藤饮组A7r5细胞Bmal1、Per2基因m RNA表达中值降低,呈现昼高夜低的杓型节律变化,AT1R基因及Src、p-Src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呈现类似空白对照组的昼夜节律变化。结论天麻钩藤饮能够通过AT1R信号通路调节AngⅡ诱导的A7r5细胞时钟基因昼夜节律改变。
杨柳曾武张振服余柱立江章瑜叶然温文浩刘昌辉张荣杨蕾
关键词:天麻钩藤饮时钟基因昼夜节律
四逆散及其组方中药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9年
四逆散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其复方或单味药可作用于大鼠、小鼠的前额皮层、丘脑、海马区等,修复细胞损伤,增加多种脑脊液内源性成分,加快睡眠速度,改善睡眠障碍。四逆散及其单味药治疗睡眠障碍的物质基础研究主要涉及柴胡皂苷、芍药苷、橙皮苷、甘草酸苷、甘草次酸等。根据不同的证型,四逆散联合其他中药复方或穴位治疗睡眠障碍在临床上也有显著疗效。作者综述了四逆散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成果,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侯雪楠杨蕾
关键词:四逆散睡眠障碍药理作用
(+)-2-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甲酸冰片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化学结构如下式(I)所示,化学名称为(+)-2-甲氧基苯甲酸冰片酯。本发明所述的苯甲酸冰片酯的合成方法是将(+)-冰片、冰片质量的0.75倍的4-甲氧基苯甲酸、冰片质量的0...
王宁生吴祈德宓穗卿李伟荣张荣杨蕾
文献传递
异钩藤碱通过AT1受体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时钟基因昼夜节律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异钩藤碱通过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对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时钟基因昼夜节律改变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A7r5细胞构建时钟基因节律改变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ngⅡ剂量为0.1μmol/L)、异钩藤碱组(异钩藤碱剂量为31μmol/L)和异钩藤碱联用缬沙坦(AT1R阻滞剂)组(异钩藤碱31μmol/L、缬沙坦10μmol/L)。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法检测各个时间点不同组A7r5细胞中AT1R、Per2、Bmal1、Clock基因的表达水平,建立数学模型计算不同参数间的差别。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个时间点不同组A7r5细胞中Src和p-Sr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7r5细胞经AngⅡ(0.1μmol/L)作用后,AT1R、Per2、Bmal1、Clock基因出现昼夜节律改变,呈现反杓型波动;Src蛋白磷酸化表达增加。异钩藤碱(31μmol/L)作用后,上述时钟基因表达恢复正常的杓型波动。异钩藤碱(31μmol/L)与缬沙坦(10μmol/L)联用后,上述时钟基因的昼夜节律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各组细胞的中值、振幅和峰相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Src蛋白磷酸化水平下调。【结论】异钩藤碱通过AT1R-Src信号途径可调控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时钟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改变。
余柱立曾武张振服杨柳江章瑜张荣杨蕾
关键词:异钩藤碱时钟基因昼夜节律
香丹注射液对SD大鼠慢性心脏毒性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香丹注射液对SD大鼠的心脏毒性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4个组,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1 mL·kg^(-1))和香丹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香丹注射液原液1、3、9 mL·kg^(-1)),连续尾静脉注射30 d和45 d后取材,将血清和一半心脏组织于-80℃存储,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另一半心肌组织存储在10%的福尔马林中,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香丹注射液给药30 d后,各给药组血清AST活性明显升高(P <0.05);给药45 d后,中剂量血清AST活性显著升高(P <0.05),高剂量血清AST和LDH活性显著升高(P <0.05);CK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P> 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给药组部分大鼠心肌细胞出现损伤;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可见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给药组心肌中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的蛋白比值升高。结论大剂量、长时间给予香丹注射液对SD大鼠心肌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江章瑜杨柳余柱立叶然张苗张荣徐勤杨蕾
关键词:香丹注射液SD大鼠慢性中毒心肌细胞
基于神经元凋亡和自噬交互作用研究岭南头皮针对脑外伤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岭南头皮针通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p-62、LC3B)-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信号轴交互促进脑外伤昏迷大鼠苏醒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假针刺组、岭南头皮针组,每组各10只。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构建外伤昏迷(TBI)大鼠模型,岭南头皮针组采用TBI+岭南头皮针法干预,假针刺组采用TBI+普通针刺法干预,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量表(mNSS)评分,HE染色观察皮层、海马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LC3B、p-62、Beclin-1]以及凋亡蛋白[Caspase-3、Bcl-2]水平的变化。结果:第0、7、14天,TBI组、假针刺组、岭南头皮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第7、14天,假针刺组、岭南头皮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TBI组(P<0.01),岭南头皮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假针刺组(P<0.01),且第14天,岭南头皮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进行岭南头皮针刺治疗后,岭南头皮针组皮层神经元数量丰富,局部排列不规则,皮层可见少量神经元胞核皱缩深染,胞核、胞质分界不清晰,海马体神经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密集,胞核大而圆,呈均匀淡蓝色或蓝色,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与对照组相比,TBI组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表达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自噬蛋白LC3B表达上升(P<0.05)、Beclin-1表达上升(P<0.01),p-62表达下降(P<0.05);与TBI组比,假针刺组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自噬蛋白LC3B表达下降(P<0.01),两组p-62、Beclin-1、Cleaved-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岭南头皮针组,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自噬蛋白LC3B、Beclin-1表达下降(P<0.01),两组p-62、Cleaved-Caspase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头皮针可以有效促进颅脑损伤昏迷大鼠苏醒,其机制可能与
杨东英蔡伟彬唐明刘洋秦敏杨蕾潘杰
关键词:脑外伤促醒自噬
中药毒性三辨被引量:10
2003年
对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药毒的认识进行归纳 ,认为在对药毒的认识上主要包括三种涵义 :一是药与毒相通且常并称 ;二是毒为药之偏性 ,药性峻烈之品被称作毒药 ;三是毒性指药物之为害 ,即近来较多研究的有毒中药的毒性。明确药毒概念的不同涵义 ,才能在研究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时不失方向。
李冀杨蕾
关键词:中药毒性药性有毒中药安全用药
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的血压节律特征及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的血压节律特征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应用两肾一夹加灌附子汤法复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采用无线遥测法测定大鼠24 h动态血压,应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儿茶酚胺(CA)的含量。结果各组动物血压、血浆AngⅡ和CA均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组的昼夜节律参数均与假手术组及两肾一夹组不同,其血压中值、振幅明显提高,昼夜节律呈反杓型改变。结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具有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可能参与其昼夜节律的调控。
张振服刘启德杨蕾宓穗卿王宁生
关键词: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血压昼夜节律
导赤散中不同配伍对关木通肾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该项目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以小鼠生存时间、肾功能变化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观测指标,观察不同剂量关木通和导赤散中不同中药与其配伍后对关木通肾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关木通肾毒性随其使用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关木通与生地、竹叶配...
杨蕾
关键词:关木通导赤散配伍肾毒性
文献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逆散“一方多效”的分子机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四逆散"一方多效"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进行四逆散主要活性成分、相关作用靶点的预测和筛选。借助检索相互作用的基因/蛋白质搜索工具平台(STRING)构建靶蛋白互作网络,利用BiNGO和MCODE插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和聚类分析,运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平台对关键靶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进行富集分析。结果:从四逆散中共筛选出121种活性成分,并作用于248个潜在靶点,参与炎症免疫调控、体内物质代谢、信号转导等54个主要GO生物过程,调控癌症、免疫炎症、细胞信号转导等137条信号通路。结论:四逆散有"一方多效"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不仅对多种免疫炎症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具有很好的疗效,同时也可以有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癌症等。
侯雪楠张苗崔赛男杨蕾李强
关键词:四逆散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