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美蓉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5
供职机构:无锡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慢性
  • 5篇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免疫
  • 3篇免疫功能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细胞因子变化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免疫功能变化
  • 2篇患者细胞
  • 2篇肝功
  • 2篇肝炎患者
  • 2篇TH1/TH...
  • 2篇TH1/TH...
  • 2篇CD3^+T...
  • 2篇CD4^+T...

机构

  • 11篇无锡市传染病...

作者

  • 11篇杨美蓉
  • 8篇陈凯红
  • 6篇蒲云川
  • 4篇蒋祥虎
  • 4篇蒋跃明
  • 2篇孙彤
  • 2篇蒋亦明
  • 1篇李超
  • 1篇姚上志
  • 1篇曹弘
  • 1篇尹翠兰
  • 1篇毛燕群
  • 1篇钱江
  • 1篇张英
  • 1篇周颜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肝脏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现代中医药
  • 1篇第11届全国...
  • 1篇第五届全国肝...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戊型病毒性肝炎病程早期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性,15岁,学生,汉族。以发热2d,呕吐、腹痛4d,鼻衄半小时主诉人院。入院前4d患者无明显诱因下自觉上中腹隐痛,同时有恶心、非喷射性呕吐10余次,吐物为胃内容,遂出现畏寒发热,自测体温达39.5℃,病后当天到当地医院就诊,予静脉补液和头孢曲松、地塞米松治疗无效。
陈凯红杨美蓉周颜蒲云川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戊型病毒性肝炎病程早期喷射性呕吐并发畏寒发热
水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了解水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水痘患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检测。结果:60例水痘患者与对照组比,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和NK细胞的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高(P<0.01)),而CD3细胞的百分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痘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杨美蓉蒋亦明
关键词:水痘细胞免疫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被引量:5
2007年
陈凯红蒋祥虎蒲云川杨美蓉蒋跃明
关键词:免疫功能变化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肝功能恢复
川芎嗪穴位注射治疗黄疸性肝炎32例的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观察川芎嗪手足三里穴穴位注射改善慢性活动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以川芎嗪注射液手足三里穴位注射,每日1次,双侧交替使用,对肝功能指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对相关指标为TBiL、ALT、AST的改善明显,P<0.01,具有显著的可比性;结论本方法临床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陈凯红钱江杨美蓉
关键词: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功检查川芎嗪穴位注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时和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外周血细胞因子IL-2、IFN-γ、IL-4及IL-10进行检测。与此同时...
陈凯红蒋祥虎蒲云川杨美蓉蒋跃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变化TH1TH2外周血
文献传递
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被引量:10
2006年
近年的研究显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乙型肝炎的慢性化是一个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免疫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此,我们对慢性乙肝(CH)患者发病时和经甘草酸二铵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的不同时期进行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的代表细胞因子白介素(IL)-2、干扰素(IFN)-γ、及IL-10的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以了解CH患者在不同病程中机体细胞免疫的状况、测定指标的临床意义及甘草酸二铵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陈凯红蒋祥虎蒲云川杨美蓉孙彤蒋跃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甘草酸二铵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T细胞CD4^+T细胞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各阶段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IL-8和IL-10的变化。结果在治疗9个月时,完全应答19例,部分应答5例,无应答13例。HBeAg/HBeAb转换率为51.35%,HBVDNA阴转率为54.05%;在治疗3个月时,应答组血清IFN-γ、TNF-α、IL-6和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完全应答组血清IFN-γ、TNF-α、IL-6和IL8水平均高于部分应答组,后者又高于无应答组。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患者血清TNF-α、IFN-γ、IL-6和IL-8的变化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具有一定的意义。
姚上志蒲云川孙彤杨美蓉陈凯红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细胞因子疗效
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估肝衰竭患者血乳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62例肝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同时进行APACHEⅢ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患者分为生存1组27例、生存2组18例和和死亡组17例。患者入院时,血乳酸水平高,生存患者血乳酸逐渐下降,而死亡患者则维持在高水平,甚至不断升高。结论乳酸对肝衰竭患者病情的变化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简便、实用。
杨美蓉张英尹翠兰毛燕群李超陈凯红
关键词:肝衰竭血乳酸预后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动态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对34例慢性乙肝患者发病时和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时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进行检测。与此同时检测血清HBV-DN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显著下降,下降程度在慢肝轻度<慢肝中度<慢肝重度(P<0.05和0.001);IL-10在慢肝中、重度显著升高(P<0.01),升高程度在慢肝重度>慢肝中度>慢肝轻度,治疗后慢肝中度和慢肝重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慢肝中、重度HBVDNA量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IL-2、IFN-γ及IL-4、IL-10的水平变化与HBVDNA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时Th2细胞功能增强,且病情越重,Th2细胞功能越强;肝功恢复正常后,Th2细胞功能下降,HBVDNA量减少。
陈凯红蒋祥虎蒲云川杨美蓉蒋跃明
关键词:慢性乙肝IFN-ΓIL-4
克雅病一例
2008年
患者男,73岁,青海工作,因进行性智能减退1个月入院。患者2006年10月底出现走路不稳,随即记忆力急剧下降,近事及远事记忆力均受累。有摸空感,情绪变化大,反复无常,甚至出现无意识,刻板重复动作。外院住院期间,患者逐渐不能言语,双手抖动,大小便失禁。后转入无锡订了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欠清,反应迟钝.言语不连贯,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心率92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粗,闻及湿哕音。腹软,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WBC计数9.92×10^9/L,中性粒细胞0.842,淋巴细胞0.12。
曹弘蒋亦明杨美蓉
关键词:克雅病大小便失禁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走路不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