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省水利厅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安全运用对策探讨被引量:6
- 2012年
-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建设近60年来,在拦截泥沙、蓄水滞洪、减蚀固沟、淤地增产、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局部地区个别工程存在质量不高、运行管护措施不到位、除险加固不及时等安全隐患和问题。总结了甘肃省淤地坝建设成效,提出要实现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必须采取合理布局选址、科学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质量筑坝、尽责管理维护等措施。
- 李晓霞
- 关键词:水土保持淤地坝
- 甘肃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主要做法与成效被引量:1
- 2020年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和改善当地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但是受投资规模的限制,加之普遍存在少花钱、多建坝、快拦泥、多淤地的思想,过去建成的淤地坝多为大坝和放水建筑物"两大件",没有泄洪设施,且病险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防灾抗灾减灾和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障淤地坝安全运用变得越来越有必要,若不对病险淤地坝有针对性地进行除险加固,则危害到一方民众的安居乐业。介绍了甘肃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 董锦耘李晓霞
- 关键词:淤地坝除险加固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水资源利用模式与展望被引量:3
- 2022年
- 水资源是影响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为缓解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提高淤地坝工程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分布不均等特点,分析了淤地坝工程存在的水资源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初步探讨了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水资源利用模式,提出拦蓄灌溉、雨水蓄集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3种模式,为淤地坝工程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保障。并建议今后应着重加强对淤地坝工程水资源综合利用、淤地坝水资源管理系统、雨水蓄集利用、淤地坝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的研究。
- 兰立军杨俊李晓霞孙栋元贾玲武兰珍王兴繁张军
- 关键词:水资源淤地坝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选取庙龙沟流域威戎镇站、榆林沟流域庄浪站、田家沟流域泾川站逐月、逐年观测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拟合法、累积距平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年代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庙龙沟流域年降水量以0.28 mm/10a的速率增加,榆林沟流域和田家沟流域分别以5.71 mm/10a和15.74 mm/10a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7—9月份,期间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5%以上;年际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和不同极值变化特征;庙龙沟流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69年,榆林沟流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57年和1978年,田家沟流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57年和1969年。
- 杨俊徐智兰立军孙栋元武兰珍李晓霞张军王兴繁
- 关键词: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降水
- 甘肃省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系统建设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1991~ 2 0 0 0年甘肃省开展了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对全省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 10 3条小流域从治理方略、规划设计、生态建设、效益开发、经营管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和探索 ,取得了显著成效。平均治理程度由 3 8 86%提高到 77 70 % ;农、林、牧用地比例由基期的 43 17∶12 5 8∶4 5 0调整为 3 8 5 3∶2 9 0 5∶14 19;年人均纯收入由3 82 87元增长到 110 6 3 5元 ;推广应用面积达到了 73 11km2 。
- 杨万宏李晓霞王勇
-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生态系统建设
- 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方案及设计注意事项
- 淤地坝经过多年运行,部分淤地坝达到或超过设计淤积高程,滞洪库容严重不足,安全隐患逐渐显露.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淤地坝下游陆续建设了村庄、学校、道路、企业等重要设施,使这些坝变成了威胁下游安全的险坝,为确保淤地坝安全运...
- 张军董俊天杨俊李晓霞崔清慧
- 关键词:淤地坝除险加固处理
- 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措施探讨
- 2014年
- 通过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运行过程中发生病险情况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病险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为甘肃省淤地坝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对今后开展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雷升文张军张双李晓霞薛淑娟
- 关键词:淤地坝除险加固