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5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价值分析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筛查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956例社区居民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观察记录彩色血流、血流频谱、IMT厚度、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
- 于德林刘彬王昱闫进刘洋张奕杨倩
-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
- 文献传递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52例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其类型以及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试验组左右两侧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硬斑、混合斑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了解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与血流速度。
- 杨倩于德林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
-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72例,进行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CTA相比,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检查的敏感性为82.50%,特异性为94.64%,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88.33%,准确性为89.58%.结论 TCD对颅内段后循环动脉病变的诊断特异性高,敏感性一般,其中对颅内段椎动脉的诊断准确性最高.TCD可作为颅内动脉病变的早期筛查手段.
- 杨倩安中平于德林
-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术
- 高频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液成分紊乱、 血管内壁紊乱以及血管内壁改变等多种因素促使碳水化合物、 脂质成分沉积于人体管壁内膜存在一定关联,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促使人体颈动脉闭塞或狭窄,可诱导缺血性脑卒中等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现阶段,临床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较多,其中高频超声为临床常见影像学诊断方式,利于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现介绍高频超声的基本原理及其对斑块稳定性的判断,以及高频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杨倩于德林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频超声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
-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的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的典型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经颅多普勒检查SSS患者,部分患者行束臂试验。记录血流频谱、血流速度及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的脉动指数(PI)。结果血流频谱盗血侧椎动脉I期14例,Ⅱ期18例,Ⅲ期3例;椎动脉、基底动脉表现为高阻力型血流频谱;32例出现患盗血侧锁骨下动脉涡流或湍流。健侧椎动脉与前循环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9.56、P〈0.01);基底动脉与前循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9.98、P〈0.01);健侧椎动脉与基底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16、P〉0.05)。22例束臂试验患者均为阳性。结论TCD作为方便、快捷、准确且无创的血流动力学检查方法,是诊断SSS的首选检查。
- 于德林王昱李伟杨志娟杨倩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流动力学多普勒
- 95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的价值分析
- 于德林刘彬王昱闫进刘洋张奕杨倩
-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
- 年龄与性别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超声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超声检查可以无创地观测颈动脉管壁粥样硬化的形态学改变,为评价活体颈动脉在实时状态下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提供可靠的证据。本研究应用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形态学特征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窗口,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杨倩于德林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观察性别年龄病理形态学改变形态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