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席宇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政治
  • 5篇思想政治
  • 5篇人格
  • 5篇人格精神
  • 4篇政治理论
  • 4篇政治理论课
  • 4篇思想政治理论
  • 4篇思想政治理论...
  • 4篇理论课
  • 3篇双向互动
  • 3篇互动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生
  • 2篇新建本科
  • 2篇新建本科院校
  • 2篇有效性
  • 2篇院校
  • 2篇思政
  • 2篇思政课
  • 2篇民族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12篇凯里学院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外交学院

作者

  • 14篇杨席宇
  • 2篇陈超
  • 1篇宇文利
  • 1篇羊群
  • 1篇胡双喜

传媒

  • 4篇凯里学院学报
  • 2篇学校党建与思...
  • 2篇青年与社会(...
  • 1篇思想政治课教...
  • 1篇教育评论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人民论坛(中...

年份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思政课与大学生人格精神培育辩证衔接——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完善被引量:2
2016年
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必须关照大学生的人格精神的培育。大学生人格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身心和谐的健康精神、公共精神、创新精神、法治精神和职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人格精神培育既有内容交叉又有各自不同特点,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衔接,同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拓展以人格精神培育为指向实践教育课程,达到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精神的目的。
杨席宇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大学生人格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课程体系内在联系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以云南大学思政课为个案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从2005级学生开始,在中宣部、教育部的领导下进行试点;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实施,至今已三年余。针对云南大学2006级学生,他们于2008年上期学完05方案全部...
杨席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塑造
2016年
人格精神作为人格的核心与灵魂,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当代中国的全面改革与发展要求培育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并且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格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建构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人格精神,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改革,通过制度改革与人格精神互动,从而塑造社会主义人格精神。
杨席宇
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化育
2016年
教师人格精神是学生人格成长的摇篮,与教师精神世界的自我成长密切相关,也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系统的精神与物质的扶助与支援。教师人格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师者精神、专业精神、裁判精神、包容精神、法治精神,这些精神的树立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其统一的过程在于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杨席宇羊忠
关键词:人格精神双向互动
论修辞的功能与公民性塑造被引量:1
2016年
西方修辞术是伴随着古希腊的公民社会而产生的。在当时,古希腊的青年公民学习修辞成为他们做一名合格公民的必备技能。通过梳理史料文献以及对于修辞现象的考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修辞的功能。修辞的这些功能与公民性塑造息息相关,理解二者的关系对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陈超杨席宇
关键词:修辞公民性公民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调研报告被引量:2
2015年
开展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调研,了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现状,对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执行更具特色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增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的目的。
杨席宇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与中国梦探究
2013年
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提出人的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先生认为,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人所共有,而要实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则需要付出努力和行动。这种努力和行动不仅是现实努力的表现,还需要一种观念的觉解,即冯先生主张通过哲学观念,由理性自觉其为宇宙的一员,由知天,事天,乐天,最后达到同天的境界。虽然有消极之处,但冯先生倡导的中国哲学传统和哲学思维的理性主义方法以及重觉解、重行动的态度令人耳目一新。结合今天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联系习总书记在中国发展的关键阶段提出中国梦可以看出,中国梦的实现与人生境界的跨越是紧密相关的。所以,今天我们研究冯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和践行中国梦具有积极的意义。
杨席宇胡双喜
关键词: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国梦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机制的科学化及其提升路径被引量:1
2016年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本科院校中的后起之秀,面对的既有后发赶超之机遇,又有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诸多难处和挑战。其中,辅导员工作机制的科学化就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短板,推动辅导员工作机制科学化有助于新建本科院校实现正常化发展。辅导员工作机制科学化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其提升路径涵括基础路径、动力路径、智能路径、核心路径、发展路径和保障路径。这些路径的执行只有在国家、社会、学校以及辅导员个人四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付诸实现。
杨席宇陈超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共性与个性: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两个维度被引量:1
2015年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多元化人文氛围。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实际情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能是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历史使命。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共性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民族地区高校"个性"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坚持共性引导"个性"、"个性"融于共性、共性与个性的契合,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杨席宇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关系论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被引量:17
2016年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关系论是批判地分析并超越了前人关于人境关系思想后得到的认识,是形成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立场进程中的创获和范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性、人境关系的社会性特征、人的主体性以及人境关系的实践本质。把马克思恩格斯"人与环境"的关系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加强对人与环境相结合的理论研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和环境的利好性,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宇文利杨席宇
关键词:双向互动主体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