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11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苏州市不同区域水稻籽粒重金属积累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25
- 2010年
- 以苏州市7个县市的水稻籽粒为研究对象,在2006年采集的449份水稻籽粒样品的基础上,分析了稻米中Cu、Pb、Cd、Cr和Zn的积累特征,并评价了样品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苏州市水稻籽粒重金属积累平均含量均不超标,但水稻籽粒Pb存在29.49%的样点超标率,Cu、Cd和Cr的超标样点一般在4个以下。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水稻籽粒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高低顺序为Pb>Cr>Cu、Zn>Cd,其中昆山和吴江水稻籽粒受到Pb的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明,水稻籽粒重金属污染处于警戒线级别,且水稻籽粒的污染是由于Pb的积累量较高引起的,其中太仓和张家港两市水稻籽粒属于安全等级,昆山、吴中、相城和常熟处于警戒线等级,吴江风险较高。暴露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水稻籽粒Cr暴露风险,而水稻籽粒Pb仅在个别县市暴露风险高,整体风险并不高。
- 齐雁冰黄标杨玉峰Darilek J L赵永存孙维侠王志刚
- 关键词:水稻籽粒重金属
-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4
- 2009年
- 对张家港地区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元素Cu、Pb和Cd的含量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05)相比,张家港局部地区的水稻样品存在着Pb超标现象,超标样点主要出现在某些企业周围;Cu、Cd不存在超标情况,但在某些工厂企业周围含量较高,应当引起注意;空间分布上,水稻重金属Cu、Pb含量在雏形土地区明显高于人为土地区,而水稻中Cd的空间分布则相反;工业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异常对水稻中元素含量影响也较突出,不同类型的工厂企业对水稻重金属的影响不同,化工类企业周围的水稻重金属Cu和Cd含量要明显高,水稻重金属Pb在冶金类企业周围的含量要明显高;土壤重金属Cu、Cd全量对水稻Cu、Cd含量和富集有着明显的影响,土壤pH的变化对水稻中Cd元素的富集有明显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评价和针对性农业管理措施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 杨玉峰黄标齐雁冰赵永存孙维侠黄耀
- 关键词:水稻重金属
-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农田土壤碳氮比值的演变趋势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66
- 2008年
- 土壤碳氮比值(C/N)是衡量土壤C、N营养平衡状况的指标,它的演变趋势对土壤碳、氮循环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技术,分析了张家港市自1980~2004年土壤C/N值的时空演变及其对土壤碳、氮循环的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港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总体上明显提高,土壤C/N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人为土区土壤C/N降低,其中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降低显著(p〈0.001),平均降低0.85个单位,北部雏形土区C/N亦呈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p〉0.05)。在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提高的同时,C/N的降低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有机质和有机氮的分解矿化,土壤固定有机碳能力降低,并释放更多的无机氮,氮素流失的可能性增加,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应注意提高土壤碳素投入和降低氮素投入,如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减少无机氮肥,以保持土壤碳氮平衡及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 齐雁冰黄标顾志权赵永存孙维侠王志刚杨玉峰
- 关键词:C/N碳循环氮循环
-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作物重金属空间变异性研究
-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尤其以土壤居多。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会影响作物品质,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
- 杨玉峰
- 关键词:水稻小麦重金属统计模型
- 文献传递
- 地表UV-B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机理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为了解UV-B增强条件下农田N2O响应规律,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研究了地表UV-B辐射增强20%对土壤-冬小麦系统N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小麦返青期,UV-B辐射增强处理对该系统N2O的排放影响不显著;在小麦的拔节期,UV-B辐射增强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小麦系统N2O的排放,并减少了该系统的呼吸速率.UV-B辐射增强对N2O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在对小麦植株N代谢过程的影响,如显著增加了植株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TN、TP的含量.UV-B辐射增强对土壤产N2O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影响,主要是显著增加了小麦根区土壤有效氮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的量,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C/N,使之由5.0增至6.8.
- 蒋静艳牛传坡胡正华杨玉峰黄耀
- 关键词:土壤-小麦系统N2O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