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全刚

作品数:18 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土壤
  • 4篇盐碱
  • 3篇盐碱土
  • 3篇碱土
  • 2篇性状
  • 2篇盐碱地
  • 2篇氧化菌
  • 2篇玉米
  • 2篇土壤重金属
  • 2篇土壤重金属污...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污染
  • 2篇金属污染
  • 2篇碱地
  • 2篇古菌
  • 2篇改良剂
  • 2篇氨氧化
  • 2篇氨氧化古菌

机构

  • 18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山东省林业科...
  • 2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邹城市农业局
  • 1篇中广核环保产...

作者

  • 18篇杨全刚
  • 15篇诸葛玉平
  • 13篇娄燕宏
  • 12篇王会
  • 6篇阎祥慧
  • 2篇邢尚军
  • 1篇韩传明
  • 1篇李剑
  • 1篇马海林
  • 1篇刘春生
  • 1篇张行
  • 1篇晁赢
  • 1篇李永强
  • 1篇王德领

传媒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草学

年份

  • 4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04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和分子量腐植酸对玉米幼苗根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为研究不同腐植酸对玉米幼苗根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选择未分级(HA)、低分子量(<1000 Da)和高分子量(>50000 Da)腐植酸进行水培试验,设置低(0.2 g/L)、中(0.4 g/L)和高(0.6 g/L)3个浓度处理,以不添加腐植酸为对照(CK),研究不同腐植酸对玉米根系参数、营养元素含量、可溶性蛋白、GSH、T-SOD、POD的影响。结果表明,0.6 g/L未分级腐植酸刺激根系生长和促进铁的吸收作用最显著,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铁含量与CK相比显著提高252.73%、98.04%、540.10%和39.79%;0.2 g/L高分子量腐植酸促进根系对氮、磷、钙和镁等元素的吸收并显著提高其可溶性蛋白含量,0.6 g/L低分子量腐植酸促进根系吸收锰和锌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0.2 g/L和0.6 g/L腐植酸处理的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54.97%~157.76%,0.2 g/L低分子量和未分级腐植酸在显著增加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同时更有利于保持T-SOD、POD活性,腐植酸显著降低根系GSH含量,低分子量腐植酸随浓度增加GSH含量升高。综合分析,适宜浓度下,未分级(HA)和高分子量腐植酸(>50000 Da)更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及其对大中量元素的吸收,低分子量腐植酸(<1000 Da)在促进微量元素吸收、保持抗氧化性酶活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腐植酸增加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GSH含量。
冷茂林诸葛玉平杨全刚李永强晁赢颜晓晓高硕李清君贾佳
关键词:腐植酸分子量抗氧化系统玉米幼苗根系
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进展
2024年
如何有效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农业和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优质耕地资源短缺与粮食生产需求的突出矛盾背景下,原位钝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的切实可行,且能保证作物安全生产的修复措施。文章从钝化剂种类、钝化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效果的因素,并对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科学、合理、高效使用钝化剂和钝化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
于金鹏晁赢阎祥慧罗锋杭中桥褚衍旭李旭杨全刚王会潘红娄燕宏诸葛玉平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复合污染钝化修复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草坪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年
草坪学是草业科学本科专业的重要核心专业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可为培养草坪行业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综合分析了当前草坪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向,以期为增强本科院校草坪学实验实践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阎祥慧娄燕宏李剑诸葛玉平杨全刚
关键词:草坪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滨海盐渍化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讨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特性的影响,明确其对盐碱土壤的降盐和改土效果,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中度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土柱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及其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对土壤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或翻埋还田配施无机改良剂处理促进了盐分的淋洗,增加了淋溶液中总盐含量以及各盐基离子含量;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均可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其中秸秆还田与无机改良剂配合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淋溶液中盐分含量增加,且0~<40 cm土层中土壤盐分含量降低,脱盐率高达70.76%~83.94%;在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10.96%和11.96%,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3.77%和24.01%,土壤容重降低了10.19%和11.53%,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59.38%和63.95%;在20~<4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了21.07%和22.15%,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2.86%和27.99%,土壤容重降低了7.20%和8.13%,0.25~<2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增加了39.54%和32.67%。研究表明,秸秆覆盖+翻埋还田配合无机改良剂处理对滨海盐渍土的降盐、改土效果最优,可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壤质量。
王纪鹏晁赢阎祥慧王梅贾佳王建新娄燕宏王会潘红杨全刚诸葛玉平
关键词:秸秆还田滨海盐碱土土壤改良
聚磷酸铵与不同物料配施对滨海盐化潮土磷素形态的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为研究聚磷酸铵与生物炭、秸秆配施对滨海盐化潮土有效磷和无机磷形态转化特征的影响。利用室内培养试验,设置不施用聚磷酸铵(CK)、单施聚磷酸铵(OA)、聚磷酸铵配施生物炭(AB)、聚磷酸铵配施秸秆(AS)、聚磷酸铵配施生物炭及秸秆(ABS)5个处理。采用Tiessen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法研究了滨海盐化潮土中无机磷形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与CK相比,添加聚磷酸铵的处理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了2.46~4.02倍(P<0.05)。培养末期,ABS处理有效磷含量较AB、AS分别显著提高了15.01%和19.20%(P<0.05)。2)随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间树脂交换磷(Resin-P)含量变化趋势不同,OA和AB处理呈增加趋势,AS和ABS处理呈下降趋势,培养末期AS和ABS处理Resin-P含量较OA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39.98%和31.06%;碳酸氢钠浸提态磷(Na HCO_(3)-P)含量随时间先增加后降低,在培养第28天达到最大值,且ABS处理最高;氢氧化钠浸提态磷(NaOH-P)和稀盐酸浸提态磷(D.HCl-P)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总体呈增加趋势,培养末期,ABS处理Na OH-P含量较OA显著提高了54.07%(P<0.05);浓盐酸浸提态磷(C.HCl-P)和残渣态磷(Residue-P)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AB和ABS处理Residue-P含量在培养末期较OA显著增加了34.01%和26.12%(P<0.05)。3)滨海盐化潮土中磷素主要以HCl-P和Residue-P形式存在,约占88.60%~92.20%。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磷形态与土壤有效磷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D.HCl-P、Resin-P、Na OH-P、NaHCO_(3)-P、Residue-P、C.HCl-P。综上,培养期内,单施聚磷酸铵或配施生物炭、秸秆能够增加Na OH-P和D.HCl-P含量,降低C.HCl-P和Residue-P含量。聚磷酸铵配施生物炭和秸秆(ABS)提高滨海盐化潮土磷素有效性的效果最好,Resin-P和D.HCl-P对有效磷贡献最大。研究结果对滨海盐化潮土磷素有效性提升和无机磷素形态转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战威名诸葛玉平厍元于丽萍娄燕宏娄燕宏潘红王会杨全刚
关键词:土壤磷素配施聚磷酸铵无机磷形态
农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硝化作用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传统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盐再氧化为硝酸盐的两步反应,氨氧化过程是硝化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限速步骤。该过程是由编码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的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催化完成。2015年底,可以进行一步硝化的完全氨氧化菌(comammox)的发现颠覆了人们对硝化过程近百年的认知,并引发众多对comammox生理代谢、分布特征和相对贡献的深入思考。本文重点阐述农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的生态学研究进展,通过比较AOB、AOA和comammox的发现、系统发育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等方面的差异,对农田土壤硝化微生物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括和总结,以期深入了解农田土壤中氮素转化机制,为农田尺度氮素养分管理、面源污染防控及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潘红冯浩杰娄燕宏王会杨全刚杨忠臣诸葛玉平
关键词:硝化作用
植物修复技术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22年
植物修复技术作为高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绿色修复技术,受到广泛认可,已成为重要的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技术。概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植物种类、修复模式,分析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绿色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李旭晁赢阎祥慧罗锋于金鹏娄燕宏诸葛玉平王会潘红杨全刚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超富集植物
土壤改良剂影响盐渍土NH_(3)挥发和N2O排放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2年
土壤盐渍化影响氮素循环转化,制约氮素供应,影响作物产量。添加改良剂是盐渍土壤改良的重要手段。综述了生物炭、石膏、有机物料3种盐渍土改良剂的作用原理及其对盐渍土壤NH_(3)挥发、N_(2)O排放的影响,从氮素转化的角度对改良剂的施用提出建议,并对改良剂的未来应用研究作出展望,以期对盐渍化土壤的高产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高攀攀李国瑜刘若薇位宇婧冯浩杰娄燕宏王会杨全刚诸葛玉平潘红
关键词:有机物料盐渍化土壤
沼液替代氮肥对轻度盐化潮土土壤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研究沼液替代氮肥对轻度盐化潮土的土壤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轻度盐化潮土上开展了玉米田间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XG)及沼液替代常规施肥氮肥的50%(T50)、70%(T70)和100%(T100)。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沼液替代氮肥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32.30%~34.29%、27.37%~72.25%和14.96%~21.09%,其中T100处理更有利于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T50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效果最好;T50和T70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铁、铜、锌等微量元素含量;T50处理并不能显著增加土壤汞、镉、铬、铅等重金属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沼液替代氮肥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7.18%~32.59%和17.38%~19.85%;沼液替代氮肥处理显著提高微生物丰富度;相较于XG处理,T50、T70和T100处理显著提升了玉米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9.01%、16.84%和18.69%。综合分析,沼液替代不同比例氮肥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性质和提高玉米产量,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施用50%沼液替代氮肥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沼液在轻度盐化潮土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张典孙楷清杨全刚张延杰石艳春庄兆恒厍元战威名冯晶鑫
关键词:沼液盐化潮土土壤性质
农田土壤好氧氨氧化和甲烷氧化交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从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硝化和甲烷氧化的研究意义、氨氧化和甲烷氧化的功能微生物演替规律,以及二者交互作用机制三个方面综述了现阶段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壤碳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研究的科学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未来研究应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结合宏观结果和土壤微观动态过程,揭示土壤中不可培养微生物代谢能力及其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对土壤生态过程的预测和调控。
潘红李江叶冯浩杰娄燕宏杨全刚王会诸葛玉平
关键词:氨氧化甲烷氧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