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 作品数:15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曲库铵在低龄小儿腭裂手术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阿曲库铵在低龄小儿(1~2岁)腭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Ⅰ~Ⅱ级行腭裂修复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mg/kg,60s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B组则静脉注射氯化琥珀胆碱1.5mg/kg,60s后行气管插管,以0.1%琥珀胆碱4mg/(kg?h)静脉滴注维持肌松,控制呼吸。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时声门的显露情况,记录插管前5min(T0)、插管后2min(T1)及置入开口器后5min(T2)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术毕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插管时,两组患儿声门显露程度均能达到Ⅱ级以上显露,无声带活动,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T1时两组患儿收缩压均较T0时低(P〈0.05),舒张压及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2时B组心率高于T0时(P〈0.05),A组心率与T0相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压均高于T0时。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拔管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阿曲库铵应用于低龄小儿腭裂手术能够维持气管插管和手术中的肌松,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苏醒迅速,安全可行。 杨卫 刘莉红关键词:阿曲库铵 腭裂 低龄小儿 术前预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麻醉恢复、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前预注不同剂量羟考酮对其术后麻醉恢复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本院2016-03~2019-03收治的100例需进行LC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Ⅰ组、Ⅱ组、Ⅲ组各25例,羟考酮注射量为对照组0.0mg、Ⅰ组2.5mg、Ⅱ组5.0mg、Ⅲ组10.0mg。比较术后麻醉恢复与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指标变化。结果:4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各时间静息与运动NRS评分比较Ⅲ组<Ⅱ组<Ⅰ组<对照组,Ⅲ组各时间静息与运动NRS评分减少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呼吸出现、睁眼、拔管时间与Ramsay评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SAS评分为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Ⅲ组自主呼吸出现、睁眼与拔管时间显著延长,Ramsay评分显著增加,SAS评分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与Ⅰ组皆为8.00%,Ⅱ组为12%,Ⅲ组为16%;呼吸抑制Ⅲ组为4%;遗忘呼吸Ⅲ组为8.00%;过度镇静Ⅱ组为4%、Ⅲ组为8.00%。结论:随着羟考酮剂量增加LC后患者的镇静作用越明显,疼痛程度越低,但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故需酌情选取应用剂量。 杨卫 刘钊 刘有才关键词:羟考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疼痛程度 麻醉恢复 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联合低二氧化碳气腹压应用于腔镜疝气手术患儿的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联合低二氧化碳(CO _(2))气腹压应用于腔镜疝气手术患儿的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接受腹腔镜疝气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B两组;术前A组和B组患儿均接受艾司氯胺酮预处理,术中B组(40例)CO _(2)气腹压力维持在10.0~12.0 mmHg,A组(41例)CO _(2)气腹压力维持在8.0~10.0 mmHg;比较两组患儿脑氧饱和度、呼吸力学参数、血气指标的变化以及镇静评分。结果:建立气腹10 min后、气腹解除10 min后A组和B组左、右脑氧饱和度均发生改变但是A组高于B组(P<0.05);建立气腹10 min后、气腹解除10 min后A组和B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阻力、气道峰压以及气道平台压均发生改变但是A组低于B组(P<0.05);建立气腹前5 min、气腹即刻、建立气腹10 min后、气腹解除10 min后A组和B组PH值以及HCO 3-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首次出现疼痛、术后12、24、48 h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相比较于10.0~12.0 mmHg气腹压,8.0~10.0 mmHg的气腹压力可更好的维持患儿术中的脑氧饱和度、呼吸力学,降低术后膈肌的疼痛,且无论哪种气腹压力均不影响患儿的血气指标。 张雪莹 王晶涛 杨卫关键词:二氧化碳气腹 腹腔镜疝修补术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使用喷他佐辛。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6、12、24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卫关键词:喷他佐辛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及疼痛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封信封法,将112例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复合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56例)和对照组(全身麻醉,56例),比较两组麻醉后恢复情况、术后感染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和麻醉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白介素-2(IL-2)、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复合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术后6、12、24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术后6、12、24 h 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72 h POC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免疫功能和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24 h,复合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S100β、GFA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有助于缩短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降低术后感染、POCD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和免疫功能抑制,值得临床推广。 杨卫 刘钊 刘有才关键词: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肺癌根治术 术后感染 疼痛 瑞芬太尼泵注镇痛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泵注镇痛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双骨折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52例尺桡骨双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泵注镇痛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氯胺酮静注镇痛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臂丛穿刺前(T1)、切皮时(T2)、骨折复位时(T3)、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术中镇静(OAA/S)评分、术后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1~T4时刻HR波动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1~T4时刻的DBP、SBP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54%(3/26)相比,观察组7.69%(2/26)较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泵注镇痛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尺桡骨双骨折患儿,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镇静效果,加快术后呼吸恢复及苏醒,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杨卫 刘钊 刘有才 陈志刚关键词:尺桡骨双骨折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瑞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舒芬太尼防治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射作用的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哌替啶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防治阑尾切除术中防治牵拉反射的效果。方法60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和哌替啶组(D),每组30例。经T11-1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固定后,切皮前S组在30s内经上肢静注舒芬太尼0.25μg/kg,D组静注哌替啶1mg/kg,两组均面罩吸氧。记录麻醉前(T1),平面固定时(T2),牵拉腹膜时(T3),牵拉阑尾时(T4)的血压和心率,和牵拉痛、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估防治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结果S组患者T1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于T2、T3、T4时,T3、T4时心率低于D组同时点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T1时心率高于T2时,与T3、T4时相较无统计学差异.各时点血压无统计学差异。S组患者牵拉痛和呕吐发生率低于D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防治硬膜外麻醉时内脏牵拉反射有较好的效果,能很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杨卫关键词:舒芬太尼 哌替啶 硬膜外麻醉 舒芬太尼在幼儿腭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全麻用于小儿腭裂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小儿腭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S、F组,各30例。S组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舒芬太尼复合全麻,F组给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复合全麻。分别于诱导开始时(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分钟(T3)、拔出气管导管时(T4)记录MAP、HR、SpO2,并观察两组术毕苏醒时间、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结果:与T0比较,S组T1~T2时MAP、HR明显下降(P<0.05)。F组T1~T4时MAP、HR明显升高(P<0.05),与S组相较也明显升高(P<0.05);S组苏醒时间缩短,苏醒延迟发生率、呼吸再抑制发生率均降低(P均<0.05),S组围拔管期镇静评分高于F组(P<0.05),躁动评分低于F组(P<0.05)。结论: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舒芬太尼比芬太尼更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麻醉恢复质量和麻醉安全性。 杨卫 曲华卿关键词:舒芬太尼 腭裂 芬太尼 舒芬太尼用于肛肠术后镇痛的观察 2011年 目的:观测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在肛肠手术后的效果和对机体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骶管麻醉或腰椎麻醉下行肛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吗啡组(F组),每组30例。S组选择舒芬太尼0.04μg/(kg.小时),M组选择吗啡20μg/(kg.小时),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记录患者术后4、8、12、24、48小时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脉搏、氧饱和度、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均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S组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M组(P<0.05),M组的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均高于S组(P<0.05),S组术后4、8小时的HR低于M组。两组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呼吸、SPO2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PCIA用于肛肠术后镇痛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是肛肠手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杨卫关键词:舒芬太尼 自控镇痛 肛肠手术 静脉 全身麻醉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进展期胃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胃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全麻,观察组患者给予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12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FEV 1、FVC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进展期胃癌患者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早期苏醒及拔管,减轻术后疼痛,且对患者肺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杨卫 刘钊 刘有才 陈志刚关键词:胃癌 全身麻醉 罗哌卡因 硬膜外阻滞 VA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