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宇
- 作品数:64 被引量:744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选择性胸椎融合
-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选择性胸椎融合治疗的适应证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2006年1月间行选择性胸椎融合病例,所有病例远端融合椎均采用椎弓根钉固定, 内固定物用钉钩混用方式。通过分析所有患者的...
- 仉建国邱贵兴王以朋于滨沈建雄赵宏杨新宇任玉珠
-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腰段
- 文献传递
- 简易且能避免污染的细胞培养方法
- 2007年
- 宋福津杨新宇
- 关键词:细胞培养方法避免污染二氧化碳培养细胞感染细胞恒温箱
- 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预测(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体感诱发电位脊髓功能监护操作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可靠,是目前广为采用的术中脊髓监护方法。目的:评估术中脊髓功能监护时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改善对颈椎病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的预测价值。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协和医院骨科。对象: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01-01/10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34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24例,后路单开门手术3例,双开门手术7例。根据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12例,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22例。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分别于术前,术后1,2,4周,3,6个月进行评分。每例患者在术中均接受体感诱发电位脊髓监护,并将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变化分为改善(波幅增加50%以上或潜伏期减少10%以上),减弱(波幅降低50%以上或潜伏期延长10%以上)和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各时间点JOA评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后1,2周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较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明显提高[(14.08±1.44)分,(14.17±1.11)分,(12.73±1.42)分,(12.86±1.28)分,P<0.05],术后4周及3个月和6个月随访检查,JOA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改善组与体感诱发电位无变化组基本相似[(14.00±1.04)分,(13.58±1.08)分,(13.68±1.61)分,(13.82±1.01)分,(13.41±1.22)分,(13.41±1.47)分,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术中SEP监护信号的改善可以预示术后早期良好的临床效果。
- 杨新宇李书纲翁习生邱贵兴
-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
- 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
- 2008年
- 目的评价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17例。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X线中立侧位相后凸Cobb角。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颈椎X线屈伸侧位相,观察融合节段的稳定性。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术前平均颈椎后凸Cobb角为-16.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Cobb角分别为-3.3°和-3.8°。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节段稳定。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增加(5.2±1.6,P〈0.05),平均改善率为64.3%。未出现神经根、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结论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伴颈椎后凸畸形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胡建华李佳忆杨新宇邱贵兴
- 关键词:颈椎脊柱后凸内固定器
- 脊髓纵裂3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脊髓纵裂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5~ 2 0 0 2年间我院收治的脊髓纵裂病例 ,分析其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脊髓纵裂 30例 ,女性 2 2例 (73.3% ) ,男性 8例 (2 6 .7% ) ,临床表现主要有 :脊柱畸形 30例(10 0 % ) ,背部皮肤病变 13例 (4 3.3% ) ,下肢神经缺陷 12例 (4 0 .0 % )。X线片发现椎体异常 2 7例 (90 % ) ,脊髓造影、CT、CTM、MRI检查异常表现的比例分别为 77.8% (14 / 18)、88.9% (8/ 9)、10 0 % (16 / 16 )、91.7% (11/ 12 )。纵裂位于胸段 15例 ,腰段 4例 ,颈段及胸段 1例 ,胸段及腰段 9例 ,颈段、胸段及腰段 1例。骨性纵裂 6例 ,纤维性纵裂 2 1例 ,混合性纵裂 3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骨嵴切除椎管减压 1例 (3.3% ) ,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同时切除骨嵴 4例(13.3% ) ,单纯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而未处理脊髓纵裂 2 3例 (76 .7% ) ,未行任何手术 2例。有神经缺陷者中有 4例在术后获得改善。结论 脊髓纵裂临床少见 ,以女性患者较多 ,往往以脊柱侧凸为首发表现 ,患者多合并有背部皮肤异常及下肢神经缺陷 ,CTM扫描常能明确诊断。纵裂多位于胸段及腰段 。
- 于斌王以朋邱贵兴翁习生沈建雄田野徐宏光仉建国杨新宇赵丽娟
- 关键词:脊髓纵裂胸段腰段矫形手术CTM诊治分析
- 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探讨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2年11月手术治疗的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10例。评价手术前后侧凸冠状面、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顶椎旋转度(Nash-Moe法)及顶椎偏距等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5个月。躯干偏移术前平均2.17(0.5~8.0)cm,术后平均1.41(0.5~3.5)cm;顶椎旋转度手术后平均改善1°;顶椎偏距术前平均4.57(1~8.1)cm,术后平均2.14(0~5.5)cm。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88°(49°~110°),术后平均42°(10°~90°),矫正率为46.38%(18.18%~81.54%),最后一次随访平均46°(11°~96°),平均丢失4°。胸椎后凸术前平均20°(鄄10°~52°),术后平均23°(0°~35°), 最后一次随访平均24°(0°~35°)。5例胸腰段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后凸85°纠正至术后的平均后凸10°。共有3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假关节予密切随访,1例出现右股前区皮肤麻木经对症治疗1周后消失,1 例腰段失代偿者行后路翻修术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易产生术后并发症,三维矫形器械可以对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进行有效地矫正。手术治疗的要点是充分考虑矢状面畸形的矫形、注意腰段或腰骶段的硬脊膜扩张、良好?
- 李其一邱贵兴王以朋仉建国沈建雄田野翁习生赵宇于胜吉杨新宇赵丽娟
- 关键词: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COBB角随访手术治疗躯干
- 关节成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评价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总结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血友病性关节病患者2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14例(20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8髋),踝关节融合2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平均46分(17—64分);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4分(13~61分);美国足部和踝部矫形协会对踝部和后足评分(AOFAS评分)平均35分(19~51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3个月。全膝关节置换术后HSS评分平均83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分;踝关节融合术后AOFAS评分平均78分。并发症:1例迟发出血;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迟发感染伴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能够明显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是血友病性关节病手术成功的保障。
- 高增鑫邱贵兴翁习生林进金今王炜钱文伟盛林杨新宇
- 关键词:血友病A血友病B踝关节融合凝血因子
- 1α羟维生素D_(3)对去卵巢大鼠的松质骨和密质骨的影响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探讨 1α (OH)D3对去卵巢( OVX)大鼠密质骨和松质骨的影响。方法将 41只雌性健康 Wistar大鼠分为 5组,于不同时间予以处死。( 1)基线组: 6月龄时处死;( 2)假手术组:施行手术,未切卵巢;( 3) OVXb组: 6月龄切除卵巢, 6周后处死;( 4) OVXe组:切除卵巢后 14周处死;( 5) O+ VD组 :于去卵巢 6周后经胃肠道给予 0.1μ g/(kg· d) 1α (OH)D3,共 8周。( 2)、( 4)和( 5)组均于手术后 14周时处死。对以上各组动物分别进行胫骨近端骨组织计量学、股骨 pQCT、骨生物力学测定和血尿骨转换指标的测定。结果去卵巢后大鼠的骨转换增加,骨小梁破坏,松质骨骨小梁减少,力学特性降低。经 1α (OH)D3治疗组血钙浓度有轻度升高,尿脱氧吡啶啉 /肌酐比率较未治疗组降低 67.0% [(43.50± 11.20)nmol· L- 1/mmol· L- 1vs(131.80± 14.90)nmol· L- 1/mmol· L- 1, P< 0.01],骨小梁的面积( 11.03± 0.73)比 OVXe组( 5.81± 1.29)增加 89.8%( P< 0.05)。股骨远端松质骨骨量和骨密度分别比 OVXe组增加 77.3%和 91.3%( P< 0.05)。 OVX和 1α (OH)D3均未引起密质骨骨量、面积和厚度的显著变化,而主要是表现为增龄性积累现象。 O+ VD组的股骨密质骨的极性截面惯性矩 (PMI)?
- 夏维波孟迅吾邢小平胡莹莹刘怀成周学瀛邱贵兴杨新宇Victor ShenDaDong WuDavid DempsterRobert Lindsay
- 关键词: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
- 椎间盘终板软骨组织总RNA的提取被引量:6
- 2002年
- 吴志宏林琦杨瑜宋亦军杨新宇郭树彬翁习生邱贵兴
- 关键词:RNA分离椎间盘
-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治疗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再次手术治疗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1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8例,再次手术者43例(4.6%)。4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3~84个月)。按Macnab评分法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优:11例(27.5%)、良:16例(40%)、可:8例(20%)、差:5例(12.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间盘组织摘除不彻底,同一间隙间盘组织再突出、继发性椎管狭窄以及神经根粘连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前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正确选择手术术式,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将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次手术治疗;对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仍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 金今赵振国翁习生杨新宇赵宇邱贵兴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再次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