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玲 作品数:70 被引量:211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大连市科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RNA干扰技术对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沉默的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构建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RNA干扰载体,探讨RNA干扰载体对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突变技术,加入多克隆位点,引入潮霉素抗性基因,先后构建PUC-PLULT、PCB309-PLULT载体.应用实时PCR方法检测PCB309-PLULT载体对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结果 构建了中间载体PUC-PLUT、PUC-PLULT,并通过PCR、基因测序进行鉴定.成功构建了长为8 825 bp的干扰载体PCB309-PLULT,并通过酶切测定为该目的载体;筛选出犬小孢子菌转化子的潮霉素最佳浓度为300 mg/L;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干扰前后表达量进行鉴定:以干扰前PQ-LRP相对表达量1.0为标准,干扰后PQ-LRP相对表达量为0.39,干扰后下调61%.结论 干扰载体PCB309-PLULT可以明显抑制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的表达. 陈昕宜 杨国玲 刘建雯 刘金鹏 张芳芳 赵晓宣关键词:犬小孢子菌 RNA干扰 基因沉默 犬小孢子菌丝氨酸水解酶家族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2020年 目的对丝氨酸水解酶家族1(FSH1)蛋白在犬小孢子菌中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以前期构建的犬小孢子菌FSH1质粒及载体pCAMBIA-LR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模板,PCR扩增FSH1基因及EGFP基因;同时利用SnaBI/KpnI对pCAMBIA-LRP-EGFP质粒双酶切获得载体DNA,将扩增的EGFP基因克隆至酶切好的载体DNA中获得EGFP表达载体;将扩增的FSH1基因及EGFP基因克隆至酶切好的载体DNA中获得融合载体Ptrcp-FSH1-EGFP-Ttrcp。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用重组质粒转化犬小孢子菌,使融合基因FSH1-EGFP在真菌通用启动子(Ptrpc)和终止子(Ttrpc)调控下在犬小孢子菌中整合型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根癌农杆菌转化系统及犬小孢子菌EGFP表达载体;融合基因FSH1-EGFP在犬小孢子菌中获得整合型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FSH1-EGFP融合蛋白的荧光信号呈颗粒状或团块状集中于犬小孢子菌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结论FSH1-EGFP融合蛋白成功定位于犬小孢子菌的细胞质及细胞核中,为进一步明确犬小孢子菌FSH1基因的功能及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张芙蓉 郭春梅 谭灿 刘洋 徐宇 杨国玲关键词:小孢子菌属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犬小孢子菌 亚细胞定位 红色毛癣菌基因型与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探讨红色毛癣菌基因型与表型、侵犯部位及其来源地区的相关性。方法基因分型采用ITS区域探针与DNA印迹杂交法,表型分型采用传统方法。结果所试49株红色毛癣菌(南京21株、大连26株、北京2株)分为20型(A-T型),其中A型9株均为大连株;B型9株中7株为南京株;C型6株均为南京株。5种表型除颗粒型外其他4型均有A型,17株绒毛型和7株沟纹型B型占居首位,6株羊毛型和17株粉末型A型占居首位。分离自甲癣的21株以C型为主;股癣10株和体癣6株以A型为主;足癣8株,B型占居首位;头癣4株G型占居首位。结论红色毛癣菌基因型与表型、侵犯部位及其来源地区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杨国玲 李乔 于晓虹 刘维达 林熙然关键词:红色毛癣菌 表型 基因型 股癣 甲癣 应用RNA干扰技术对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沉默的初步探究 目的 构建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RNA干扰载体,探究RNA干扰载体对犬小孢子菌PQ-LR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突变技术,加入多克隆位点,引入潮霉素抗性基因先后构建PUC-PLULT... 陈昕宜 杨国玲 刘建雯 刘金鹏 张芳芳 赵晓宣茴香醛抗真菌实验及临床治疗研究 被引量:43 1995年 茴香醛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而且抗菌谱广,实验用18种46株真菌MIC为0.039-1.25mg/ml,MFC为0.156-5.0mg/ml。^3H-TdR掺入法试验显示为白念珠菌核酸代谢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高而增强。 白玫 戴文英 杨国玲 张玉萍 董君关键词:茴香醛 抗真菌作用 真菌性皮肤病 药物疗法 须癣毛癣菌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采用传统方法对须癣毛癣菌进行表型的分型。方法:采用沙氏琼脂试管培养基(SDA)培养。菌株鉴定及分型依据菌落的形态,菌丝及大小分生孢子的特征,尿素酶试验,葡萄糖米粉试验和体外毛发穿孔试验。结果:36株须癣毛癣菌共分为5个表型,羊毛状、紧密状和绒毛状居多,三型占72.22%,颗粒状最少。螺旋菌丝主要见于绒毛状和粉末状;羊毛和紧密状的镜下结构相似,见大量细长菌丝及少量圆形小分生孢子;颗粒状的大分生孢子最多。结论:须癣毛癣菌分为5个表型,各型镜下结构不同。 李庆祥 杨国玲 安利佳关键词:须癣毛癣菌 表型 基于16SrDNA及ITS高通量测序分析甲真菌病病甲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2023年 目的比较甲真菌病患者病甲与健康甲细菌和真菌微生物菌群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市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的3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及健康甲的甲屑样本,提取甲屑菌群总DNA,以细菌16S rDNA的V3-V4区序列及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目标序列进行基因扩增及Illumina测序,对所测序列采用USEARCH和mothur软件进行OTU聚类分析,采用Wilcoxon rank sum test方法进行α多样性分析,采用相似性分析(Anosim)进行β多样性分析,采用LEFSe方法进行物种差异分析。结果入组甲真菌病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按年龄分青年组(18~35岁)10例,中年组(36~60岁)11例,老年组(大于60岁)10例。α多样性分析显示,病甲组标本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甲组(W=290,P=0.007),而Simpson指数明显高于健康甲组(W=663,P=0.010),病甲组细菌菌群的多样性及均匀度低于健康甲组,病甲在真菌菌群的多样性与健康甲无明显区别。β多样性分析显示,基于un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细菌和真菌微生物的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菌群:R=0.0052,P=0.331;真菌菌群:R=0.0036,P=0.337);基于weighted-unifrac距离矩阵分析结果,病甲组与健康甲组在细菌菌群及真菌菌群的丰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物种组成上,病甲组较健康甲组丰度显著降低的细菌菌群有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β-变形菌纲、伯克氏菌目、罗尔斯顿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链球菌属,而芽孢杆菌纲、芽孢杆菌目、葡萄球菌属明显高于健康甲组。病甲组显著升高的真菌菌群有散囊菌纲、爪甲团囊菌目、未分类锤舌菌目、关节皮肤真菌科、黑团孢属、白粉菌属、铁艾酵母属、毛癣菌属、十字花科白粉菌、红色毛癣菌、合轴马拉色菌,而酵母菌纲-酵母菌目-酵母菌科、隐囊菌科、念珠菌、链格孢菌较健康甲组显著降低。结论甲真菌病 张芙蓉 郭春梅 刘新勇 王华 杨国玲关键词:甲癣 微生物群落 内转录间隔区 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皮肤癣菌的子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4 2001年 目的探讨任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P-PCR)方法对皮肤癣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分型的意义。方法用随机引物OPAA115'-ACCCGACCTG-3',OPD185'-GAGAGCCAAC-3'对皮肤癣菌的3个属9个种和孢子丝菌及白念珠菌共64个菌株进行AP-PCR,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结果皮肤癣菌所试验的9个菌种之间均产生具有明显差异的电泳带型。来自不同地区的红色毛癣菌经多次实验均出现主带相同的电泳带型,同时存在株间差异。结论以OPAA11和OPD18为引物,用AP-PCR可对皮肤癣菌从基因分子水平上进行鉴别,并为分型提供依据。 孔祥明 杨国玲 金礼吉 安利佳 李乔 林熙然关键词:皮肤癣菌 分子生物学 申克孢子丝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了解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学特征,研究DNA分型与菌种来源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地区及不同临床类型的24株申克孢子丝菌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①筛选出3个具有较好扩增片段的引物,即引物OPAA11:5'-ACCCGACCTG-3',OPD18:5'-GAGAGCCAAC-3',OPB07:5'-GGTGACGCAG-3'。②24株菌的DNA带型不完全相同,具一定遗传变异性。③不同菌株同一引物扩增均见一共有DNA片段。④播散型DNA带型与皮肤淋巴管型不同。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可用于申克孢子丝菌的DNA分型。其带型与菌株的地区来源和临床表现有关。 廉翠红 金礼吉 刘晓明 安利佳 杨国玲 林熙然关键词:申克孢子丝菌 姐妹同患硬斑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二例 2015年 报告姐妹俩同患硬斑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例1女,64岁,颈前、躯干和双胫前皮疹5年,会阴部皮疹伴瘙痒4年,既往桥本甲状腺炎病史9年.体检: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无突眼、胫前黏液水肿等表现.颈部、前胸淡红色斑片,后背部硬化萎缩,会阴部瓷白色斑块.皮损组织病理提示:(前胸)硬斑病,(外阴)硬化萎缩性苔藓.例2女,例1的妹妹,55岁,左乳下及腹部皮肤逐渐硬化萎缩4年,既往桥本甲状腺炎病史3年.体检: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无突眼、胫前黏液水肿等表现.左乳下、腹部和后背中央皮肤色素减退,硬化萎缩.皮损组织病理提示:硬斑病.根据临床特点、组织病理、过碘酸-雪夫染色和甲状腺功能检查,2例均诊断为硬斑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 刘金鹏 于晓虹 杨国玲 宋智琦关键词:桥本病 疾病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