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达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低渗
  • 3篇低渗透
  • 3篇油藏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生产技术
  • 2篇汽油
  • 2篇驱替
  • 2篇标准汽油
  • 2篇采收率
  • 1篇低渗透油田
  • 1篇动力研究
  • 1篇压力梯度
  • 1篇压裂
  • 1篇油田
  • 1篇致密砂岩
  • 1篇砂岩
  • 1篇渗流
  • 1篇生产技术研究
  • 1篇水压
  • 1篇苏里格

机构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低渗透油气田...

作者

  • 6篇李达
  • 2篇华帅
  • 1篇朱李安
  • 1篇刘易非
  • 1篇李达
  • 1篇冷昊
  • 1篇衣德强
  • 1篇高战胜
  • 1篇王乐

传媒

  • 1篇辽宁化工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钻井液与完井...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苏里格致密砂岩压裂中转向剂用量与转向角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绒囊转向剂通过改变岩石强度控制裂缝走向,已在现场应用获得印证,但是缺乏裂缝转向理论研究。转向剂强度与转向角的关系是转向裂缝准确地延伸至预定位置的关键之一。室内进行转向剂封堵实验和岩石三轴实验,用囊层剂+1.5%绒毛剂+0.3%成核剂+0.5%成膜剂配制绒囊转向剂,测得注入量为4、8、10、12 mL时,封堵后承压达到10.15、12.37、16.52、25.14 MPa;绒囊转向剂封堵直径75 mm致密砂岩岩心人造裂缝,通过三轴试验机测得封堵前后岩心径向应力应变曲线拐点从0.004 8 mm/mm升至0.012 7 mm/mm,轴向曲线拐点从0.014 3 mm/mm升至0.018 6 mm/mm,说明岩心强度提高。测得转向角增量分别为24.9°、23.2°、37.5°和55.9°。根据4组岩心封堵后弹性模量19.55、16.65、19.61、19.77 GPa和泊松比0.36、0.30、0.46、0.38,选择影响转向角度的参数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用最小二乘法方法拟合参数与裂缝转向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得到弹性模量与泊松比商的自然对数与转向角度呈线性关系,进而得到注入量与转向角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绒囊流体的注入量可以控制转向角度,进而实现转向裂缝准确延伸至目的层位。
李达李达王乐衣德强朱李安崔云群党小理崔露
关键词:重复压裂转向角转向剂
有效驱替理论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在低渗透油藏,注水井附近地层具有较高的注水压差,因而也具有较高的视渗透率。在生产井附近地层同样也具有较高的生产压差,和较高的视渗透率,可称为易流动半径。但是在低渗透储层中,易流动半径很小。而注采井间有很长的压力平缓段,压力梯度低,视渗透率也低,渗流能力很低,称为不易流动带,是影响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主要因素。减小注采井距,在相同的压差下压力平缓段减小,压力梯度增大,视渗透率也有较大提高。在较高的压力梯度和较高视渗透率的双重作用下,渗流量会有较大的提高,水驱效果得到改善。为此,对低渗透油田适当减小注采井距,可以建立较大的驱替压力梯度和有效的驱油效果,能改善注水状况和采油状况,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
李达冷昊华帅
关键词:低渗压力梯度井距渗流驱替
油藏注空气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4
2010年
高压注空气技术是提高采收率新技术。该技术对解决我国目前低渗透油田注水困难和高含水油藏的三次开发问题有明显的优势。但注空气技术在我国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应用,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从生产井、注入井、压缩机设备和地面管线等方面分析高压注空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关对策,从而为油藏注空气的现场应用提供借鉴。
华帅刘易非高战胜李达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高含水油藏高压注空气采收率
国Ⅴ标准汽油的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国家对汽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2017年12月31日实行国Ⅴ车用汽油标准,而实现汽油质量升级的关键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的含量。本文通过对催化裂化汽油吸附...
李达
关键词:车用汽油吸附脱硫工艺催化裂化氢油比
文献传递
国V标准汽油的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由此国家对汽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在2017年12月31日实行国Ⅴ车用汽油标准,而实现汽油质量升级的关键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硫的含量。本文通过对催化裂化汽油吸附...
李达
关键词:汽油脱硫生产技术研究
文献传递
特低渗透油藏驱替动力研究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油田开发的主流。虽然特低渗透油藏的储量非常可观,但是由于特低渗透油藏的边,底水不活跃,水动力不足,采用自然能量进行开采,一次采收率比较低。国内对特低渗透油藏采用能量补充的开发方式进行二次,三...
李达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注水压力采收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