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星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社区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社区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在此期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比组患者54例,展开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5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展开社区健康教育。收治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疾病认知程度、生活质量、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知识评分(86.26±4.21)、运动知识评分(82.54±3.81)、饮食知识评分(88.58±3.61)、自我护理评分(87.67±3.15),高于对比组;身体质量评分(83.37±2.62)、生理功能评分(84.38±2.58)、情绪质量评分(88.17±3.64)、精神健康评分(87.64±2.69),高于对比组;满意度评分为(93.32±2.34),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在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曾健杨亚星罗娇
- 关键词:冠心病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健康教育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梅毒产妇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50例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各25例。评估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及妊娠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4.00%,低于对照组的68.00%(P <0.05)。结论对妊娠合并梅毒的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妊娠结局。
- 杨亚星王云霞王丽敏
-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妊娠梅毒
-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病例组,选取同期7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微量元素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对比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不同疗效患儿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分析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锌、钙和铁低于对照组,血清镁、铅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8、4.712、3.135、3.798、9.908,P<0.05)。病例组治疗后血清锌、钙、铁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镁、铅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1、3.560、2.244、3.494、19.708,P<0.05)。病例组显效者血清锌、钙、铁高于有效者,血清镁、铅水平低于有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3.421、2.347、3.660、4.156,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低锌、低钙、低铁、高镁及高铅水平异常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因素。结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与血清锌、钙、铁、镁及铅水平异常相关,且上述维生素水平异常是此类患儿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可对高危患儿加强防治,适量补充锌、钙、铁,减少含镁物质摄入,避免接触铅物质,以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
- 马卉耿芳王丽敏梁静杨亚星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微量元素患儿
- 不握拳静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 2011年
- 目的选择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增加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比握拳静脉穿刺与不握拳静脉穿刺时穿刺成功率的影响,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握拳穿刺成功率为82%,不握拳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4.5%,不握拳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握拳静脉穿刺。结论不握拳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 周丽娜邵彩霞杨亚星
- 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率
- 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在小儿免疫接种中对家长及小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全程健康教育在小儿免疫接种中对小儿和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国家计划基础免疫疫苗注射的儿童20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名,给予对照组常规接种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小儿免疫接种成功率、免疫接种及时率、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小儿免疫接种成功率和免疫接种及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小儿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儿家长;观察组小儿家长对接种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教育基础上,全程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儿免疫接种及时率和成功率,并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及满意度。
- 杨亚星曾健田竹英
- 关键词:小儿免疫接种全程健康教育满意度
- 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2025年
- 目的:构建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为改善老年痴呆家庭照护者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中138名老年痴呆患者及其家庭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照护者的照护负担、家庭关怀度以及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照护者饮食及睡眠、精神病性、恐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和躯体化等维度得分和SCL-90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2、6.00、4.12、10.86、9.27、13.18、8.90、16.41、12.15,P<0.05)。照护者角色负担得分和个人负担得分分别为(9.58±7.32)分和(9.74±5.42)分,照护负担总分为(37.42±16.38)分。感到无或者很少负担照护者仅占19.0%,33.0%的照护者为轻度负担,48.0%的照护者认为个人负担较重。照护者社会功能、家庭关怀和照护负担与其症状自评分存在相关性(P<0.05),患者社会功能和照护者家庭关怀、社会支持和照护负担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效应分析结果显示,照护负担、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对家庭照护的心理健康总效应为0.118、0.114、-0.197和-0.016。结论:家庭照护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照护者照护负担、患者社会功能、家庭关怀和社会支持与照护者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对各项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有助于提高家庭照护者心理健康水平。
- 田竹英杨亚星聂小华
- 关键词:老年痴呆心理健康
- 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随访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随访时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探究经过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随访干预的40例为实验组,对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为基础的护理随访干预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周丽娜杨亚星司利花
- 关键词:护理随访高血压生活质量
- 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评价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以98例早期生长发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9例。常规组行常规保健,研究组行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结果研究组体重、身高发育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认知、语言、社交能力、精细运动以及大运动等智能发育能区及儿童发育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常见病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保健护理系统管理不仅可以促使儿童智能发育、体格发育,且还可以降低儿童患病率,值得临床大力普及。
- 杨亚星
- 关键词:儿童保健早期生长发育
- 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护理前后肌肉痉挛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康复有效率为94.8%(55/58),高于对照组的78.9%(45/57);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FM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脑瘫患儿的康复有效率,降低肌肉痉挛程度,改善运动能力。
- 靳莉莉杨亚星
-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瘫儿童
- 影响家长对学龄前儿童接种EV71疫苗意愿的因素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家长对学龄前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22年1—5月就诊的136例学龄前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统计家长的接种疫苗意愿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36例家长中同意小儿接种者81例(59.56%);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获得育儿信息途径、手足口病为严重传染性疾病认知状况、知道EV71疫苗能预防EV71引发首手足口病状况、知道EV71疫苗状况、孩子患手足口病状况、孩子过敏体质状况、疫苗安全担忧状况、疫苗自费状况、疫苗不良反应状况、疫苗预防疾病认可状况的学龄前儿童家长EV71疫苗接种意愿不同(P<0.05);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家长高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5万、孩子过敏体质、有疫苗安全担忧、疫苗自费、疫苗有不良反应、不认可疫苗预防疾病为学龄前儿童家长EV71疫苗接种意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家长从手机APP获得育儿信息、知道手足口病为严重传染疾病、知道EV71疫苗能预防EV71引发手足口病、知道EV71疫苗、孩子有患手足口病史为学龄前儿童家长EV71疫苗接种意愿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家长EV71疫苗接种意愿有待提高,且受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长获得育儿信息途径、手足口病为严重传染性疾病认知状况、知道EV71疫苗能预防EV71引发手足口病状况、知道EV71疫苗状况、孩子过敏体质、有疫苗安全担忧、疫苗自费、疫苗有不良反应、不认可疫苗预防疾病、孩子有手足口病史等因素影响。
- 张小雪杨亚星王珂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