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洋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X线及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及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和特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5例胸部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同时接受X线和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和特征。结果 CT检查对于肺部损伤和胸膜外伤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对胸廓骨折的检出率对比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CT检查应用于胸部创伤的临床检查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显著优于X线检查。
- 杨广洋
- 关键词:X线CT胸部创伤
- C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小切口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C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小切口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组15例患者进行C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小切口螺丝钉内固定。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15例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小于30ml;手术时间1~2h;术后住院5~8d,平均6d。我院对15例患者进行了5~16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在3—7个月愈合,平均5个月,愈合率100%。骨折完全愈合后,在进行局部麻醉后取出钛螺丝钉,时间5~13个月,平均9个月。结论:C臂X光机监视下经皮小切口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易、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患者康复快,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应当优先采用该方法。这也是一种值得广泛推荐的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方式。
- 杨广洋
- 关键词:C臂X光机螺丝钉内固定髌骨骨折
- 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检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研究螺旋CT引导下弹簧式自动活检枪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8例常规方法不能明确诊断的肺部肿块的患者,采用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在螺旋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获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68例均获得满意标本,成功率100%,病理学确诊91.7%。结论:该方法病理诊断率高,操作方便快捷,并发症少,痛苦少,安全,经济,医患双方均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宋文军张志新杨广洋刘沛雄赵伟华
- 关键词:螺旋CT自动活检枪
- 动态增强MRI与CT在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探讨动态增强MRI与CT在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中的应用。选择73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上腺肿瘤类型将其分为肾上腺腺瘤组和肾上腺转移瘤组。给予所有患者动态增强MRI与CT检查,记录检查中的相关参数,分析各时间点时MRI廓清率和CT廓清率之间的相关性。两组检查后肿瘤大小、形态、T2WI信号、强化程度及平扫CT值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药后3 min、5 min、7 min、9 min的CT廓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上腺转移瘤中,MRI廓清率与CT廓清率在注药后5 min、7 min、9 min,均呈正相关关系。采用动态增强MRI与CT检查对于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
- 杨广洋龙海清张英杨海浪苏强赵伟华
- 关键词:肾上腺腺瘤肾上腺转移瘤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 CT冠脉血管造影对冠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冠心病的42例病人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不同节段、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结果多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50%、〉75%敏感度别为73.21%、80.95%、87.50%,近、中节段特异性为97.19%、远端节段特异性为96.84%、总体特异性为97.01%。结论多排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杨广洋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 一种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穿刺架及制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穿刺架及制作方法,微创治疗脑出血穿刺架,包括头篐,在头篐上装有顶篐,在头篐与顶篐之间装有拱板,在拱板上有穿刺针导向管,在拱板上开的穿刺针进入孔,穿刺针进入孔与穿刺针导向管连通。本发明有如下...
- 杨杰刘志贤周仕钧杨旭波肖军王清赵渊杨广洋陈洋利钟伶俐
- 文献传递
- 动态增强CT联合MRI对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联合MRI对于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术前均行增强MRI和增强CT检查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分为肾上腺腺瘤组(86例)和肾上腺转移瘤组(34例)。比较两组时间密度曲线间差异,以肿瘤廓清率为诊断标准并运用ROC曲线对所选择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肾上腺腺瘤组动态CT、动态MRI主要以A型为主,其次依次为C型、B型、D型、E型;肾上腺转移瘤组动态CT、动态MRI主要以B型为主,其次依次为D型/E型、A型、C型。两组A型、B型、C型、E型动态CT、动态MR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型动态CT、动态MR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在延时3、5、7 min时,肾上腺腺瘤组无校正廓清率速度均明显快于肾上腺转移瘤组,而校正廓清率速度明显低于肾上腺转移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MRI在延时3、5、7min时,肾上腺腺瘤组无校正廓清率速度均明显快于肾上腺转移瘤组,而校正廓清率速度明显低于肾上腺转移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延迟3~30 min动态扫描时,肾上腺腺瘤ROC曲线下面积(AZ)值范围为0.714~0.825,肾上腺转移瘤AZ值范围为0.872~0.965。结论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患者采用动态增强CT联合MRI检查,具有时间-密度之间的差异,在延时5 min具有很高的鉴别价值。
- 杨广洋龙海清张英杨海浪苏强赵伟华
- 关键词:图像增强肾上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