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黎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心理
  • 2篇创伤
  • 1篇心理关怀
  • 1篇心理康复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因素及护理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治疗依从
  • 1篇治疗依从性
  • 1篇伤骨科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患者
  • 1篇住院
  • 1篇住院患者
  • 1篇卒中
  • 1篇卒中患者
  • 1篇外科

机构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李晓黎
  • 2篇陈桂媛
  • 1篇刘宁凡

传媒

  • 2篇医药世界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3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创伤骨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康复被引量:1
2005年
李晓黎
关键词:创伤心理康复
对临终病人的心理关怀及护理措施被引量:1
2005年
李晓黎
关键词:护士临终者护理心理
外科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因素及护理需求研究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调查外科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的相关因素及护理需求,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93例创伤事件后外科住院患者于伤后1个月进行PTSD诊断,并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制创伤事件后护理需求调查量表进行评估。结果确诊PTSD31例(33.33%),PTSD组性别、受教育年限、外伤情况与非PTSD组(62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TSD患者各项SCL90因子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5,P<0.01)。PTSD患者的精神病性(P)、神经质或情绪(N)和人格稳定性(L)评分显著高于非PTSD组,而内外向性(E)评分显著低于非PTSD组(P<0.05,P<0.01)。PTSD患者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和护理需求总分均显著高于非PTSD组(P<0.05,P<0.01)。结论遭遇创伤事件的外科住院患者并发PTSD概率较高,且PTSD患者护理需求高,需及早采取能满足其需求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降低PTSD发生率。
李晓黎刘宁凡
关键词:护理需求
我院外科护理单元试用分类序列摆药方法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我院外科护理单元分类序列摆药方法,总结其规律性。方法选择2003年1-2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患者的服药卡,采用分类序列摆药方法(新摆药方法),并与旧摆药方法比较。结果30张服药卡中共有28种药物编成28个组。在外科护理单元新、旧摆药方法操作时间和频度比较中,平均每个患者摆药时间(40.81±10.32)秒/个和平均每个药品拿取次数(0.93±17.26)次/个和平均每个患者差错数(0.03±0.00)次/个均明显少于旧摆药方法(P<0.05)。结论分类序列摆药方法能节省医院外科护理单元工作人员摆药时间和操作次数,减少摆药差错。
李晓黎陈桂媛
关键词:外科护理摆药
家庭访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 探讨家庭访视对社区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脑卒中患者按出院顺序分成家庭访视组(68例)与对照组(67例)。家庭访视组为脑卒中出院患者定期提供医疗护理支持服务.出院后3个月.1次/周;3个月后.1次/15d.1~2h/次。疗程为1年。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家庭访视组不定期到患者家庭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及患者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疗程为1年访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运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 两组治疗依从性、FMA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访视前.且访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家庭访视可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
陈桂媛李晓黎
关键词:脑卒中家庭访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