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美
-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利用高分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探讨丙酮酸钠对反复严重低血糖新生大鼠枕叶皮层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应用高分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反复严重低血糖新生大鼠经丙酮酸钠干预治疗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6只2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低血糖组和干预组,每组18只。2组大鼠2、4、6日龄时腹腔注射胰岛素40U/kg诱导严重低血糖(血糖≤1.4mmol/L),低血糖组注射胰岛素后2.5h腹腔注射50%葡萄糖溶液2ml/kg终止低血糖,干预组则在注射同等量葡萄糖的同时注射丙酮酸钠溶液2.5ml/kg(500mg/kg)。7日龄时,每组选取6只大鼠,取枕叶皮层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染色以观察脑细胞的损伤情况;另外12只大鼠的枕叶皮层行离体高分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以观察代谢物变化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和6日龄时,低血糖组及干预组新生大鼠在给予胰岛素2.5h后均达到严重低血糖水平。与低血糖组相比,干预组枕叶皮层内损伤神经元个数减少[(45±5)与(113±12)个,t=0.782,P=0.013],损伤指数下降(0.15±0.03与0.36±0.06,t=1.143,P=0.020)。相较低血糖组,干预组大鼠枕叶皮层中牛磺酸f(13.31±2.06)与(18.44±3.86)mol/kg,t=8.231]、谷氨酰胺[(1.50±0.24)与(2.02±0.40)mol/kg,t=3.137]、谷氨酸[(7.04±0.95)与(9.40±1.73)mol/kg,t=6.449]、天冬氨酸[(1.51±0.28)与(2.15±0.58)mol/kg,t=2.561]和肌酸[(6.37±O.99)与(8.46±1.77)mol/kg,t=4.226]的浓度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O.017)。结论反复严重新生期低血糖在给予葡萄糖终止低血糖的同时提供丙酮酸钠可通过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能量代谢及其他代谢通路而减轻低血糖所致的枕叶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 刘锟付玉川杜美美叶信健黄小燕周永进赵良才高红昌严志汉
- 关键词:低血糖症枕叶磁共振波谱学
- 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后脑内代谢改变的~1H NMR波谱研究
- 2017年
- 目的运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后脑内代谢的变化,并结合病理学检查探讨糖尿病大鼠反复严重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 24只7周龄Spa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大鼠禁食12h,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65ml/kg)造成糖尿病,此后连续5天每天腹腔注射胰岛素(4~8U/kg)诱导严重低血糖。对照组则在此期间分别给予等量柠檬酸缓冲液及生理盐水。每组6只大鼠的海马和额叶、顶叶、枕叶进行~1H NMR波谱检测,另外6只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大鼠诱导低血糖前血糖值为12.25±2.64mmol/L,注射胰岛素后1h血糖值为1.11±0.45mmol/L,对照组实验期间血糖值6.88±0.59mmol/L。所有实验组大鼠在严重低血糖期间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活动度减弱、体温下降、肢体松软、皮肤苍白,4只严重者出现抽搐。相比对照组,各脑区乳酸浓度升高、谷氨酰胺下降,同时枕叶丙氨酸和琥珀酸含量下降,额、顶叶还存在胆碱含量下降。GFAP染色显示,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各脑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均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糖尿病反复严重低血糖后脑内代谢改变且存在区域性差异,以能量代谢障碍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紊乱为主,糖尿病反复严重低血糖后主要引起神经胶质细胞损伤,代谢改变与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相关。
- 刘锟王永姣黄小燕周永进叶信健付玉川杜美美高红昌严志汉
- 关键词:低血糖磁共振波谱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 磁共振与超声对胎盘植入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磁共振和超声影像学特点,比较两种方法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拟诊胎盘植入的29例产妇MRI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特征,并与手术和/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分析MRI与超声鉴别胎盘粘连和植入的敏...
- 白光辉严志汉杜美美张弦何家维叶信健邹爱国
- 文献传递
- MRI对婴儿蒙被综合征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头颅MRI检查对婴儿蒙被综合征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婴儿蒙被综合征患儿头颅MRI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脑水肿12例,脑实质内异常信号10例,颅内出血4例,随访后复查MRI表现脑萎缩、脑软化、脑发育不良7例,蛛网膜下腔增宽1例。结论蒙被综合征脑损伤主要表现为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头颅MRI能对脑损伤的程度做出准确评价,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应作为婴儿蒙被综合征患儿的常规检查手段加以推广。
- 白光辉杜美美叶信健范恒鑫严志汉虞志康
- 关键词:婴儿蒙被综合征磁共振成像
- MSCT与MRI对蝶筛窦巨大黏液囊肿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蝶筛窦巨大黏液囊肿MSCT及MRI影像学特征,比较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蝶筛窦巨大黏液囊肿影像资料,病例均行MS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CT增强6例,MRI增强4例。结果囊肿多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相应蝶筛窦壁受压、变薄、移位。CT平扫呈均匀软组织密度11例,稍低密度1例,增强后表现为囊肿周边黏膜环形强化2例,无强化4例;9例突入眶内引起不同程度内直肌、视神经及眼球受压,3例突入到颅内及鼻腔内。MRI 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3例,稍高或高信号3例;T2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其中2例夹杂片状稍低信号。增强后3例见环形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 MSCT结合后处理重建能准确显示蝶筛窦解剖及病变毗邻结构改变,有利于临床医生术前选择准确的手术路径,MRI特征性的信号特征有利于定性诊断。MSCT对蝶筛窦巨大黏液囊肿的诊断价值优于MRI,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能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 白光辉杜美美陈伟严志汉何家维虞志康
- 关键词:黏液囊肿鼻窦磁共振成像
- 幼儿胸壁多发错构瘤一例
- 2012年
- 患儿:男,7个月。因反复咳嗽发热伴喘息数周,胸部X线检查发现双侧胸腔内占位就诊。检查:胸部体表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检查:左侧第四后肋及右侧第六后肋骨质膨胀性破坏,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内,大小分别约3.9cm×3.2cm×5.3cm、1.6cm×1.2cm×3.3cm,内密度不均,边界尚清,增强后病灶周边可见强化,内部未见明显强化。行肿物及部分肋骨切除术,
- 杜美美白光辉严志汉
- 关键词:胸部X线检查胸壁幼儿胸部CT检查软组织肿块反复咳嗽
- 双源双能CT使用单能量或双能量扫描及不同重建方法在肝动脉相成像中的优化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双源双能CT双能量扫描标准融合图像与单能量扫描图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对比滤波反投影(FBP)法和迭代(IR)法进行图像重建后的图像质量,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扫描和重建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2种体型含高、低密度病灶的动脉期肝脏假体,采用第二代双源双能CT分别行单能量(120kVp)和双能量(100kVp/Sn140kVp)扫描,随后均采用FBP和IR方法进行图像重建。记录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的辐射剂量。对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圈选、定量分析,计算病灶的对比噪声比(CNR)和质量因数(FOM)。结果:在瘦体型假体,FBP法和IR法高密度病灶双能量扫描图像的CNR较单能量扫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密度病灶双能量扫描和单能量扫描图像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肥胖体型假体,FBP法和IR法所有病灶双能量扫描图像的CNR均较单能量扫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CT扫描剂量较单能量扫描剂量高。在瘦体型假体IR法低密度病灶双能量扫描的FOM较单能量扫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灶IR法和FBP法单能量和双能量扫描图像间F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图像的CNR均较FBP图像佳(P<0.05)。结论:综合考虑图像质量和扫描辐射剂量,双能量CT扫描标准融合图像与单能量扫描图像无明显差异,IR图像比FBP图像CNR高,建议肝动脉相扫描图像以IR重建影像,根据是否需要物质分离信息选择是否进行双能量扫描。
- 杜美美陈博严志汉陈拓荣田雨生
- 关键词:影像质量
- 新生儿卵巢囊肿伴蒂扭转坏死一例被引量:6
- 2014年
- 患儿女,生后29d。因产前B超检查发现腹部肿块入院。患儿系第1胎,足月产,生后无窒息,吃奶后未吐,胎便已排。出生后立即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治。体格检杏:体温37℃,心率128次/min,呼吸36次/min,体质量4.2kg。前囟2.0cm-×1.0cm,平软,双肺呼吸音清,心脏(一)。
- 周盼盼张弦严志汉杜美美白光辉
- 关键词:扭转坏死卵巢囊肿新生儿产前B超检查腹部肿块
- BI-RADS钙化形态描述及评估分类在团簇状分布微钙化灶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钙化形态描述及评估分类对乳腺团簇状分布微钙化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其对恶性风险...
- 杜美美
- 关键词:乳腺癌乳腺钙化灶BI-RADS乳腺X线摄影
- 文献传递
- 小儿罕见阴囊绦虫病一例
- 2015年
- 患儿男,5个月。因发现左侧阴囊壁肿块3个月入院,患儿家属3个月前发现其左阴囊壁一米粒大小肿块,且肿块逐渐增大,无压痛,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
- 杜美美白光辉严志汉张普周玲玲
- 关键词:阴囊壁绦虫病小儿患儿家属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