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际君
- 作品数:56 被引量:219H指数:9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沧州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癌症患者心理危机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肿瘤患者自杀的报道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上,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医护人员开始有意识地对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危机干预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20 a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居高不下。
- 刘立静刘纪红李际君
-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危机干预策略
- 纤维蛋白原在预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接受新辅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2006~2011年该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肺癌切除术患者80例,检测新辅助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点、新辅助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的关系。并根据术前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进行分类,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纤维蛋白原在新辅助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治疗前分期、术前治疗方案无统计学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者,新辅助治疗疗效好(P=0.004),有较低的复发率(P=0.026)。术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新辅助化疗后纤维蛋白原升高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术前正常和治疗后水平下降者DFS明显延长(P<0.005),这种分类(χ2=2.165,P=0.002)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危险比=0.280,P=0.001)是术后DFS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新辅助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是影响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纤维蛋白原分类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预测术后复发的指标。
- 田文高敬华李永生张菁华李际君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纤维蛋白原新辅助治疗
- 中药启膈散诱导K562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发掘研究中药古方 ,探讨启膈散抗肿瘤机理 ,扩大古方应用范围 ,为扩大启膈散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运用 MTT法观测启膈散对 K5 62细胞细胞毒活性、Gimusa染色法观测启膈散对 K5 62细胞形态学改变、ELISA法观察启膈散对 K5 62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启膈散对瘤株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活性 ,且细胞毒活性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经启膈散作用 72小时后 ,部分细胞出现胞浆空泡、核固缩、核边集、核破碎、核小体形成等细胞调亡的特征 ;启膈散对 K5 62细胞凋亡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
- 刘亚娴李际君付小梅单保恩刘羽李玮
- 关键词:启膈散MTT法ELISA法细胞形态学细胞毒活性
- 恶性肿瘤患者的饮食护理被引量:1
- 2005年
- 张智风李际君刘英王建华
-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饮食护理食欲减退营养支持代谢异常合成代谢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及其心理干预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及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7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心理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常规治疗,非干预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变化。结果非干预组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分别为(160.92±35.74)分和(161.77±36.5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80),治疗前后的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SCL-90评分分别为(165.14±37.39)分和(131.87±24.09)分,干预后SCL-90 165总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P=0.015),干预前后的EPQ及SSRS评分也有明显差异。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 毛晓红吴玉冉黄亚娟毛瑞芬段志英李际君
- 关键词:心理状态恶性肿瘤心理干预
- 奥氮平预防中、高致吐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4年
- 目的:观察奥氮平治疗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80例应用中、高致吐性化疗药物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IG)和对照组(CG),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止吐,干预组在常规止吐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奥氮平5mg,每晚口服。以上给药方案的时间与化疗时间一致。比较两组控制急性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差别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急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7.5%(7/40)和22.5%(9/40,P>0.05);迟发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5.0%(10/40)和65%(26/40,P<0.05)。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32.5%和25.0%)、头晕(17.5%和16.7%)、水肿(12.5%和15.0%)、便秘(30.0%和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奥氮平对延迟性恶心、呕吐的缓解率更优,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赵瑾李兴德高敬华李永生李际君史英柳志宝
- 关键词:奥氮平化疗恶心呕吐
-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属于短链脂肪酸(SCFA)家族,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癫痫药,用于治疗癫痫已有近30年的历史,对癫痫、躁狂、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近年来被发现其具有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活性的作用,属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Ⅰ),
- 马洪玉李际君
-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恶性血液病广谱抗癫痫药短链脂肪酸
- 肿瘤异常蛋白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表达及化疗疗效评价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肿瘤异常蛋白(TA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TAP对于化疗疗效变化的指导意义.方法 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例1 10例纳入恶性组,同期消化道良性病变患者1 10例纳入良性组,同期健康人群1 10例纳入对照组,均取手指末梢血测定TAP水平,恶性肿瘤组患者行化疗治疗后再行TAP检测.结果 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TAP值分别为(176.3±28.8)、(85.6±28.3)、(80.2±26.6)μm2,阳性率分别为87.3%、19.1%、10.9%,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8.256,x2=194.801,P均<0.01).CR和PR患者治疗后TAP值分别为(133.2±24.3)、(148.6±25.8)μm2,较治疗前(170.3±25.2)、(174.2±27.3) μm2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6.690,3.681,P均<0.01);PD患者治疗后(216.3±27.3)μm2较治疗前(157.1±23.8) μm2上升(t=6.385,P<0.01).结论 TAP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水平升高,可作为对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恶性肿瘤的预后及疗效评价的辅助检测指标.
- 史英柳志宝高敬华李际君刘纪红
- 关键词: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疗效
- 中医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近况被引量:2
- 2005年
- 李际君陶贞霞丁继生
- 关键词:中医药凋亡恶性肿瘤
- 紫杉醇脂质体单药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单药与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对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年龄≥60岁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Ⅲ/Ⅳ期肺鳞癌患者74例,随机分成紫杉醇脂质体单药组(单药组,36例)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组(联合组,38例)。单药组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治疗,联合组给予以紫杉醇脂质体135 mg/m2+顺铂30 mg/m2治疗,21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系统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单药组和联合组比较,治疗有效率(36.11%vs.36.84%)和临床控制率(80.56%vs.84.21%)无显著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单药组与联合组肺癌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显著(P=0.006)。毒副反应方面,血液系统毒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系统毒性中皮疹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联合组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用于治疗老年中晚期肺鳞癌疗效优于紫杉醇脂质体单药,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更能使患者获益。
- 田文高敬华李永生张菁华李际君
-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顺铂肺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