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来学惠

作品数:42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艾滋病
  • 9篇性行为
  • 9篇免疫缺陷
  • 8篇男男性行为
  • 6篇缺陷综合征
  • 6篇综合征
  • 6篇免疫缺陷综合...
  • 6篇男男性行为人...
  • 6篇获得性
  • 6篇获得性免疫
  • 6篇获得性免疫缺...
  • 6篇获得性免疫缺...
  • 6篇病毒
  • 5篇感染率
  • 5篇暗娼
  • 4篇行为者
  • 4篇性传播
  • 4篇知识
  • 4篇哨点监测
  • 4篇自愿咨询

机构

  • 39篇中山市疾病预...
  • 3篇中山市中医院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市嘉定区...
  • 1篇中山市博爱医...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作者

  • 40篇来学惠
  • 30篇李雷
  • 28篇汪涛
  • 21篇陈楚莹
  • 13篇王曼
  • 9篇王锦瑜
  • 9篇舒波
  • 9篇孙映梅
  • 8篇陈建海
  • 7篇夏生林
  • 7篇李晓莹
  • 7篇何彬洪
  • 6篇周海
  • 6篇岑永庄
  • 4篇梁建平
  • 4篇罗小铭
  • 4篇何斌洪
  • 4篇苏少冰
  • 3篇雷纪丽
  • 2篇刘慧慧

传媒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华南预防医学
  • 4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健康教育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2011广东...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3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山市2012-2014年MSM艾滋病流行特点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山市2012-2014年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流行的特点及变化,为制定相关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病例报告模块下载的历史卡片,对2012-2014年经同性性行为传播的艾滋病(AIDS)病例进行分析;通过MSM哨点监测,分析人口学、行为学、血清学等流行特点;1型艾滋病病毒(HIV-1)新发感染率采用BED-CEIA方法进行估算。结果 2012-2014年,中山市"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病例报告中,经同性性传播的病例230例,其中21.3%(49例)自我报告有过异性性伴侣,人均异性性伴数为3.0人;83.0%(191例)自我报告有过2个以上同性性伴侣,人均同性性伴侣数为6.4人。MSM哨点监测共调查MSM 816人,其中26岁及以上者占60.0%(490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为71.1%(580人),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占74.0%(604人)。2012-2014年,MSM HIV抗体阳性率为13.4%(109/816)。单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和本地居住时间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1)。MSM最近半年发生肛交的比例从83.6%(234/280)增加至94.4%(237/251),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62.5%(10/16)上升至100.0%(13/13)(均P<0.05);估算HIV-1新发感染率从9.6%降至3.1%(线性趋势R^2=0.985);梅毒感染率从17.9%(50/280)降至8.0%(20/251)(趋势χ~2=12.686,P<0.001)。结论中山市MSM防控措施初见成效,但仍有流行风险,需继续加强防控;存在知识行为分离现象,有待进一步调查弄清原因。
来学惠李雷陈楚莹王曼孙映梅陈建海李晓莹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
广东省中山市2010-2015年性传播疾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中山市2010-2015年性传播疾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情况,分析该目标人群高危行为发生情况、血清学检测情况变化趋势。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方案》要求,采取连续抽样方法,对在监测期内符合条件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2010-2015年共监测2 406例,≤49岁者占81.42%(1 959/2 406);已婚或同居占79.05%(1 902/2 406),呈增长趋势(χ~2趋势=4.266,P=0.039);知晓率从2010年的63.50%增加至2015年的90.50%(χ~2趋势=77.123,P<0.001);近三个月的嫖娼比例和有临时性伴比例及近一年的患过性病比例、接受安全套/咨询检测服务比例均下降(P均<0.001)。≥50岁者较≤49岁者的知晓率更低(68.46%vs.85.20%,P<0.001),接受安全套/咨询检测服务的比例更低(7.40%vs.11.80%,P=0.007)。结论中山市性传播疾病门诊对男性就诊者人群干预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流行风险,≥50岁人群需引起更多关注。
来学惠舒波陈楚莹陈建海孙映梅李晓莹苏少冰
关键词:艾滋病哨点监测性传播疾病
中山市不同性角色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及相关行为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了解中山市不同性角色MSM艾滋病、梅毒感染及相关行为特征,为开展针对性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问卷调查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并进行HIV、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共调查MSM362人,根据自我报告最近半年发生肛交时的性角色分为3组:1号组(主动插入方)74人(20.44%)、0号组(被动插入方)40人(11.05%),0.5号组(既为主动又为被动插入方)248人(68.51%),其HIV感染率分别为10.81%(8/74)、25.00%(10/40)、11.29%(2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8,P=0.046);梅毒感染率分别为5.41%(4/74)、7.50%(3/40)、8.87%(22/248),无统计学差异(χ^2=0.945,P=0.624)。0号组平均年龄最小(27.57±9.71岁);1号组在婚比例最高(39.19%);首次肛交年龄〈20岁的比例、最近一次肛交未使用安全套比例、最近半年发生同性肛交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与同性固定/临时性伴发生肛交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0号组均最高,其次为0.5号组,1号组均最低。结论不同性角色MSM具有不同的人口学、性行为特征和HIV感染风险,应根据其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陈楚莹王曼汪涛李雷来学惠孙映梅陈建海
暗娼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提高暗娼人群接受自愿咨询检测(VCT)的途径,更好地提高VCT服务质量。方法于2007年对中山市暗娼人群接受VCT的影响因素展开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艾滋病与VCT相关知识的普及有助于促进其接受VCT(OR分别为6.85,7.75;95%CI,分别为1.61~30.98,2.68~22.96);VCT门诊少不利于其接受VCT(OR=0.26,95%CI,为0.06~0.99);检测结果报告迟也不利于其接受VCT(OR=0.17,95%CI,为0.03~0.81);同伴带动有利于其接受VCT(OR=8.76,95%CI为2.53~31.08)。结论深入开展艾滋病及VCT知识的宣传、积极开展同伴教育是提高暗娼人群接受VCT的重要途径,增加VCT数量、加快检测结果的报告是提高VCT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
李雷王锦瑜雷纪丽汪涛来学惠梁建平罗小铭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病例对照研究
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制模式及效果评价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制模式的艾滋病防制效果。方法依托市-镇-村三级疾控体系,建立艾滋病防制网络,明确职责和工作方法,规范艾滋病防制管理工作。结果模式建立后,从事艾滋病防制的专业人员比建立前增加了32倍,HIV感染者流调率达到100%,阳性告知率和检测阳性后咨询率达到92.2%,随访干预率达到84.4%,娱乐场所干预覆盖率达到91.4%,女性商业性服务者每次商业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比例达到84.8%,静脉注射吸毒者前6个月内与别人共用针具率达到72.1%,各项主要工作指标有大幅度上升,与模式建立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防制模式,可以提高艾滋病防制整体效果。
汪涛岑永庄来学惠李雷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中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nell,MSM)HIV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espondent—drivensampling,RDS)招募在中山市生活或工作的、年龄在18岁以上、自我报告最近1年有过男男性行为(口交或肛交)的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行为和流动性等;采集血样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利用RDS分析软件(RDSAT)进行权重处理和双变量分析,多因素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8名种子经过10周共招募127名下线。135名MSM中,平均年龄(28.24-6.9)岁。RDSAT校正后,未婚、外省户籍、高中及以上学历构成比分别为77.9%、63.9%和75.0%:艾滋病校正知晓率为91.3%;89.0%的MSM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过肛交,其中53.6%每次使用安全套;20.7%的MSM自我报告最近6个月发生过异性性行为。血清学检测结果HIV抗体阳性18例(13.3%),HCV抗体阳性2例(1.5%),梅毒TRUST阳性11例(8.1%),经RDSAT校正后,中山市MSMHIV、HCV和梅毒TRUST阳性率分别为15.1%(95%叫:7.3%~25.6%)、3.0%(95%CI:0~4.2%)和8.9%(95%C/:3.3%~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最近6个月肛交非每次使用安全套(OR=10.19,95%CI:2.14~48.67)、最近1年未做过HIV检测(OR=15.09,95%CI:1.88~120.98)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山市受调查的MSMHIV感染率较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亟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王锦瑜汪涛王曼来学惠李雷陈楚莹何彬洪
关键词:男男性接触者性行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
中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危险行为及感染率现况调查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获得中山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行为学特征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率,探索其HI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通过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和当地同性恋组织招募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招募207名MSM,HIV抗体阳性率5.3%(11/207),梅毒血清学阳性率2.4%(5/207),无HCV抗体阳性检出。最近6个月,78.7%(163/207)的调查对象曾经与男性发生过肛交;其中与2人及以上的男性发生肛交行为的占49.7%(81/163);发生肛交时,自我报告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34.4%(56/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最近6个月,发生肛交的男性性伴数越多,其HIV感染的风险性越高(AOR=1.22,95%CI:1.04~1.42);已婚或同居的MSM HIV感染的风险高于未婚、离异或丧偶的个体(AOR=4.32,95%CI:1.09~17.04)。结论中山市MSM HIV感染率高,高危行为普遍存在,亟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汪涛来学惠李雷陈楚莹何斌洪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男男性行为者
中山市三种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中山市三种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中山市建筑工人、企业工人、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三种职业从业人员各220人进行调查,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种职业流动人口共调查660人,男性占57.87%(382/660),平均年龄(32.43±10.63)岁。建筑工人、企业工人和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分别为94.55%(208/220)、95.00%(209/220)、95.45%(210/220)。三种职业流动人口通过电视获得艾滋病知识的比例[33.18%(73/220)、38.18%(84/220)、51.36%(113/220)]均高于其他途径,建筑工人、企业工人和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的艾滋病知晓率分别为23.18%(51/220)、34.09%(75/220)、35.00%(77/220),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936,P>0.05)。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无歧视态度的比例分别为5.00%(11/220)、7.27%(16/220)、10.45%(23/220),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17,P>0.05)。三种职业最近一次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19,P<0.05),建筑工人的最低,为21.80%(29/133);餐饮宾馆服务从业人员的最高,为50.00%(63/126)。三种职业流动人口发生商业性行为、临时性行为、肛交行为、吸毒的比例以及发生高危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职业接受艾滋病检测服务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筑工人接受检测前咨询的比例最高(100%),企业工人知晓检测机构的比例(25.45%)以及最近一年接受过HIV检测的比例(7.27%)最高。结论中山市三种职业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覆盖率和干预服务利用率低,干预效果不理想,应根据不同职业流动人口的特点持续开展艾滋病干预。
陈楚莹王曼来学惠舒波李晓莹
关键词:艾滋病流动人口
中山市乡镇外来女工艾滋病知识调查
2003年
目的 了解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 ,为探索在外来女工中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一对一进行调查。结果 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 ,但不全面 ;对 3种传播途径的认识相对较高 ,回答正确率在 5 8 5 %~ 65 9%之间 ,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在 2 0 8%~ 64 1%之间 ;60 9%的外来女工表示不懂得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5 4 9%担心感染艾滋病。结论 外来女工多来自农村 ,应依据文化层次和接受程度不同 ,采用多部门合作 ,在大众媒体和宣传教育中 ,避免只正面提出 3种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刻板宣传 ,要抓住年轻女性的适时教育时刻 ,提高宣传的深度。
吴宝燕古有婵来学惠傅绍周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
中山市213例HIV/AIDS病人配偶HIV抗体检测及随访情况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山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配偶HIV抗体检测及随访HIV抗体阳转情况。方法 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下载病例报告信息和随访信息,采用SPSS分析2010-2012年中山市新发现的已婚HIV/AIDS病人的配偶检测及随访情况,随访信息截止时间为2013年12月31日。结果 213例已婚HIV/AIDS病人被纳入分析,175例(82.2%)的配偶接受过HIV检测,其中41.1%(72/175)的配偶首次检出HIV抗体阳性。女性病例配偶的HIV抗体阳性率是男性病例配偶抗体阳性率的2.31倍[相对危险度(RR)=2.31,95%可信区间(CI):1.62~3.3]。文化程度越高,配偶HIV抗体阳性率越低(趋势χ2=5.73,P=0.02)。配偶接受HIV抗体检测的HIV/AIDS病人中,100例在确诊后2个月内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检测,其中47例〈200个/μL,26例200~349个/μL;CD4细胞〈350个/μL的配偶HIV抗体检测阳性率是CD4细胞≥350个/μL病例配偶的2.28倍(RR=2.28,95%CI:1.09~4.79)。配偶首次检测HIV抗体阴性的103例HIV/AIDS病人中,68例(66.0%)的配偶完成随访≥1次,合计随访81.8人年,其中1例出现阳转,阳转率为1.22/100人年(95%CI:0~3.6/100人年)。结论中山市发现已婚HIV/AIDS病人,配偶首次检测HIV阳性率高。今后工作应促进病例早发现,提高配偶HIV检测率和随访率。
王曼孙映梅李雷陈楚莹来学惠陈建海汪涛
关键词:配偶异性性传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