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 作品数:47 被引量:40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张拉荷载下砂浆锚固岩石锚杆的力学分析被引量:12
- 2006年
- 砂浆锚固岩石锚杆在张拉荷载下的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布非常复杂,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根据这些试验得到的应力分布曲线和相关结论,用比较简单的数学表达式对锚杆交界面上的复杂的剪应力分布情况进行理论描述。在交界面已经破坏的部分,剪应力近似为0,随着锚杆埋深的增加剪应力由0线性增加到其抗剪强度,然后再呈指数形式衰减到0。根据上述数学描述进行实例计算,计算得到的轴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布曲线与实测应力分布曲线基本吻合,表明用数学表达对锚杆交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准确的描述是切实可行的。
- 曾华明李祺岳向红
- 关键词:岩石力学锚杆应力
- 边坡监测系统与方法研究
- 本文在指出边坡监测的重要意义后,系统地对边坡监测研究情况进行了讨论。首先总结了边坡监测的目的和作用。在对国内外边坡监测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地总结了边坡监测的主要方法。同时提出了智能化边坡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并给...
- 李祺杨永波
- 关键词:边坡监测智能监测系统
- 文献传递
- 桩端波场分析
- 当荷载施加于端面以桩轴为中心的圆形区域,P、SV波以球面波,瑞利波以柱面波由荷载区域向外传播,并在桩周边界反射。本文通过半无限体在简谐面荷载作用下表面位移解讨论了波长(λ)、荷载作用面半径(a)、桩半径(R)等参数对端面...
- 柴华友李祺刘明贵贺怀建
- 关键词:频散波长振型
- 文献传递
- 表面波谱分析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5
- 2004年
- 基于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研究了频率分辨率、反射波等对谱分析影响,结果表明:频率分辨率会影响相位差曲线及相位差折迭数量;与振源相对的场地沟槽反射的瑞利波或分层界面的反射体波会使测点信号功率谱估计及计算的相速度-波长曲线出现扰动。通过细化技术及干扰信号切除方法可提高相速度计算精度。在低频域相位差折迭数无法统计时,用优化分析方法可以估计可能损失折迭数或额外多余的折迭数。
- 柴华友卢应发刘明贵李祺
- 关键词:相位差相速度频散曲线频率分辨率
- 模型桩反射波法试验及曲线分析
-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基桩完整性工作,在建筑工程界中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它的确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工地现场条件复杂,测试安装和差异,而导致动测结果的出入,造成设计与施工人员的困惑。因此,...
- 吴亚平李祺王金辉
- 关键词:模型桩
- 文献传递
- 应力波在承台-桩系统中传播数值分析被引量:43
- 2003年
- 通过应力波在承台-桩系统中传播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承台-桩几何尺寸、承台-桩材料特性对应力波传播图案及能量的影响,同时还讨论了激振频率、激振区域、接收点位置以及邻桩桩体反射波对测点信号影响。计算表明承台的几何尺寸对应力波在承台-桩传播影响很大。边界的反射波不再是单一的波,而是很复杂的波列,它不仅会影响承台表面测点的响应,而且还会在承台-桩交界面形成新的入射、反射,使得测点的桩身反射波形识别很困难。
- 柴华友刘明贵白世伟李祺
- 关键词:应力波球面波桩基无损检测
- 锚杆检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 当前,锚杆锚固技术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岩土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与此相关的锚杆检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锚杆检测技术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并详细介绍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两种检测方法:拉拔试验法和应力波反射法。文章最后...
- 李祺王金辉岳向红
- 关键词:应力波反射法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半无限介质内异质体方位探测数值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异质体对波散射,分析了散射波对表面波相速度影响,结果表明:由相速度曲线扰动难以有效确定异质体方位。在表面波场中,散射波能量相对较小,不易辨别,以振源为中心,在测线上对称布置一组测点,通过两侧测点质点响应曲线比较,得到表面散射波场。在表面散射波场中,散射瑞利波是主要的,由散射瑞利波走时随测点位置变化可判断地下异质体的方位。最后,给出地下异质体方位测试方案。
- 柴华友卢应发李祺刘明贵
- 关键词:表面波散射波相速度频散曲线
- 浮点式桩基无损检测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兼顾桩基测试中较大范围的强信号和弱信号的采集而且具有很高的智能化程度的浮点式桩基无损检测仪,这种仪器中带有由采样保持器、阶码产生器、程控放大器及阶码锁存器组成的瞬时二进制浮点放大装置,能随输入信号幅...
- 刘明贵李祺
- 文献传递
- 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边坡位移预测被引量:13
- 2008年
- 边坡位移的发展受地质条件、天气环境和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变化趋势复杂,很难建立一个准确的经典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为了得到边坡位移较准确的估计,采用多模型信息融合技术对边坡位移进行了预测。首先,将边坡这类影响因素复杂的系统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分别采用GM(1,1)模型、Verhulst模型和DGM(2,1)模型对位移值进行预测。其次,考虑到神经网络的高速并行计算能力和类似人类思维活动的处理机制,利用神经网络的办法对不同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组合,生成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有效地将灰色理论弱化数据序列波动性的优点和神经网络特有的非线性适用性信息处理能力相融合,通过反复训练、学习,自动调节,可以得出各模型在组合模型中的合理权重,从而输出满意的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利用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位移值,比单独的灰色模型预测的位移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 杨永波刘明贵岳向红李祺
- 关键词:边坡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